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故人還(1)
嘉敏回到宮門時,宮門明亮如晝。
國主玉立於城門前,焦急地等候着,見到國後的鳳駕,迫不及待地迎上前,不說一句話,就將嘉敏緊緊地抱在懷中。
良久,良久,嘉敏才仰起頭輕聲問道:“這麼晚了,官家爲什麼還沒有休息。”
“朕想你了。”
“官家……也知道溫妃歿了的消息?……”
國主神情暗淡,沉沉低落道:“朕知道了。國後,你知道嗎?有時候朕覺得,明明宮中無數宮人侍從,明明朝中無數文臣武將,可是朕總感覺孤孤單單,朕害怕自己真的有一天失去了一切,變成了孤家寡人。”
“不會的。”嘉敏輕聲道,可心中,再也沒有了最初時的天真和灑脫。
官家,你我同在輕舟之上,看似紅塵作伴瀟瀟灑灑,可又怎知幻海沉浮、暴風急雨?
你不願有殺戮,我又何嘗不是?
但願宮中此後沒有殺戮,再也沒有!
仲寓近日越發用功,聽說按時服藥,身體也漸漸好了,並屢屢給國主進獻詩詞,國主看了詩詞大爲寬慰,早朝前看望仲寓。
入殿時,國主沒聞到藥味,只聞到一股甜香的蜜餞味,這味道十分熟悉,似兒時經常享用的棗花桂圓糕。
“寓兒,你現在終肯喝藥了?”
“父皇有所不知,兒臣以前之所以不愛喝藥,那是因爲藥太苦了。現在能喝藥,是因爲新來的姑姑給兒臣制了這些糕點,每次兒臣在喝完藥後,再喫上幾片,便覺得香甜清爽,甜而不膩。”
“想不到東宮的宮人還有這種玲瓏精緻的心思。”
“父皇也來嚐嚐?”仲寓爲國主遞上蟠龍鎏金銀盤,國主本不是在意,取了一塊剔透晶瑩的糕片,慢慢嚼着,一時竟是怔住了,果然是他兒時才嘗過的滋味,他已經有十多年沒嚐到這糕點了,這糕點中增加了桂花,無論是色澤味都別出心裁,而且,天下之大,曾經只有一人爲他所做。
難道?難道是慶奴回來了?
剛想到此處,他便自嘲地搖了搖頭,怎麼會呢,慶奴早已逐出宮去,怎麼會到宮中做糕點呢?
國主從宮中出來,有些意態寥寥,不知不覺往西廂房走去,姚海有些爲難道,“官家,再往前去就是東宮下人們的房間了。”
國主停下了腳步,望着廂房出神,爲何自己會信步由疆走到此處?難道是潛意識中以爲慶奴會在此地嗎?
“官家,上早朝的時候到了。”姚公公在他身邊小聲地提醒着。
國主方纔回過了神,離開了東宮,殊不知慶奴正在廂房中,由窗內癡癡凝望着他,一別十餘年,重見之下,如何不讓她酸楚神癡?成熟了,也儒雅了,可是他的風骨,他的憂鬱卻一直都在那裏,他依舊是她的小王爺,是她守護了數十年的小心肝,小寶貝。
官家,你曾經只屬於我一人,以後,我也只讓你屬於我一人,無論是國後,還是其他的妃嬪,沒有誰、沒有任何人可以將你從我的身邊奪走你!
這一天上朝,國主都有些心神不寧,晚上入睡時亦不安穩,夢中回到了的王府中,當他染風寒不起時,慶奴牀前侍疾,在她的懷裏,好舒心好溫暖,當他在江邊垂釣之時,慶奴會在江邊升起一堆篝火,烤熟新釣上來的魚,好香好香……
醒來時,他的眼下一片青黑,嘉敏替他更衣,敏銳地發覺了他的疲憊之色,問道:“是不是昨夜沒有睡好?”
國主掩飾道:“沒什麼,只是做了個很久很久的夢,夢到了鄭王府中的舊人舊事而已。”
“夢罷了,官家別往心裏去,臣妾煮了一道晶瑩冰魄羹,有提神醒腦之效,喝了再上朝吧。”
“今日朕實在是沒有胃口,等朕下了早朝之後再與國後一起享用。”國主匆匆出了內室,嘉敏凝睨着他的背影,心中隱隱有些滯鬱,可說不出是什麼。
國主下了朝後方覺得餓了,心思一動,對身邊的姚公公說道:“去東宮吧!”
姚公公雖不解其意,也不敢過問,只命御駕往東邊行去。
到了東宮後,國主命東宮人端出棗花桂圓糕,仲寓卻不好意思地抓了抓頭,“父皇,兒臣覺得那糕點實在是太好喫,已經喫光了。”
國主有些失落,“那叫你的那個姑姑重新做不就是了嗎?”
“可是姑姑已經去了萬壽園,去親自給兒臣摘新鮮時蔬了,可能要到晚間纔會回來……”
國主詫異問道:“你的一菜一湯,一衣一鞋,都是你的那位姑姑爲你打點的麼?”
仲寓點了點頭,“這個新來的姑姑最好了,有她在,兒臣生活起居上都是樣樣精細完備的,父皇不用擔心。”
兩次在東宮中皆未見到他想見的人,國主一直有些鬱郁走神,茶飯不思,心中空落落地少了什麼似的,他想要命人去查找慶奴的下落,可又害怕知道結果,一顆心七上八下,想要靜心練字,卻終只能棄筆。
他起身走至窗前,只見月色明朗,桂香濃郁,隱隱還有一股清怡之氣,問姚公公道:“外面是什麼香氣?”
“是秋菊開始綻放了呢!”
“哦?今夜月色正好,那不如就去瑤光殿賞菊吧!”
“官家,這……”姚公公有些爲難道,“昭惠後最愛菊花,所以以往昭惠後在時,瑤光殿才放置了許多秋菊,現在連殿中的溫妃也已經沒了,所以……”
“所以朕想觀覽秋菊也不能了麼?”
“宮中除了御花園,就是存菊堂,還有東宮有許多秋菊,只是不知道官家要去何處?”
“御園太遠,存菊堂太偏,東宮……”國主心思驀然一動,“那就去東宮吧!”
此時,在東宮的廂房中,慶奴打賞了花房中的一個小內監,那小內監領了銀子喜得眉開眼笑,“小的不過是將花房中的秋菊搬至了澄心堂的窗戶下,舉手之勞而已,姑姑出手真是闊綽。”
“雖是搬花,卻也是一件又要體力又要動腦筋的活,你做得不錯。”
“謝姑姑看得起,以後有什麼事儘管差遣。”
待得小內監走後,慶奴對鏡攬妝。
腰間多了些贅肉,提醒着她如今已經是三十多歲的年紀,光陰一點點侵襲着她的肌膚,讓她的身體留下了不可抗拒的痕跡。肌膚亦不再滑膩,眼尾間亦有隱匿的細紋,用濃濃的水粉遮蓋,亦如二十芳華,眉黑如黛,紅脣鮮豔,眼波流動。
她的心狂跳不止,似是初次約見心上人,又或是待嫁的女兒家,如果一切如她所願,國主……今夜就要與國主團圓了。
國主步入東宮,果然,東宮之中的秋菊極多,又正是將開未開的含苞羞放之時,奼紫嫣紅的一篇,竟又像是春日的百花園一樣,國主清嗅花香,心中隱隱卻有些期待。
驀然之間,見到朦朧月色之下,一個倩麗身影俯身在一株墨菊前,以剔花銅壺細細澆灌一朵墨菊,晶瑩的水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宛若璀璨珠寶,更襯得佳人的脖頸弧度優美。
國主的心一跳,月下灌花,除了她,還有誰有這樣癡?那一襲鵝黃色的綵衣與金菊相輝成映,讓他在一瞬之間回到了昔日王府中,那時候慶奴總愛在月下澆花,美名曰“月魂”,月夜之下,花魂方可吸取天地精魂,到了第二纔會開得轟轟烈烈。
國主猶墜入夢中,恍恍惚惚不知所以。
真的是慶奴?就好像時光從未催人老,就好像慶奴依舊在每天清晨給她捧巾櫛,每日晚上給他縫衣裳,就好像他們在下雪的天氣裏,她爲他披上了大氅,取來了手爐,在他的身畔近近地跟隨着……
慶奴回首而望,重逢之下,相顧無言,又喜又悲,唯有淚水沾襟。
“慶奴,真的是你麼?”國主不知眼前的人是真還是在夢中,伸出手去輕輕觸摸,指尖所觸及的除了肌膚的軟膩,還有一片浸浸的冰涼,一滴又一滴,真實得不像是在夢中。
慶奴淚水如珠,斂衣盈盈下拜,“奴婢慶奴參見官家。”
國主從恍惚遊離中驟然驚醒,觸電般地收回了自己的手,喃喃而語,“慶奴……告訴朕這不是在做夢。”
“官家……”慶奴柔情而深婉,“奴婢想念官家,進宮來伺候官家了。曾經昭惠後中了山薇花之毒,早已經真相大白,絕非奴婢所爲。所以,所以,國後孃娘才接了奴婢入宮。”
“是國後接你入宮的?”
“是。”慶奴謙卑地垂下了頭,朦朧的月光之下,更見她的溫婉楚楚。
“如此說來,早些是朕誤會你了,這些年……”國主忍住喉間的哽咽,“你過得好不好?”
“官家好,奴婢就過得好,官家不好,奴婢就不好。奴婢這一生都是爲了官家而存在,無論在何處,慶奴的心永遠都只在官家的身上。”
“這些年,委屈你了。”
“哪怕不見,可只要知道官家還在九五之尊位,奴婢從來就不覺得委屈,奴婢的心總是很充盈,因爲奴婢有希冀,有念想,奴婢總會覺得,奴婢還能再見到官家,再伺候官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