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陸議:陸遜是誰?
祖父陸紆官至漢末禁軍三大校尉之一的城門校尉,父親陸駿則任九江都尉。
但因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席捲全國,其父在一次平叛討賊中不幸戰死,導致其人少年喪父。
最終不得不隨其‘從祖父’,也就是祖父陸紆的親兄弟,時任廬江太守的陸康在其任所的廬江治所‘舒縣’讀書。
興平元年初,時任豫州刺史,執假節,坐領朝廷左將軍一職的袁術試圖攻打徐州坐臥南地,遂向其從祖父陸康借兵借糧。
卻被其從祖父陸康以袁術叛逆爲由決絕,並起兵反袁,袁術大怒,派替父征戰、時任其部將的懷義校尉孫策率兵回擊,陸康率衆堅守廬江二年,最終城破身亡。
而在這兩年的攻堅戰中,陸遜因其是陸康的從族,並非直系後代,在開戰前被陸康提前送回吳郡老家從而逃過一劫。
但陸康本人的親族卻在與孫策的對抗中損失慘重,兩年死守下來,不僅其本人身死,連帶着其全家也死了大半。
等孫策破城後,廬江陸氏一族只剩下寥寥數人以陸康幼子,時年僅7歲的陸績爲主。
當時身在吳郡的陸遜得知消息,主動過來將這些遺族接走,並給對方在吳縣撐起了廬江陸氏的門戶。
建安五年,脫離袁術入主江東的孫策遇刺身亡,其胞弟孫權以討虜將軍之名繼任。
三年後,年僅二十一歲的陸遜主動應募,成爲由孫權麾下一位幕僚。
在任初期,其人先後歷仕東、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海昌縣令,並接連平定了會稽山賊大帥潘臨、鄱陽賊帥尤突作亂。
通過這些政事,其人逐漸走入了孫權眼中,最終,缺少自己的勢力根基,忙於借外力平衡孫氏朝堂內部權臣的孫權爲了培養扶持自己的得力干將,便借他人之慨,私自做主將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其兄孫策的女兒許配給了陸遜,並以此引爲心腹。
而在建安二十四年呂蒙準備趁着關羽不在荊州偷襲關羽駐地江陵時,其人也曾在事先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建議孫權、呂蒙趁着關羽圍困襄樊時出兵奪下江陵,以此控制南郡。
並在之後呂蒙假意稱病以退爲進時,其人接替呂蒙駐守陸口,成功讓關羽對江東放下戒備,將駐紮在江陵的守軍抽調北上圍攻襄樊,導致江陵空虛,從而被呂蒙白衣渡江,一舉突破。
後來更是在圍剿關羽的戰役中前後斬獲招降關羽麾下的荊州軍數萬人。
事後,其人被孫權拜爲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鎮撫荊州。
可惜,呂蒙因爲貪功冒殺了關羽,導致招來江東豪族對劉備的忌憚與孫氏的憤恨。
當時,站在孫權身後的江東地方豪佑因爲普遍不看好孫劉,尤其是孫權這個能謀不能打的小娃娃。
所以大多數江東豪右對孫權本身就有二意,只是出於孫氏本身在吳郡的影響力,以及孫劉聯手在赤壁一戰後兩家隱隱有與曹魏分庭抗禮的架勢,所以才一直隱忍不發。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