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趙匡胤:別急,慢慢狡辯,朕洗耳恭聽!
其父柴守禮本是當地富豪,後因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榮便前去投奔嫁給同鄉人郭威的姑母柴氏。
因其人生性謹厚,再加柴氏無子,柴氏便與其夫郭威收柴榮爲義子。
天福十二年,後漢政權建立,因擁立劉氏建漢有功的郭威被劉漢授爲樞密副使,柴榮因此被恩任爲左監門衛大將軍。
乾祐三年冬,後漢隱帝上位後,因猜忌郭威,便將其和其義父郭威留居京都開封的親屬全部誅殺。
其義父郭威因此以“清君側”之名殺向開封,柴榮本人則被受命留守鄴都主持事務。
次年,漢隱帝死,後周建立,柴榮旋即以皇子身份拜澶州刺史、鎮寧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
廣順二年,柴榮加授爲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加封爲晉王,併入朝任開封府尹兼功德使。
顯德元年正月,郭威病重,柴榮被加授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判內外兵馬事。
同月十七日,郭威駕崩,二十一日,柴榮按照遺詔在柩前即皇帝位,是爲周世宗。
顯德元年二月,北漢世祖劉崇趁後周國喪之際自率三萬兵力並招引遼國騎兵萬餘人南犯潞州。
柴榮聞訊後,力排衆議決心親征,並一戰大敗北漢,斬殺其驍將張元徽。
顯德二年,柴榮率軍西征後蜀,將其大破之,秦、成、階、鳳四州相繼歸附。
次年親征南唐,取正陽、滁、揚、泰、光、舒等六州。
顯德四年,柴榮二敗南唐於紫金山寨,滅唐軍四萬餘人,繳獲船艦財帛無數。
同年末,柴榮三徵南唐,攻濠州,敗唐軍於渦口,並一鼓作氣向東橫掃沿淮城柵,沿途所過,所向披靡。
同年十二月,泗州守將投降,柴榮親率水陸大軍東下,連降濠州、漣水、亳州等地。
顯德五年,柴榮率軍克楚州、破揚州,並在泰州、廣陵、迎鑾江口一代大敗唐軍。
南唐元宗李璟被迫獻上四州之地畫江爲界,每年進獻貢物十萬,以求罷兵。
至此,柴榮悉平江北淮南之地,得州十四、縣六十;李璟去帝號,只稱“江南國主”。
顯德六年四月,柴榮親率諸軍北伐遼國,遼寧州刺史王洪、益津關守將終廷暉舉城投降。
瓦橋關守將姚內斌、莫州刺史劉楚信、瀛州刺史高彥暉投降,並擒獲遼易州刺史李在欽。
同月,先鋒都指揮使張藏英在瓦橋關北破遼騎兵數百人,攻下固安縣。
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此人便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十七縣。
五月,柴榮大會諸將,準備乘勝奪取幽州,豈料夜間突患疾病,只得回師。
顯德六年,柴榮回到開封,封長子柴宗訓爲梁王,同年六月因病在開封萬歲殿駕崩,終年三十九歲,在位六年。
至此,這位立志要效始皇故事十年定天下,復刻大唐榮光的雄主就此離世。
而他的突然病逝,也讓本來欣欣向榮的後周急轉而下。
最終在其逝世後第二年,與其同生共死數十年,被其引以爲心腹好友,最後臨終前更是被其任命爲託孤重臣的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奉命北伐路過陳橋驛時,效後唐李嗣源、後周郭威等人故事,被部下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韓重贇、劉守忠,劉廷讓、王政忠等人黃袍加身,並於同年逼迫柴榮遺留的孤兒寡母禪位,史稱陳橋兵變。
不過此人也沒落得個好,因爲其本人就是武將兵變出身,再加上五代十國禮樂崩壞,武夫當國,兵變上位者不計其數。
所以在登基後沒幾年,便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之名杯酒釋兵權,將天下兵馬大權盡收手中。
可他千算萬算沒算到會禍起蕭牆。
所以,在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夜,其人召其弟趙光義進宮飲酒時,一件詭異的事發生了。
當時,趙匡胤酒後困頓躺下休息,身邊宦者宮女卻被其弟趙光義暗中被屏退。
隨後,衆人就遠遠看見趙匡胤和趙光義說了一些話,並且藉着蠟燭光影搖晃,似乎趙光義離席退避,隨後就聽到玉斧戳雪之聲,並聽見趙匡胤高聲說:“好爲之,好爲之”。
隔日清晨,趙匡胤就被發現在萬歲殿逝世,享年五十,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至此,這位臨危受命,在生死兄弟臨終時拍着胸脯保證會照顧其妻兒,卻轉頭欺辱孤兒寡母上位的‘慫’朝太祖趙匡胤就此涼涼。
爲此,後世著名五星評論家麥格阿瑟還給他特別創立了一個成語:‘燭影斧聲’。
而其遺留的兩個子嗣也沒落個好,在趙光義次日登基,並改名‘趙炅’不久,次子趙德昭便被趙光義嚇死,四子趙德芳也在趙光義繼位後莫名其妙病死。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