第1837章 意料之中的消息
訪聞所呈現出來的內容,是用一個個普通士卒的經歷與心聲來延續,並不會透露邊軍重要與機密信息。當然這也經過古牢關將領的允許,上次讓白景去邊關除了送詩集,還是爲了此事。
王茂平覺得自己的苦心總算是沒有白費。
而古牢關訪聞不僅出現在府城當中,還被送到了各縣。
知縣們對於府城的札文,都是沒有一點水分的執行,可即便是這樣,仍舊擔心不能讓知府大人滿意。
他們的大人,那可是把太子案揭露出來的人,這無疑是又增加了他們的敬畏。
如今六個知縣卷的厲害,尤其是兩次受到驚嚇的歷壽知縣,更不敢有半分的鬆懈,對於交代的任務,恨不能十二分的完成,在肇原府當知縣,他們已經是不怕苦,不怕累,怕的是突然而來的驚嚇。
此時面對古牢關訪聞,他們自然是囑咐官吏們嚴格的執行,只是札文上所說的灰菇又是怎麼一回事,府衙上次要楊絮,這次要灰菇,他們真的是想不通啊。
知縣們雖然是滿頭的霧水,但面對想不通的問題,已經沒有了尋根究底的打算,大人的想法豈是他們能夠輕易猜到的?
而此時府城中的王茂平也收到了師兄兼好友齊羨離以及大舅哥的來信,大舅哥的來信到的要更早一些。
上面除了詢問他們一家人的近況之外,還提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陛下在聽到太子案之後震怒,決定御駕親征,在羣臣的跪諫阻止下,終於收回成命,選擇派皇子來古牢關督軍。
陛下竟然在朝堂上提出要御駕親征,這確實是王茂平沒有想到的。因爲皇上早在多年前,就知道太子是被害而亡,而也早就得知是張家動的手。
至於太子被害的細節,無論是自己的密疏之上,還是在蘇巡撫的彙報之中都會有提及,所以皇上肯定也是提前得知的。
那麼皇上因震驚而震怒就只可能是有意爲之。想來並沒有御駕親征的打算,而是想要讓朝中的大臣知曉,太子對於帝王有多麼的重要。即便是故去二十多年,屬於太子的位置依舊沒有人可以撼動取代。
王茂平覺得他或許是極少數能夠感知到當今聖上與已故太子之間的父子之情到底有多深厚的人。
而看到督軍的人選,王茂平的本能反應是鬆了一口氣。只要不是四皇子就好。古牢關的戰事如此焦灼,他可不希望那個徒有其表,心胸狹窄而又貪圖美名的人,來到這裏添亂。
這其中也許有他的偏見,但他的偏見也是來自他的親身感受。四皇子只適合待在京城,生活在衆人的諂媚奉承中,並不適合督軍,所以之前他一直隱隱擔心四皇子會出現在古牢關,如今總算是能放下心來。
至於派來督軍的六皇子,他倒是有些意外,王茂平雖然不知道皇上究竟如何看待六皇子,但考慮到這位是已故太子的一母同胞,也是皇上如今唯一在世的嫡子,應該不會派到這裏纔對。
然而這位卻被派了過來,或許除了皇上對太子的死有執念,這位六皇子恐怕也有吧。
而對於六皇子,按理來說,自己一個小小的地方知府,與人家根本就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存在。但誰讓這位喜歡扮成霍公子呢!
六皇子所表現出來的默默無聞,實際上是韜光養晦,扮豬喫虎,這是他很確定的事情。
所以王茂平纔不願意與這位有過多的交集,自己只是一個無名小卒,捲入皇子間的爭鬥,那是極容易被當成炮灰的。
他對於皇子們並不瞭解,但至少能肯定六皇子的心計絕對是高於四皇子的。所以,不去想皇家內部的紛爭,六皇子來督軍,比四皇子合適的多。
那麼對於目前的邊關,目前的肇原府以及王茂平來說,這就已經足夠了。
督軍的事情告訴妻子之後,對方的第一反應也是“該不會是四皇子吧。”
在看到王茂平搖頭之後,才放下心來。
“是六皇子。”
“六皇子啊!那以後——”安初筠的表情帶着少許複雜,六皇子與自己的丈夫有交集,她自然是清楚的。
夫妻倆的神情,有些相似:“以後恐怕就沒有霍公子這個人了。”
不知爲何,王茂平感覺到了一絲傷感,但轉瞬即逝。
在收到大舅哥的信之後不久,便收到了師兄兼好友齊羨離的信件,信上的內容一開始大同小異,但看到後面,卻有想流淚衝動。
爲什麼,京城也開始出現有關於他的離譜傳聞了,而且還不是頂着戰茅的名頭,而是頂着他王茂平的本名。
京城那可是整個孟朝的中心,這要是關於他的傳聞從京城擴散的話——
在林江做不成人,他已經認了。但他不可能一直待在林江,如果將來換個地方的話,他還想要重新開始呢。
而除了離譜的傳言,因爲太子案,他已經開始在京城的話本中出現。
王茂平知道太子案會引起朝廷的震驚,百姓們的震驚。但請關注太子案本身,別把他帶上啊。想做個人怎麼就這麼難呢。
對於齊羨離信上說,會收集話本,下次隨信帶過來的好意,王茂平只想說,我謝謝你啊!
而無論是大舅哥的信還是齊羨離的信,都應該是在得知六皇子督軍的消息後,就送了出來。所以上面並沒有寫關於張家的事情。
但等待張家的結果是什麼,無論是王茂平還是朝中的大臣都心知肚明。只是不知道,張家尤其是張暯在多久之後才能得到解脫。
算算時間,前來督軍的六皇子率兵應該也快要到林江了吧。也不知道這位六皇子會不會在肇原府稍作停留。
而王茂平私心是不希望的。畢竟這位身份尊貴,如果在肇原府出了什麼事情,他可就真是有幾條命都不夠賠的了。雖然肇原府的釘子已經被他拔的差不多了,但還是會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