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亂臣賊將之第6位:亂國賊將,安祿山
大秦,秦王政三十七年初,咸陽宮,夜。
“……朱元璋此人,朕不及也。”
“陛下何出此言?”
“是啊陛下,縱觀古今,陛下以沖年之齡一統六國,何人比得上此等功績?
反觀那朱元璋,不過一乞子出身,若非認了個好義父,焉有其大明國主之位?”
“就是,觀三日前神蹟所言,此人在位期間竟坑殺十數萬官員,如此暴君,有何顏面與陛下相提並論?”
“是矣是矣……”
看着頭頂漆黑的夜空,秦始皇感慨的搖了搖頭,“卿等無需這般,朕不過實話實說矣。
的確,以謀略治國論,此人不如朕遠矣,可若論臨機應變,戰場奪敵,朕恐不及此人。
非是朕妄自菲薄,而是朕自問若把朕流放成無家無業的流氓,終日食不果腹,文墨不通,以乞討度日。
說實話,朕不知朕是否能如此人那般從亂世中殺出,汝等也是文韜武略之輩,捫心自問,把他換成汝等,汝等可行否?”
“……”
頓時,他面前準備拍龍屁的大臣們沉默了,面面相覷,無言以對。
的確,拋開出身論個人,那朱元璋能以一介乞丐一路走到開國之祖那個位子,的確是個人物。
秦始皇貴就貴在他的出身,若拋開出身單論個人能力,放在同等環境下,誰強誰弱這還真不好說。
“父皇此言在理,雖然從出身上那朱元璋不配與父皇相提並論,但從法統上,其卻略有勝之。
鑑於此,兒臣認爲,我大秦的文堂律令也該做調整了,縱觀神蹟這數日來的顯化,已經不下數次出現黔首大起義之事。
其中這元末的黔首大起義更是出現了朱元璋這等雄才偉略的帝王。
如今我大秦雖太平昌盛,但這太平只屬於我老秦人,不屬於那些被統御的六國子民。
除我秦人外,原六國黔首皆因嚴苛峻法苦不堪言,雖說他們如今也算我秦民,但那隻對我秦國而言,在他們心中,他們並不把自己當做秦人,反而多有敵視。
而我秦官秦吏對他們也多有不屑,甚至公器私用,刻意打壓,那些六國原民每年被勞役累死、災禍餓死、病死者無數,幾近刻刻有人亡,上郡城下的長城更是白骨累累,一望無際。
再這麼下去,倘若日後真如光幕中顯現的那般大批黔首因我大秦的嚴刑峻法揭竿而反,大秦後世子孫又該如何應對?
父皇,如今的大秦已經不是昔日偏安一隅的大秦,如今的大秦國土過萬,子民萬兆,一旦激起民變,羣情洶洶下,就憑我大秦這些許老秦人,如何能平叛?
若混亂中再出一位明太祖朱元璋這般雄才武略之輩,又該如何?
神蹟曾說我大秦二世而亡,是否就由孩兒說的這般緣由導致?
孩兒想來,他趙高、李斯能力再大,不過如呂不韋、商鞅那般權臣而已。
再禍,也是禍我秦國朝堂,幹天下黔首何事?
頂極了不過是朝政敗壞,大權旁落,何以能讓我泱泱大秦覆滅?
所以兒臣認爲,定是朝廷法度太過嚴苛,導致天下黔首與我大秦離心離德,亦如神蹟中那漢末、元末一樣,最終在內外交困下被天下黎庶推翻。
故孩兒以爲,今既以平六國,就該如先祖孝公贏梁渠那般及時更改國策,調整國法,以與民生息,如此才能防患於未燃,不知父皇以爲然?”
靜謐中,因爲得知自己死後被趙高等人矯詔坑死而被始大帝特意從上郡叫回來留在身邊主持朝政的扶蘇突然開口打破了沉默。
霎時,被始大帝邀來看月亮的諸多大臣僵在了原地,仰頭看月的秦始皇本人更是眼神一閃,沒了言語。
扶蘇見狀,還想繼續說些什麼,卻被他身邊的淳于越拽住了衣袖,頓了頓,也沒再言語。
慢慢的,殿內氣氛陷入壓抑。
…
建安十二年,冀州,鄴城,夜。
“……奉孝如何看待那明太祖朱元璋?”
“天生的梟雄。”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