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歷史就是一個圈(下)
忠臣貪名,奸賊貪利,英雄貪未來,梟雄貪現在,抽筋扒骨的看,古往今來哪個名臣能將逃得了這十八個字?
所以,隨着曹叡的倉促離世,一個被所有人刻意忽略的致命問題擺在了曹魏羣臣的面前。
主少國疑。
當時,出於自家世代以來對司馬懿的忌憚,魏明帝曹叡在離世時,特意將統軍大權交給了時任城門校尉的宗親曹爽。
但他忘了曹爽有個致命的缺陷。
威望不足。
曹爽的城門校尉是因爲他爹曹真爲曹操南征北戰立功無數而遺封的,曹爽本人並沒有什麼功勞。
其父病故,其人繼承其父爵位後,其人本來是想跟着曹叡建功立業的,而曹叡也有意扶持他跟司馬懿打擂臺。
結果曹叡自個兒身體不行,沒撐住,所以就在臨死前把他給越級提拔成了執掌三軍的曹魏大將軍。
這就導致曹爽處在了一個德不配位,難以服衆的尷尬局面中。
隨後,爲了擺脫這個局面,其人便在曹叡病逝,曹芳繼位後,以司馬懿勞苦功高爲由,將其從太尉改尊爲太傅,剝奪了司馬懿手中管理軍隊的權利。
同時開始在其身邊近臣丁謐的建議下黨同伐異,不僅將自己的胞弟曹羲、曹訓、曹彥等人安插在朝堂協助其管理禁軍,還讓一些被曹叡棄用的閒人擔任朝中要職,給他出主意效董卓故事架空朝堂的丁謐更是被封爲尚書負責選拔官員。
然後,他的這個行爲就激起了魏少帝曹芳的警覺。
遙想當年漢獻帝劉協繼位時的情景,各位有沒有覺得曹芳跟劉協的處境很相似?
同樣的少年繼位,同樣的身不由己。
唯一不同的也就是劉協是外姓奸臣擅權亂國,而曹芳是他自己的本族宗親勢大亂政。
正是因爲這一點,曹爽成了曹芳心中的一根刺,一根不斷往肉裏扎的毒刺。
因爲擁兵自重的曹爽比董卓多了一個皇親國戚的身份。
而這個身份對魏少帝曹芳而言是極其致命的。
因爲從法統上而言,曹爽也是他曹家的人,只要曹爽願意,完全可以殺了他直接繼位,這在外人眼裏是旁宗繼主宗,不存在改朝換代的人心隱患。
不像董卓,即便當年真剷除了劉協,他也無法繼位。
也許會有人奇怪,皇帝都殺了,還怕登基稱帝?
很簡單,這裏面牽扯了一個人心法統的問題。
曹爽殺曹芳屬於皇室內訌,不管最後誰贏了,這江山還是曹家的。
就像劉協跟劉備一樣,哪怕沒什麼情分,只要都姓劉,那天下人就默認劉家不亡。
可董卓跟劉協不一樣,董卓是外姓,他要敢殺劉協篡位,全天下有異心的諸侯都不會答應。
所以,基於對曹爽的忌憚,被逼到絕境的魏少帝曹芳做出了跟當年劉協一樣的反應。
祕密聯合當時已經被排擠到朝堂邊緣的太傅司馬懿效昔年王允聯合呂布的故事,聯手除賊。
而爲了確保萬無一失,他還故意將動手的日子定在了嘉平元年正月甲午日這一天。
因爲這天是他爹曹叡的忌日,按法禮,是需要他帶着曹爽這些親族們去祭奠的。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被他賴以心腹的司馬懿不是他的荀文若,而是他的老祖宗曹操。
在趁着曹爽兄弟不在,成功帶兵控制了洛陽後,司馬懿直接反客爲主,效昔年袁紹屠殺皇宮故事帶兵將他曹氏宗族血洗一空。
其本人更是被司馬懿以‘沉迷女色、棄辱儒士’爲由廢掉,成了劉辯第二。
至此,司馬氏正式崛起,司馬懿徹底獨霸朝堂,並最終在數十年後,其孫司馬炎效魏文帝曹丕故事篡魏自立。
而這場終止了曹魏國運,奠定了司馬氏的未來,由魏少帝曹芳發起,司馬懿主導的事變,則被後世人稱之爲高平陵事變。
看到這裏,或許有人會疑惑,這也沒什麼特殊的啊,不就是謀事不密,錯信奸人,導致被人謀權篡位麼,爲何這司馬懿會被稱爲歷史罪人?
很簡單。
因爲這老小子在高平陵之變中幹了這麼一件事。
當時,在他瞞着曹爽等人,夥同魏少帝曹芳與當朝太后郭氏控制洛陽,並率兵將祭拜完曹叡返程的曹爽等人堵在伊水之南後,因爲經過曹氏歷代皇帝的提防,以及曹爽本人對他的多年排擠打壓,他手中的兵力很少。
他當時的實力,封控整個洛陽都很喫力,想要一鼓作氣攻打率領數千大軍隨祭的曹爽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而當時那種情況恰恰又不能跟曹爽對着慢慢來,因爲他們是有心算無心,打了曹爽一個措手不及,一旦讓曹爽反應過來,調集天下大軍回攻洛陽,魏少帝曹芳會是個什麼下場我不知道,但他司馬家全族一個不剩那是鐵定的。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