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她命人砍掉玉米地可以找到原因,可是她爲何要拔下那三顆玉米帶走呢。那對她來說根本就沒有用處。
李文覓怎麼想都解釋不通李文姬爲何要這樣做。
這些都只是她的懷疑,雖然她有把握確定她的懷疑都是真的,但是缺少證據。
而且若是將這件事繼續追查下去,真的查到了證據,還不等她完成在這個世界許下的宏願,她的任務就會宣告徹底失敗。
她和李文姬將徹底撕破臉,再也沒有回寰的餘地。
李文覓只得將這件事情壓下。
“丟失玉米的事情…如實報給王上,至於大公主昨晚上出去的事,就不要說出去了。”
陸遜立馬就明白李文覓的良苦用心來。
李文姬畢竟是她的孿生姐姐,這件事若是傳出去,李文姬勢必會成爲衆矢之的,甚至連王上,都會責罰她。
以陸遜一個局外人看來,李文覓還是有些婦人之仁了,畢竟這玉米往大了說,關於國民大計。不過大義滅親也不是誰都能做出來的,二公主也是兩廂爲難吧。
李文姬那晚順利帶着人從別宮出來後,在半路就將人放走了。她只祈禱孟雉不要被抓住,不然她很有可能會被捲進去。雖然她已經自願捲入了。
李表得知玉米被偷之後,自然是大驚,他立馬就下令嚴查,但已經過去一晝夜,該走的人早就走了,留下的痕跡也被清掃,難以追查到李文姬頭上去。
這事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不過還好只是三顆玉米,就算拿去做種子,至少也要三四年才能種出一定規模來,而那時候,漢國早就大面積種植了,全國種植,種子就一定會被另外兩個國家毫不費力的得到,不過那個時候已經晚了,他們就算得到種子,也要花費一年才能種出來,而且不是大面積的種植,只要漢國搶佔先機,別的就不足爲慮。
這樣一想,李表也就不再追查這件事了。
種子已經順利上交,接下來的推廣的事情,就不歸文覓操心了。
她計劃良久的發財大計,終於能提上日程。
她先得將酒搗鼓出來。
她畫了草圖,請工匠打造蒸餾用的木工具。
她本來以爲很簡單,但是等真的去做的時候,才發現困難總比想法多,想象的和現實做出來的東西總有差距,只能慢慢地摸索改進。
當她成功地蒸餾出第一滴酒香四溢的酒,簡直眼淚都要激動地掉出來了。
李文覓十分有商業頭腦地先將這個酒呈給王上李表品嚐,請他賜名。這裏的酒都淡而無味,很少能有高度數的酒,即使這個酒拿到李文覓的世界裏算得上粗製濫造,但是在這裏,這簡直就是神酒,讓人一喝就愛上。
李表一喝就停不下來,結果醉倒,第二日清醒就開了金口誇讚,“此酒香濃醇厚,實乃難得珍品,孤十分喜愛,如此佳釀,就是神仙喝了都要爲它醉倒,就叫它神仙醉吧。”
第99章孿生姐妹(十一)
有了李表的誇讚和親自賜名,這酒的名氣就打出去了,而且李文覓走的是高端路線,售價不低,依舊供不應求,李文覓招了不少人手,日夜開工釀製。
光是釀酒這項,就讓李文覓賺得盆滿鉢滿,她又陸續開了染坊,教人種植桑樹養蠶,到第二年春天,她種了一大片棉花,又開辦了紡織事業,不出兩年,李文覓就累積起了數不清的財富,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只能用數不清來形容。
李文覓貴爲公主,她做生意,又有王上的許可,招賢納士,酒樓、商鋪、錢莊、田產、莊園,她涉獵甚廣,發展迅猛,每月光是賬本就有一馬車之多。
連李文覓自己都嚇了一跳。幸好她是女子,不然李表該忌憚她了。
不過李文覓也十分聰明,她從不避稅,主動上交,國庫都因此充盈了不止一成。這更讓李表對她刮目相看,也越發清楚她掙錢的好處,對他是有利的,所以更加大力支持。
李文覓不僅僅在漢國做生意,她的業務甚至拓展到了別國。只是明面上的東家並不是她,以免惹來麻煩。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事,當她的商業版圖在別國站穩腳跟的時候,也差不多是漢國準備攻打另兩國的時候。
兩年時間,漢國除了國都金州之外的所有農田都種上了玉米和紅薯,這兩樣易成活,高產量的農作物讓漢國人民都填飽了肚子外,家裏還有餘糧。
李文覓並沒有邀功,李表也出於不知什麼原因,並沒有昭告天下農作物是李文覓種出來的。李文覓也不在意這些虛名,她想做的事情,已經做成了大半。
而燕國,早在一年前就開始種植玉米,雖然面積不廣。
燕國的三皇子沒有像前世那樣一直隱而不發,至少在兩國大戰爆發前,三皇子孟湑就已經開始冒頭拔尖,漢國放在燕國的探子打探到,是因爲兩年前,燕國王上五十壽辰的時候,三皇子進獻了一樣寶物,讓燕國王上龍顏大悅,從此開始器重這個三兒子。
漢國很快富強起來,讓另兩國都危機重重。
李表十分有誠意地派出使者,去到另一個國家楚國,表示願意結成兄弟國,兩國聯姻結成百年友好之邦。同時爲了表示誠意,漢國還送出了兩百斤玉米,願意送給楚國作爲種糧。
楚國的國君也是妙人,他早就聽說漢國有一對孿生姐妹,一聽漢國想要結親,立馬就開始肖想這對孿生姐妹,聽說生得一模一樣,又很美貌,若是能坐享齊人之福,豈不美哉?
李表聽完使者回話之後,不言聲,手裏的茶杯卻無聲地被捏成了碎片。
“這秦嬴真是敢想!”李表怒不可遏,他只是不想讓楚國和燕國達成同盟,若是兩國結成了同盟,對於漢國來說,要將兩國攻打下來,顯然會困難重重,沒想到這個秦嬴竟然如此不知死活。他本想着若是楚國願意結親,他就隨便從他那些連名字都想不起來的公主裏挑出一個送過去,沒想到這個秦嬴胃口不小。
不說李文姬,就是李文覓都是他的心頭肉,十八歲了他都還捨不得將她嫁人,更別提送去和親了。
“既然這個秦老狗不知死活,就不必和他們結盟了,就算他們和燕國結盟,我漢國也不見得就怕了!”他們現在要糧有糧,要財有財,打仗優勢佔多,長久戰也耗得起。
公孫瑜卻想出一條錦囊妙計。
“王上,何不趁此答應呢?”
李表虎眼一瞪,“公孫愛卿,這事沒得商量!”
公孫瑜笑道:“王上,那楚國人又沒見過兩位公主長得什麼樣子,就算知道也沒什麼,我們假意同意結親,再派精銳送親,等精銳進了楚國的國門,我們再迅速派兵攻打,裏應外合,定然能勢如破竹,長驅直入。”
李表怔住了,他坐下來,思考這事情的可行性。
“楚國王上本就昏庸無能,這事若是放在燕國頭上,他們一定會覺得我們不安好心,不可能會同意和親,並且會迅速和楚國結盟。我們派了使者的事情,現在說不定已經傳到燕國那邊了,若是燕國反應迅速,馬上和楚國結盟,到時候再想攻打,就得費一番力氣了。而我說的送親這個,只要籌劃得好,定然能成。”
李表若不是果斷狠厲之人,當年他就不會揭竿爲旗自立爲王,即使公孫瑜說的這個計策有些風險,但是隻要有三成把握,就很值得冒險一試。
他終是點頭,“這件事你親自去辦,不能讓太多人知道,免得計劃敗露。”
漢國竟然同意將兩位公主送去和親,這事遭到了朝臣的一致反對,但是因爲李表心意已決,勸諫無用。
不過還是有些聰明的人已經想通了其中關節,只怕這個和親不是表面那麼簡單的。因爲漢國現在國力強盛,根本就不需要和親,而李表卻偏偏答應了將他最喜愛的兩位公主送出去,顯然是有問題的。
漢國都有人能想通這層,楚國當然也有,不過因爲楚國王上一聽李表願意將兩個公主嫁過來,當下就喜得衝昏了頭,不過僅存的一絲理智,讓他派了使者去漢國,一定要親眼盯着漢國的人將兩位公主送過來,這也做不了假,天下長得一模一樣的姐妹,大概僅此一對。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