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八章繡仙人與蠶寶
趙伯凝神看着那一套仙人衣,然後忍不住從包丁手中接了過來,裏裏外外的細細的看了一遍,茫然擡頭道:「哪裏有天蠶卵?不會被我們給壓壞了吧?」
其他幾人好奇之下也是輪流接過仙人衣裏裏外外的翻看起來,試圖在上面找到包丁所說的天蠶卵,哪怕天蠶卵所留下來的一點痕跡也好。
包丁等到衆人都看完了仙人衣,這才把仙人衣接了回去,一邊簡單的比劃着,一邊說道:「各位想象當中的天蠶卵應該有多大?這麼大?還是這麼大?」
「各位所看到的這種天蠶絲,是比常人髮絲還要細兩分的。」
「如果將天蠶絲比成是蠟燭,那麼在天蠶絲的中間,有一長條更細的「燈芯」。」
「在這樣一長條「燈芯」的表面,有大片大片的龜裂。而在這些龜裂當中,現在約莫有七八顆小小的蟲卵。」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那些蟲卵就是天蠶卵!」
趙伯姬看到包丁的指尖凝結着真氣,在仙人衣的幾處滑過,激活了上面的章紋。
她比劃了兩下,禁不住問了兩句:「你的意思是說,蟲卵全都是在這些章紋區域當中?可是,可是蟲卵竟然只有這麼小嗎?」
包丁一看趙伯姬比劃的動作便知道她其實會錯意了,便糾正道:「我所說的七八顆蟲卵,指的是一整件仙人衣上面總共有七八顆蟲卵,不是一道章紋裏面就有七八顆蟲卵。」
司徒棋禁不住驚歎道:「如果天蠶真的只有這麼小的體型,不是更應該以數量取勝嗎?像蝌蚪、魚卵,不都是這樣的嗎?」
「只有區區七八顆蟲卵,估計就算孵化出來也沒有太大用處啊!」
另外幾個聽了司徒棋的話,紛紛附和,表達了同樣的疑惑。
包丁微微一笑,大致比劃了一下,說道:「如果說這些比微塵還要細微的蠶卵孵化出來的算是蠶寶寶的話,那麼成年的天蠶大致可以長到這麼長這麼大。」
包丁是基於他修復的神農山雲上神殿天帝花園內百草那些脈紋的尺寸爲標杆,以及以念回溯天蠶族羣在天帝花園當中的場景作爲參照,而作出這麼一個判斷的。
這種尺寸應該是與天蠶真實的體型大差不離。
包丁作了一個剝離的動作,說道:「你們知道一隻成年的天蠶吐絲一次所結成的繭,就可以完成一道章紋所需要的蠶絲嗎?」
什麼?!不可能吧!衆人紛紛表示驚歎。
包丁又問道:「那你們又知道不知道一隻成年的天蠶一共能夠吐幾次絲,結幾次繭呢?」
衆人動作整齊的搖關。
包丁嘿嘿一笑,自己也搖了搖頭,說道:「我也不知道。不過,我很快就能知道了。」
說完,包丁從那個竹管裏面取出了「無縫針」,開始了以念回溯。
場景同樣是一座看不到邊際的天帝花園,眼中仍是數之不盡的百草脈紋,天上仍是那幾輪太陽。
從視角來判斷,包丁現在正是那一根「無縫針」,別在衣襟之上,跟着「無縫針」的主人正在天帝花園當中巡視。
從其他仙人對「無縫針」主人的恭敬態度以及稱呼上來看,這是一位名爲「琴」的仙人,她的身份是一位「繡仙人」。
繡仙人「琴」的聲音,如同百靈鳥一般悅耳動聽。
這一路上,關係親近一些的仙人便直接稱其爲「琴」;關係疏遠一些的仙人便直接稱其爲「繡仙人」。
繡仙人「琴
」目前的職責是檢查百草那些葉片。
能讓繡仙人「琴」停下腳步的細細察看的,都是葉片上有仙人衣章紋的百草。
或者更準確一些來說,是被裁剪下來的章紋。
這些章紋有些明顯是新近裁剪下來的,上面的花紋至少還有七八成新的樣子。
有些則已經呈現出了一種乾枯的狀態,像是篝火堆的那些柴火剩餘的灰燼,儘管維持着形狀,卻隨時會塌成一小堆的灰白。
這當中,也確實恰好能見到一些乾枯的章紋化成了灰白,紛紛揚揚的落到了土裏,從泥土的縫隙之中滲透了下去。
每當出現這種灰白灑落滲進泥土之中的情況,便能見到那一株百草的枝葉會出現好一陣的花枝亂顫,以此表達她的欣喜之情。
或許,這些灰白便相當於是草灰,實際上正好是百草最需要的養分也說不定。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天蠶這種神奇的種族也算是取之於百草,還之於百草了,形成了一個玄妙的循環。
章紋變成灰白灑落土裏之後,葉片上便會剩餘一些芝麻大小的白點,多則十幾粒,少則七八粒。
到了這個時候,「無縫針」便會派上用場了。
繡仙人「琴」會通過「無縫針」針頭上延伸出來的若干根白色長柔毛將這些白芝麻一一卷起,分散到這一株百草脈紋的末端附近,然後靜心的觀察一段時間。
沒過多久,從白芝麻當中孵化出來是一條一條跟小螞蟻一般大小的蠶寶寶。
這些蠶寶寶顯然是餓壞了,一經孵化出來便開始了對百草的瘋狂啃食。
最開始的時候自然是達不到百草深處的脈紋的,只能從百草的莖、葉片甚至是根部開始啃食。
從它們推進的方向可以明顯看到沿途留下了細細密密的齒痕。
這種餓鬼投胎一般的進食方式,帶來的是蠶寶寶體型滾雪球一般的增長。
神奇的便是在這些蠶寶寶啃食過後,百草上那些被啃過的部位會進行一種肉眼可見的癒合,沒過多久便是恢復如初。
約莫七八個日升日落之後,這些蠶寶寶便已經長成了菜葉蟲一般的大小了。
這時,蠶寶寶們的「口器」便已經完全長成了。
它們可以通過口器中的白色長柔毛對百草脈紋的細枝末節區域進行修剪。
天蠶在這個階段的進食,從百草脈紋修剪並喫下去其實還不能算是邊角料。用一個不太恰當的說法,或許應該算是邊角料當中的邊角料。
以至於天蠶對百草脈紋的修剪甚至還趕不上脈紋的生長速度。
唯一能夠看出變化或者說是增長的,便是天蠶口器當中的白色長柔毛的數量、長度、靈敏度,都在以一種與日俱增的趨勢發生着變化。
到了這一步,繡仙人「琴」已經可以繼續在不同的百草之間巡視了,不再需要侷限於同一株百草,不再需要蹲守在那裏看蠶寶寶進食。
至少包丁感覺自己對那日復一日的進食場景,看得已經是昏昏欲睡了。
在這天帝花園之中,往來巡視的繡仙人大都是在衣襟上別了一根「無縫針」,相當於一種明確的識別標誌。
約莫有十幾位繡仙人在天帝花園當中巡視。
這當中,最爲忙碌的繡仙人甚至需要獨自照看七八株百草上數十上百隻蠶寶寶。
看着她們在百草之間穿花蝴蝶一般的來回轉,簡直比勤勞的小蜜蜂還要忙一些。
而在這些天蠶當中,進食的區域很快便會出現能夠由「邊角料的邊角料」提升至「邊角料」級別。
進食區域的逐步深入,自然意味着天蠶可以挑選的脈紋範圍隨之變得更廣
了。
接下來的場景,便是之前所見識過的。
數以百計的天蠶在天帝花園四處轉悠,尋找百草脈紋上面最合適它自己的邊角料,喫下,化成自己腹中天蠶絲的一小部分。
這一次,以一個旁觀者甚至局外人的身份、角度,便能看出來天蠶進食當中的玄機。
即便是百草脈紋的邊角料,也具有匪夷所思的活性,在進入天蠶的嘴裏仍然散發着光亮。
脈紋的邊角料,數量多了,光亮自然也強了。
可以看到天蠶兩邊約莫應該是相當於腮幫子的區域被脈紋邊角料的強光照得如同透明一般。
通過天蠶兩側的腮幫子可以清楚的看出來,天蠶雖然將那些脈紋都吃了進去,卻並不是直接送到胖胖的肚子裏去的。
腮幫子算是天蠶的一箇中轉站,一個合成作坊。
邊角的脈紋被天蠶分泌出來的透明唾液簡單的包裹了一番便擠在了一堆。
這些裹了透明唾液的脈紋像是一塊一塊凉片一般,層層疊疊。
而天蠶腹中會有一小截已經成形的天蠶絲線頭從裏面探出來,進入天蠶嘴裏。
通過口器咀嚼的動作,這些邊角的脈紋在腮幫子之間一陣的翻滾,選中其中一個邊角脈紋,滾向了天蠶絲線頭。
塊狀的邊角脈紋與天蠶絲線頭相互融合之後,裏面的脈紋也完成了相互對接。
邊角脈紋就這樣成了天蠶絲珊瑚脈紋的一部分。
天蠶絲線頭便向內收縮一小截,爲下一個邊角脈紋騰出足夠的空間和位置來。
這纔算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進食、「吞嚥」過程。
無論天蠶是進食還是尋找百草邊角脈紋的過程,這個扯線一般的進食、「吞嚥」過程都在進行着,幾乎沒有中斷過。
與此同時,天蠶的體型也在緩慢、堅定的增長着。
很快,這些天蠶就紛紛達到了吐絲結繭的標準。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