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珠玉還(1)
林仁肇見國主遲遲不肯言語,斗膽說道:“周嘉敏纔是末將一直鍾情的女子,還望官家成全。”
國主的手背爆出血筋,手中的玉杯幾乎被捏得粉碎,他忍了忍,才冷淡說道:“林將軍儀表堂堂,年輕氣盛,按說早該談婚論嫁了。朕會命人仔細甄選,爲林將軍挑一位德容兼備的女子。”
林仁肇堅定說道:“末將唯獨傾心於周嘉敏一人,其它的女子末將一概不能入眼!”
他如此狂妄之言已令在座的諸位皇親貴戚倏然變色,更何況是位於上座的國主,國主已經忍耐到極點,沉聲道:“林將軍,你是在脅迫朕嗎?”
舉座皆驚,朝中駐境大將脅迫國主,除了大不敬之外,更有謀逆之嫌!林仁肇果然虎雄心性,膽子大到往自己身上扎刀子,韓王更是洋洋得意,搖頭晃腦地夾了一塊肥膩膩的肉塞往了嘴中,等着看一場好戲。
林仁肇毫不妥協,“末將聽聞周姑娘被打入掖庭。姑娘乃珠玉之人,在深宮之中卻被如此糟蹋,既然官家並不憐香惜玉,何不還珠?末將雖一粗人,可必定終其一生將嘉敏這顆珠玉捧在掌心上。”
國主已是氣得臉色發白,本就清瘦臉此時更顯冷毅棱角,喝道:“林仁肇!你可知你在說什麼?!周嘉敏謀害皇子,被朕施以懲處,非得朕的旨令,不得出掖庭,你竟敢向朕索要一個罪女!”
林仁肇振振有辭道:“以末將對周姑娘的瞭解,她怎會做出這等無情無義之事?若不是姑娘被人陷害便是官家對她誤解……”
國主氣得一抻手,桌上的菜餚杯盞全都跌落在地,摔得滿地粉碎,林仁肇迫於情勢跪倒在地,而他的神色凌然,似乎絲毫不爲其震懾。
國主指着林仁肇責斥道:“難道朕的後宮朕不知道管轄,竟要你一個武將干涉?!”
“末將並非此意,末將只關心周嘉敏一人,於宮中其它萬千女子並無興趣。”他擡起頭,望着國主的眼,一字一字說得極爲清晰,“宮中佳麗三千,多一個周嘉敏不算多,少一個周嘉敏不算少,還望官家能將嘉敏還給末將。”
國主冷笑道:“林將軍,你也是一個長軀偉乾的英雄人物,竟然爲了一個女子屢屢冒犯朕。若是朕答應了你,豈不是人人皆可效仿?宮中規制又安在?難道林將軍是要將朕置於不明不智之地嗎?!”
林仁肇依舊堅持道:“末將不敢,只請官家將嘉敏還給末將。”
“周嘉敏是朕的!不是你林仁肇的!”國主拂袖起身,再也不理會跪在殿中的林仁肇,憤然離席。
留下滿座的皇親貴戚一頭霧水,底下賓客有搖頭嘆息的,有勸慰林將軍的,有怔怔驚呆的。
溫修容心中已起驚濤駭浪,就在這一刻,她才赫然發現國主對小小姐依然有着深刻的情愫,這份情愫或許連國主自己尚未發覺,可是當另一個男人來與他爭奪之時,他這份隱藏的心思便漸漸浮出了水面。
幸而,小小姐已經被她處理得乾乾淨淨,她露出了一份幾乎不爲人察覺的微笑,緊跟着國主走了出去。
閣樓中的人也都陸陸續續地散了,留下林仁肇一人跪在當中,那韓王李從善豈能放過羞辱林仁肇的機會?故意尖着嗓子說道:“那周嘉敏入宮前還是一朵嬌嫩的花,到現在也不過是連國主都棄之不要的罪奴而已,就算是送給本王,本王還覺得晦氣呢!”
他只顧着嘴巴上痛快,殊不知已經惹惱了林仁肇,林仁肇勃然大怒,就要朝他的臉上猛揮一拳,幸而韓王的隨身侍從格擋住了林仁肇,韓王才免了這重重一擊。
韓王見林仁肇怒髮衝冠的樣子,想起多年前曾在他手下喫虧一事,到底有些心虛,趁着侍衛們與他糾纏的當口,趕緊溜之大吉……
……
鑾駕回宮,國主直至清暉殿中後,怒氣仍未消。溫修容替他解下了盤龍明黃氅衣,替他揉捏着肩頭,“官家今日累了,也乏了,嬪妾早已命人在瑤光殿中備至了怡和湯,最能解酒怡神,嬪妾不如陪官家去喝一盞吧。”
流珠被封爲修容之後依然住在瑤光殿的東側殿裏,一來是爲時時照看先國後的遺物,二來瑤光殿距離國主的清暉殿最近,她可時時制些點心和瓊漿湯羹,親手送到國主手裏。
國主有些疲乏地揮了揮手,“不必了,你下去吧。”
“可是官家如此勞思憂神,嬪妾心中實在是不安。”溫修容到底還是放心不下。
“朕叫你下去難道你不懂嗎!難道你們每一個人都要違逆朕的旨意嗎?!”國主猛然提高了音量,流珠登時心中跳了跳,又跳了跳,以往國主縱然再生氣也不會對她發這麼大的火氣……今夜,國主的確是爲周嘉敏而煩躁不安。
“嬪妾不敢。”她自知再多語只會讓國主更加厭煩,悄無聲息地退了下去。
殿中頓時有些冷清,唯有燭光微微搖曳,虛晃出一片寂寥的光影,國主心潮起伏,今夜元宵佳節,他想要提筆寫點什麼,到底是什麼都寫不出來,只得心煩意亂地丟擲了筆。
就在這時,姚海來傳翰林院曹大人求見。國主心氣浮躁,想這良宵夜晚與畫師論畫也是一件平息心情的雅事,便讓曹仲玄進來。
曹仲玄還是一副不羈情態,可偏偏又一種氣宇軒昂的風姿,國主頗有些以貌取人,見到曹仲玄便覺得有一股與朝臣不一樣的出塵氣概,只覺得清雅撲鼻。
“朕也有好些日子不見你,不知道你又在哪裏躲懶去了?”
“官家政務繁忙,近來又憑添憂思,莫不是忘了前些日子對微臣的諭旨了?”
國主這纔想起數月前曾對翰林畫院交代的繪畫之事,有些悵惘道:“是朕這些日子疏怠,竟不知時日過得如此之快。朕讓你們繪圖的事,你可畫得如何了?”
“微臣不敢懈怠,日日勤耕不輟,特精心挑選了一些畫作,還請官家過目。”曹仲玄的拿出了幾卷畫作。
國主接了過去,徐徐打開,見畫作全面,有登高繪製金陵全貌的,也有繪製宮女追逐蝴蝶的,還有太監打架鬥毆的,均是栩栩如生,嘆道:“朕倒有些羨慕你了,若是朕也能左手握着酒壺,右手握着丹青,逍遙超逸、揮毫潑灑,也不枉來世一遭。”
曹仲玄略略欠了欠身,“官家天縱英明,君臨天下,又怎會行此微末之事?這種瑣碎閒雜之事讓微臣去做就是。”
“非也!非也!丹青一事亦爲精血誠聚,非餘意綿纏則不能盡得其妙,常人盡其一生也不能悟出畫道,故而是極其需要天分和精神的事,唯有詩與之比肩,又怎可說其爲微末之事?你的畫甚好!朕前幾日得了一枚上好的羊脂玉扳指,賞給你正好!”
姚海即可過來呈上了玉扳指。
曹仲玄領了賞,“謝官家隆恩!”
國主一張張地翻閱着畫作,越往下翻,越覺得心曠神怡,連連讚歎道:“翰林畫待詔的畫作各有各的妙處,顧待詔筆力圓勁,善摹人物,可久不出新意,朕看他的畫有些膩了;周待詔工於人物,有着繁富細膩、豐肌秀骨的氣概,只是過於富麗。至於這一張……”
他拿起一幅《馴獸圖》,不由得細細端倪起來,“這一張簡練磊落,筆勝於象,人物栩栩,豬牛也是寥寥數筆,卻添了宮女馴服野豬的生動氣象。不用朕猜,也知道只有俊逸瀟灑如你才能做得出此畫。”
“官家好眼光,這幅《馴獸圖》的確是微臣一蹴而就,既然官家喜愛,微臣這顆惶恐不安的心也就暫且能稍微平息,不過,微臣還要斗膽討賞。”
“哦?”國主興趣頗濃,“未必又是好酒一壺?金器一樣?”
“微臣除此兩樣之外,已別無所求。”
國主拍了拍他的肩,“你是性情中人,也不像朝中一些淸貴之臣明明是愛財心切,偏要做出一種附庸風雅的姿態,你的這一點跟朕很像,朕自然要賞你的。”說罷正要收攏畫軸,餘光一瞥間注意到那畫中角落的微末一景。
那《馴獸圖》近處所畫的是一個壯實的宮女駕馭一頭野豬,而遠處是幾個粗鄙的宮人站着看熱鬧,每個人的情態各異,極爲生動盎然,在遠方樹林下的木屋裏還站着一名女子,踮起腳朝着馴獸女翹首相望,似乎是在爲之忐忑不安。
若不細看,幾乎忽略了這個木屋前的女子,可若細看下去,便叫國主大喫一驚,那女子雖然只以粗筆寥寥點綴,可其神態氣韻像極了周嘉敏。
他彷彿是被雷電觸到了一般地丟開了畫,彷彿那畫是致命的毒藥。
曹仲玄拾起了畫,問道:“可是微臣的畫做得不好?”
國主陰沉着臉色,“畫中女子到底是爲何人?!”
“一個粗鄙的宮女而已,微臣也不得知,官家若是想知道,微臣這就去問個清楚。”
“朕是問你,遠處站在木屋前的那個女子。”
“哦,原來官家問的是她!”曹仲玄故作恍然大悟道,“原先是掖庭中的一個女子,姓周,具體叫什麼名字微臣也不記得了,只是她後來不知怎地吸了炭氣,雙腿也不靈便了,微臣便擅作主張讓她暫住在萬獸園中的小木屋中。”
“你說什麼?她雙腿不靈便?”國主的臉色煞白,一急之下,竟然是什麼都顧不得的了。
曹仲玄點了點頭,“若是不予以醫治,只怕她的這雙腿就保不住了。”
“朕要去瞧一瞧,你帶朕去一趟萬獸園。”他說着連龍袍氅衣也不披,急匆匆地就往外奔走,姚海慌得一張臉皺成了草紙,忙跟上前,哭哈着臉說道:“官家,官家!去不得呀!去不得呀!”
國主對姚海的一番阻攔不予理會,大步走了出去,姚海又跟上道:“官家,這漆黑冷夜,萬獸園中的百獸可是最活躍的時候啊,白天裏一個大活人可都保不住性命,更何況是大晚上的?官家可是千萬要保重龍體!”
國主惱恨道:“你的話是不是太多了些?若是再多嘴,朕便命人割了你的舌頭!”
姚海也不敢再勸,只是給底下內侍一個眼色,那內侍是個極其機靈的人,忙悄聲退下,急急地跑往瑤光殿,向溫修容稟告了這一消息。
溫修容得了消息後,急得團團轉,正無計可施的時候,一轉眼看到仲寓正專注地玩着木馬,心中頓時有了注意,狠下心往蜜糖牛乳中放了一些巴豆粉,哄着仲寓喝了睡覺。
今日正是元宵佳節,仲寓貪嘴,多吃了些油膩肥冷的食品,仲寓喝了牛乳之後,不過片刻功夫,就臉色煞白,冒着豆大的汗珠,嚷嚷着肚子痛。
一時瑤光偏殿裏忙得人仰馬翻,溫修容一面差了小內侍去向國主稟告,一面請了太醫。
國主得知這個消息時,已經行到了掖庭門外,聽到自己的愛子突然發了惡疾,頓時緊張起來。
“仲寓到底怎麼樣了?”
小內侍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子,回稟道:“奴婢也不知道,奴婢只是在殿外就聽到了小皇子的呼痛聲。”
國主心中猶豫,前行也不是,打道回府也不是,姚海覷着國主的神色說道:“能在殿外聽到皇子的呼痛聲,那也就是說小皇子的急症可是很嚴重吶!官家還是趕緊兒地去瞧瞧吧!”
國主不久前才痛失愛子,膝下唯有仲寓一人,又怎會不心疼愛護?他望了望掖庭斑駁緊閉的大門,只覺得腦海中像是突然被鈍擊一般,千頭萬緒中似乎是已經分出了輕重緩急,他在幹什麼?他到底在幹什麼?難道是今夜被林仁肇的一番胡話衝昏了頭了麼?他爲何急匆匆地就走到了這裏?
“起駕到瑤光殿。”他終於下了旨令。
衆扈從折身而返,急匆匆地往瑤光殿行去,此時六宮之中唯有瑤光殿燈火輝煌,寶珠通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