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 第703節 作者:未知 “這是我給你準備的乾糧,不管喜不喜歡喫,你都給帶上,是我的一份心意。” 顧秋實身邊不只有墨汁和車伕,還有不少護衛。 顧父面色複雜:“這一去路途遙遠,自己千萬保重。以後……回來一趟這麼不容易,以後還是少回吧,只要你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顧秋實點點頭。 顧父見兒子答應下來,微微鬆了口氣:“是我對不住你。如果……如果我有本事,她可能不會去得那麼早。” 這……當年顧父已經盡力了。 但這話也是事實,如果說顧母在京城生孩子難產,只要當時能保下命,肯定比在這鎮上活的時間要長。 不過,時也命也,這不能怪顧父。 哪怕時隔多年,鎮上的人提及顧府的原配,都還是會承認顧父對原配妻子很上心,在那幾年之中,花費了無數藥錢,如果換一個沒那麼厚道的人。顧母早已死了。 “不怪你。” 太夫人早幾年想起找女兒,顧母也不會死。 顧母活着的時候雖身上挺痛苦,但沒有人給她壓力,她每日都很開心,臨走時唯一的遺憾也是不能陪兒子長大。 馬車駛動,顧秋實看着越來越遠的小鎮,忽然手背一暖。他扭頭就看到了含笑的玉宜。 玉宜此次要跟着他一起回京,然後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秋實,以後想回來了,我再陪你一起回。” 顧秋實反握住她的手:“我不想再回,這世上大好河山,咱們都看不完……如果到了這附近,再回來也不遲。” 去京城的這一路還算順利,到了府城後,顧秋實買了些東西,給玉宜遮掩了容貌,從原本的鵝蛋臉變成了圓臉。 一直到入了京城,玉宜才恢復容貌。 值得一提的是,顧秋實這些年雖然住在何府,但他名下有一個小宅子,是太夫人給的。位置不錯,就在靠近何府不遠,他原先就經常一個人在那兒住。 顧秋實沒有回府,而是先回了那個小院洗漱了一番,然後纔去何府找太夫人請安。 太夫人年紀大了,頭髮幾乎全白。 顧秋實到的時候天還不怎麼亮,不過老人家年紀大了瞌睡少,如果沒記錯的話,太夫人這個時辰已經起了。 太夫人聽說外孫子回來,頓時歡喜不已:“快請!” 顧秋實進門,結結實實磕了個頭。 不管太夫人對不起誰,反正沒有對不起他。顧秋實那些年能在京城過得滋潤,甚至是後來那些經歷中他能底氣十足從容不迫,都多虧了太夫人的照顧和教導。 “孫兒給祖母請安。” 太夫人看他進門先行大禮,又是感動,又是好笑:“你這皮猴,回家一趟,好像還變懂事了。一去這麼久,我還以爲你不回來了呢。” “當然要回。”顧秋實起身,上前坐在太夫人旁邊,“我還給您帶了個孫媳婦回來。” 太夫人知道他是回去履行婚約,心裏很不喜歡這鄉下來的姑娘,總覺得好好的外孫子配一個鄉下丫頭可惜了。 “怎麼沒把人帶來?” 顧秋實笑着解釋:“還沒有稟過長輩,婚事還沒定呢,孫兒還要麻煩您幫忙證婚。” 太夫人滿臉疑惑:“什麼意思?你未婚妻不是村裏的嗎?” “不是那個,我回家去時,人家沒有等我,已經成親了不說,孩子都生了兩個了。”顧秋實笑吟吟把自己和玉宜相識的事原原本本說了一遍。 太夫人一臉驚訝:“玉宜郡主?她不是被山賊劫走?怎麼會流落到那麼偏遠的小地方?” 顧秋實說了駙馬的算計,太夫人滿臉怒氣:“豈有此理,駙馬也太過膽大,這完全是將皇室的臉面放在地上踩,他是不想活了嗎?在這京城之中,還想一手遮天,膽大的謀害皇室血脈……” 誰說不是呢? 不過駙馬也算是聰明人,這麼難的事,竟然還叫他辦成了。 如果不是玉宜回來,駙馬所作所爲,一輩子也不會有人知道。 不過,皇上再不怎麼在乎妹妹,也絕對不允許外甥女被外人如此欺負。 太夫人當場就要進宮找皇后娘娘告狀,顧秋實拒絕了。 “我親自帶她去,如果不能討公道,您再出馬也不遲。” 顧秋實知道自己的身世,在太夫人面前自稱孫兒,但旁人眼中,他只是借居何府的遠房親戚。他請安後,沒有在何府多留,他成親後也不打算在此久住,反正他很快就會有自己的院子了。 玉宜敲了登聞鼓。 此鼓一敲,無論有沒有冤屈,皇上都得徹查。 當然了,如果敲鼓者是誣告,那一定會倒大黴,不死也要去大半條命。 得知敲鼓的人是堂堂郡主,皇上立即將玉宜請了進去。 玉宜跪在大殿上,聲聲泣血,說起自己這過往十多年的經歷,說起受的那些委屈,說起駙馬的算計,說起她險些被賣到大山裏,說到後來,已經滿臉是淚。她對着皇上猛磕頭,磕到額頭紅腫。 “求皇上爲玉宜做主。” 皇上勃然大怒,命人徹查此事。 此事牽連甚廣,宗令當天就被下了大獄,駙馬和其家人,還有他眼中的妻兒也被抓進大牢。幾日後,被髮配往三千里之外的苦寒疆域做苦力。皇上有令,駙馬和其家人終身不得回京,世世代代都只是役民。 役民和奴隸差不多,生下來就是罪人。 這就是算計皇家公主和郡主的下場! 此事也算殺雞儆猴,給那些駙馬和郡馬緊了緊皮。 * 因爲顧秋實和玉宜郡主這特殊的緣分,皇上沒照顧好自己的外甥女,有些歉疚,便想補償一二,問及玉宜以後的打算。 玉宜只求皇上賜婚。 皇上答應了,甚至是對這門婚事樂見其成,親自爲二人賜婚……顧秋實不想讓衆人覺得玉宜郡主嫁了一個廢人,他提前就送上了一份修整水利的摺子。 皇上看了,驚爲天人,封顧秋實爲工部侍郎兼節度使,即刻前往整修運河,原本是不修完不許回,現在玉宜求賜婚,皇上將婚期定在了一年以後。 太夫人還在想給外孫求一個怎樣的前程,原本是想讓他讀個幾年書,考取個功名以後找一處富庶之地做個小官……在她走之前,得給這個孩子找一份出路,她不敢冒險將他留在京城,萬一兒子對這孩子有怨……她不想看見親人互相殘殺。 結果,這孩子藉着救了郡主的機會,竟然得了皇上的賞識。如果是普通人,即便是寫了摺子,也遞不到御前。 皇上讓他單獨負責運河修建,可見其重視。 即便是太夫人在京城還算有點身份,只是也左右不了顧秋實以後的仕途了。 一年後,顧秋實回京成親。 顧秋實此時已是三品官員。 其實,正常來說,顧秋實必須得有功名才能入皇上的眼。 但此時皇權至上,皇上喜歡誰,誰就有優待。即便是有人質疑皇上的決定,皇上拿出了顧秋實當初的摺子,還有這一年之中顧秋實做出的功績。 短短一年之中,運河已經修了有幾百裏,這幾百米之內的田地,全部都有水灌溉,即便遇上乾旱之年,也不至於顆粒無收。 救人無數,這是大功德。 京城官員高高在上慣了,對於顧秋實所做的事情沒有多大的感觸,但是運河附近的百姓,特別是對於那些每年都需要挑水灌溉的百姓來說,如今溝渠修到了田邊,以後再不怕乾旱……他們真的很感激顧秋實這個官員。 甚至還有不少人給顧秋實立了碑。 顧秋實活了許久許久,只要已看淡了名利,他做這些事,一來是想幫助百姓,二來也是不想讓人看低了玉宜。 他地位越高,名聲越好,玉宜嫁給他,得到的稱讚就會越多。 即便玉宜是郡主,可這天底下的郡主多了去,玉宜夾在其中並不顯眼。就如她母親,哪怕貴爲公主之尊,只因爲和皇上不夠親近,就一點地位都無,甚至還有可能是被駙馬給暗害。 時隔多年,根本找不到公主被暗害的證據,駙馬也不承認,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顧秋實回京是爲了成親,登門拜訪的人不少。還有好多官員想把門生塞到他手底下去……混個幾年,混一份功績,也好往上升。 由於顧秋實宅院門口糾纏的人太多,此次還傳入了皇上的耳中。 於是,皇上以顧秋實沒有長輩爲由,命禮部的官員上門操辦婚事。 值得一提的是,禮部官員登門,還帶了不少皇家護衛。 皇家護衛只爲皇室安危……顧秋實即將做郡馬,也算是半個皇家人。用這些護衛,勉強也說得過去。 但真正有腦子的人都知道,皇上這是不想讓人打擾顧秋實,或者說,皇上不願意讓太多的人蔘與進修建運河這件事中。 修建運河從一開始就是皇上親自負責,但凡是顧秋實送回京中的摺子,那都是直達御前。 一個人得不得皇上重用,只看他的話能不能當皇上耳中,衆人對顧秋實趨之若鶩,個個都想與他親近,說到底,就是因爲這份直達御前的本事,還因爲這過去一年中顧秋實做出的功績。 往遠了說,那是要造福千秋萬代,以後青史留名,百世流芳。 顧秋實抽空去見了玉宜。 這一年中,玉宜去探望他好幾次,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陪在家他身邊。 如今的玉宜郡主,已經不是那個誰都可以欺負的小可憐,她很得皇上看重,時不時皇后娘娘就會請她進宮說話,幾乎每個月宮中都有賞賜下來。 也就是玉宜郡主定了親,否則,肯定有許多人想要摘回這朵富貴花。 玉宜看見顧秋實時,滿臉的歡喜:“你可回來了,再不到,我都要親自帶人去碼頭接你。” 顧秋實握緊她的手:“怎麼這樣涼,你等了許久了嗎?” 玉宜偏着頭看他:“我好想你。” 一開始兩人相處時,玉宜就很喜歡他,只是那時兩人不熟,她也不知道自己這感情從何而來,更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想法。 但相處久了,玉宜發現,顧秋實對她很是包容,無論她說什麼做什麼,他都始終含笑,從來不會變臉。 漸漸地,她也放開了自己的脾氣。 顧秋實將她攬入懷中:“我也很想你。好在馬上就能娶到你了,回頭……我們再也不分開。我去哪兒,都會帶着你一起。原先我還說過,要帶你遊遍名山大川。” 玉宜面色複雜:“你那麼忙,不用記着這些。” “不,說到就要做到。”顧秋實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下輩子,但想來是沒有了,他想在自己最後的時間裏都陪着玉宜,不留遺憾。 玉宜環住他的腰:“那……我可就等着了。” 有情人久別重逢,一直談到深夜才戀戀不捨的分開。 顧秋實坐着馬車回府,剛剛轉過街角,馬車被人攔住。他掀開簾子時,攔住他的馬車也掀開了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