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大理寺(1)
國主抱着酒壺踉踉蹌蹌地出去,一口接着一口地喝酒,一直走到馬房裏,心下一動,拋了酒壺,跨馬而上。
姚海追了過來:“官家這是要去哪裏?”
“朕要去田獵!”
姚海一聽,眉毛都快擰在一起了,央求道:“哎呦喂,官家喝醉了,還是別去了吧!要是出了什麼事情,雜家就算是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國主不聽,拍馬出了馬廄。
姚海忙令身邊的小內監:“快!快跟上去!”
衆人忙騎馬去追國主,可國主跑得飛快,一眨眼就沒見了。
國主騎馬在林間狂奔,不知不就將跟隨他的侍衛們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冷風拂面,像是細密的寒針一樣紮在國主的臉上,這讓他清醒不少,他勒住了馬繩,這才發覺自己不知何時已經到了一處遮天蔽日的馬尾松林中,而底下里雜草叢生,此時已尋不到任何小路。
忽地,草叢深處傳出一聲悶悶的吼鳴聲,驚得座駕不安地刨着馬蹄,國主用力勒馬,也不能制止它的焦躁。
一羣麻雀受了驚,忽地從草叢之中呼啦啦地四處竄飛,國主警覺地看向四周,下意識地抽出背囊中的箭,可摸到的只有空空如也,他這纔想起,原來是出來匆匆,忘了帶武器出來。
他身上只有一把平時把玩的精緻短刃,他緊緊握住短刃,全身的神經都緊緊繃着,警惕地看向四處。
突然,一聲天崩地裂的嘶吼,一頭龐然大物從草叢中突然撲向國主的後背,國主只感到後背傳來一陣冷颼颼之氣,酒醒了大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伸出短匕,怎知馬受到巨大驚嚇,突然刨開了腳蹄,將國主甩了下來。
國主這纔看清那壓向自己的是一頭狼,眼見得狼那無比尖銳的爪子就要將自己撕成兩半!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時,一把長劍突然從草叢中謝逸而出,刺啦一聲,那狼的脖頸被長劍劃破,嗚咽一聲,摔向了草地。
草地上,還躺着一個握劍的女子。
與此同時,數個侍衛趕了過來。
侍衛們紛紛倉惶拜倒在國主的跟前,跪地領罪。
國主此時卻無心情,此時此刻,他唯擔心那個女子,從地上爬起來後,迫不及待地去草叢中查看,走得近了,國主纔看清她的面容,竟是裴婕妤!
對於裴婕妤,國主並無多少情分,這次在行宮讓她陪酒,不過只是心情鬱郁,借她故意氣國後而已。
可今日一見,竟讓他起了憐愛之心,裴婕妤依舊是膚如凝脂,美貌端妍,只是她被狼撞在了樹幹邊,昏迷不醒,十分惹人憐惜。
國主恍然發覺,原來宮中竟有此等絕色佳麗,只是他以前被矇昧了,不懂得欣賞除了國後之外其他女子的美好。
“來人!將裴婕妤擡回行宮!傳太醫!”
裴婕妤回到行宮之後,太醫紛紛來診斷,可一個個都手足無措。
裴婕妤並無外傷,太醫們不知從何處下手,只能無奈地對國主稟告,說是裴婕妤的頭部遭了重擊,無藥可醫,能不能醒過來是要看天意了。
國主望着牀上的裴婕妤,心中驟生一種感念和愧疚,他輕輕說道:“真是傻,爲了救朕,你連命都不要了麼?是朕以前辜負了你,朕不知道朕的身邊,一直都有你的存在。只是,朕恐怕要辜負你一生了,朕請來了天底下最好的太醫,可太醫們也沒有辦法,朕對不起……”
此時,殿中突然傳來一陣哽咽難繼的哭泣聲,那哭聲越來越大,讓房中的每一個人聽着都十分刺耳。
國主沉聲問道:“是誰在哭?”
芳花從一堆奴婢內監中往前走了兩步,噗通跪倒在牀邊,哽咽道:“求求官家救救我家主子……裴娘娘平時連一隻蟲子都怕,可是爲了救官家,她什麼都不怕了……”
“朕知道。”
“娘娘雖然在行事言語上伶俐了些,脾性耿直了些,可那都是因爲娘娘毫無心計,有什麼就說什麼,所以會惹得人生厭。娘娘的心其實是實打實的好,對官家也十分仰慕,每天都會向奴婢說起官家今天又寫了什麼詩,彈了什麼曲……只是十餘年裏,裴娘娘一直未得官家的恩寵,若是娘娘就這樣一直昏迷不醒,別說官家,奴婢看着也是心疼難過。”
芳花的這一番動人描述再度讓國主心生愧意,想自己居於一國主君之位,因着金銀衣食、香車寶馬都是伸手可得,就是天下美女也無一不無可囊入懷中,卻也因此平白耽擱了多少女子的韶華歲月?
十多年了,裴婕妤竟是陪在他身邊十多年了,還是當年在王府中時,聖尊後生前爲他納的妾室吧?可是他自己對此竟是十分遲鈍,竟不知有這樣的一個女人默默守護了自己十多年。
國主憂鬱悒悒,無奈道:“你是她身邊的好丫頭,可是朕也救不了她。朕只能與你一樣,共同祈禱裴婕妤早點醒過來。”
說罷,國主不忍心在房中繼續呆下去,他怕自己多停留一刻,就會被一個奴婢小小期盼壓得喘不過氣,讓他無法呼吸。
他大步走了出去,想要去找國後,卻又想到那些小宮女們的閒言碎語,想到她爲了林仁肇和自己據理力爭,想到那一夜她夜不歸宿,隻身和林仁肇在一起。他心情抑鬱,想要賦詩,鋪紙研墨,執筆卻不能寫下一個字,想要練劍,那些御前侍衛怕傷着他的身,唯唯諾諾不敢使出真招,想要讀書,翻卷生厭。
也許,唯一能解憂的除了杜康之外,還是在起伏不定的山丘上馳騁狩獵。
這次出外狩獵國主身後緊緊跟隨了一羣侍衛臣子,在青龍山上狩獵極爲盡興,捕獲衆多,當夕陽西下,衆人打道回府時,已經收穫了滿滿數車的獵物,至此,國主鬱郁低沉的心情方纔開懷些。
在回行宮的路上卻發生了意外,狩獵的隊伍突然停滯不前,前面的人來報,原是前面的大路上被很多村民圍堵了,一時半會疏散不開。
國主覺得蹊蹺:“平時在城中也不見圍得水泄不通,不能通過御車。前面到底是發生了何事?”
那侍衛稟道:“說是有一個化緣的行腳僧,幫村民解了難,村民們都來感謝他的大慈大悲。”
國主更是覺得不可理喻,心中暗暗驚歎,一個雲遊四海的行腳僧也能如此轟動衆人?於是想看個究竟,拍馬到了前方。
前面的一個岔路口,路上擠擠挨挨,無數村民都提着新鮮的水果,飯食點心,爭相往前擠,竟絲毫也沒注意到國主的御隊來了。
國主下了馬,問到其一個村婦,“爲何你們都爭相去供應一個行腳僧?”
那村婦激動道:“這位爺有所不知,在我們這一塊啊,這位行腳僧名氣可大得很呢!雖然年紀輕輕,卻最能感化沐浴我們,我們都尊稱他爲‘小長老’。”
另一位年輕小夥子說道:“這位小長老可真是神了,除了唸經持咒感化我們百姓外,還能治好千奇百怪的病!”
國主不信:“此事當真?莫非是什麼怪力亂神?”
年輕小夥子連忙擺擺手道:“這位爺一看就是很少出城吧,不過也不能怪爺,若不是我自己親身體會,我也不知道世間真有這等奇人。以前我得到了怪病,我娘爲了幫我治病,將房子田產都賣了,請遍了各地的大夫,也沒有治好,直到遇到了這個行腳僧,我娘也是死馬當活馬醫,沒想到行腳僧爲我念了一大篇經文之後,再敷用一些草藥,我的病竟然就已經好了。”
小夥子的精氣神特別好,歡快地指着手中的糖糕點心,說道:“我娘特別高興,就做了這些糕點,讓我送給小長老!”
國主將信將疑,世間真有如此神人?也不知道那小長老是何方神聖?長得什麼樣子?好奇之下,他來到人羣中的最前面,進了一個小破廟。
見到小和尚的一剎那,國主不由一震,想不到這荒郊野外,竟有如此風流俊逸的人物?
那小和尚坐於破廟正中,閉目打坐,姿態如鍾,周圍雖然遍佈着蜘蛛網,但和尚是靜雅寧和之態,更兼得他五官挺拔,相貌清俊,若不是一個和尚,定然也是個金陵城中數一數二的優雅貴公子。
國主向來喜愛那些儀表堂堂、氣度風雅之人,且不說身邊服侍的宮女內監都是模樣清俊的,就是平時朝臣們面聖,都是沐浴更衣、焚香修容之後纔敢入大殿,而那些從未面過聖的,都先要向國主遞送一張畫像,經過國主的過目之後,方能允許入殿堂面聖。
國主對人的相貌儀表、氣質風度的挑剔之高,也難怪一般姿色平庸的後宮女子難得入他的眼,也鮮有容貌醜陋、不修邊幅之人能近侍在他左右。
在第一眼見到小長老時,國主對小長老就生出了面善親近之感。
小長老雙眸未睜,聲音清越可聽:“阿彌陀佛!山廟鄙陋,不曾料想能在此處邂逅國主,當乃小僧三生之幸!”
國主驚詫不已:“你如何知道朕就是國主?”
小長老睜開眼,微微含笑道:“國主的腳步聲輕靈,衣袂聲清幽,呼吸聲和緩,舉國之下,除了國主能有這樣的高雅之聲,還有誰呢?”
國主聽他言論玄妙,淡然一笑。
小長老繼續道:“只是國主的腳步聲凝滯,面帶憂容,隱憂已經根深蒂固,不知國主是爲何事憂心煩惱?”
國主見他問起,想到自己來見他不正是有事要求於他麼?說道:“朕的一個嬪妃,不小心撞到了石頭上,如今仍昏迷未醒,朕聽說小長老能治人不能治之疾。”
小長老念道:“阿彌陀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小僧不才,但願能以一試。”
國主聽得小長老願意一試,心中忽地鬆了一口氣,又升起了無數的期望,忙命人將小長老請了出去。
小長老與國主一起回到了行宮,來到了裴婕妤的殿中,裴婕妤依舊陷入昏沉中,面色蒼白。
小長老看了看,將一方繡了《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的巾帕放在了裴婕妤額上,又旁坐一側,手中持佛珠,念念有聲。
這一切做得行雲流水一般,國主見小長老潛心持誦,不再去打擾他,擡了擡手,殿中衆人都悄悄地退了下去,片刻之後,殿中悄然無聲,國主佇立着看了一會兒,自己也悄然出去了。
此時已是夜深瀾靜,四周皆是靜悄悄的,不見一個宮女內監,殿中燭光漸漸黯淡,唯有櫃檯一角的上關花散發着濃郁香氣,充斥着曖昧旖旎的氣息。
裴婕妤早已忍耐不住睜開了眼眸,看着小長老閉目誦經的模樣,極爲聖潔肅穆。
她忍不住捂着嘴笑,伸出玉足,悄悄地探到小長老的衣帶上,腳趾上彷彿帶着柔媚的、磁石一般的黏力,一點一點解開了和尚的衣帶。
小長老起初尚能穩定心神,若無其事一般地誦經,到後來面色如雲潮涌,終於丟下了手中的佛珠,一把握住裴婕妤的玉足,將她抱在懷中。
裴婕妤忍不住咯吱咯吱地笑了起來,嬌嗔地點了一下小長老的脣瓣,“可是想死我了,都是你出鬼主意……”
小長老堵住了裴婕妤的脣,裴婕妤意亂情迷,將那裝昏迷的辛苦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小長老道:“若不是我的鬼主意,此刻你能和我在此逍遙快活嗎?”
裴婕妤重又撲倒在小長老的懷裏,滾入了錦繡羅幕中。
紅燭跳了跳,最終熄滅了,窗外守夜的芳花警惕地看向四周,見四處沒人,這才放下心,捲起了鋪蓋沉沉睡去。
如此一連三夜,小長老都是在裴婕妤的房中誦經,到了第四天的時候,終於傳來了好消息,裴婕妤的宮女芳花向國主稟道,說是裴婕妤醒過來了。
國主放下了手頭的奏摺,前往裴婕妤的房中,問向小長老:“她怎麼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