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3章 我滴家,在山西,過河還有三百里
這個視頻一看就很有年代感了,早年的時候,黃河流域的風景其實不比長江流域差的,綠樹還是遍地都有。
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雖然是發達了,我們生活的環境卻是越來越差了,爲了那一點點的資源,人們大面積地砍樹,最後造成無法挽回的水土流失,黃河成了名副其實的黃河。別說是黃河了,就說是天朝的另一條母親河長江好了,現在也面臨着水污染的大威脅。
記得有一幅漫畫是這樣畫的,畫面上兩條龍,其中一條對另一條說:“長江長江我是黃河。”
然而另外一條龍說:“黃河黃河我也是黃河。”
視頻一開始,上面就出現了歌名,竟然是《黃河大合唱》第五樂章。鄭開有點傻眼,這根本就不是他們這個年代的歌。
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聽流行歌曲,誰會把很久之前的歌翻出來去聽。
他這個年紀,關於黃河的歌也就只知道《保衛黃河》和《黃土高坡》吧。《黃土高坡》算是早年的流行歌曲,他爸爸當年很喜歡,雖然他家裏跟黃土高坡沒有半毛錢關係吧,但是好像當時那一輩人都喜歡這個歌的,他吧耳濡目染地也聽過那麼一
些。
至於《保衛黃河》應該是每個人都會唱的這麼一首吧,這是一首抗戰的經典歌曲,而抗戰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必備環節。每一個學校軍訓的時候唱軍歌都會有《保衛黃河》這一首經典曲目的,這比《團結就是力量》具體太多了,更容易引起任何人之間的共鳴。
但是《黃河大合唱》到底是個什麼鬼,還第五章,也就是說這個歌還不止一章,想想就可怕。但是轉念一想,賈零和景田好像都是山西人,他們很可能會知道這個歌,或許他只要說出第一句就可以了呢。
所以他耐心地往下聽。
“張老三,我問你,你滴家鄉在哪裏?”
“我滴家,在山西,過河還有三百里。”
聽到這裏,鄭開就不自覺地笑出了聲音,以前的人寫歌還真是樸實,完全不用什麼修辭手法,想說什麼就是什麼。現在的人寫詞可真是想破了腦袋,爲了押韻什麼不合邏輯的句子都寫得出來。
比如最經典的就有“穿過你的黑髮的我手”,“窒息到快要不能呼吸”,“遇見你我才知道你對我多重要”這種讀上去很順但是卻發現自相矛盾的歌詞。
他以爲到這裏就該結束了,畢竟他們要玩的是一個傳話遊戲,不是傳歌遊戲。
跳舞的這個選項已經完全放棄了,因爲這個歌詞的內容完全沒有辦法用舞蹈來表達。
“鄭開,你說話,你說呀!”賈零在對面急得拿起了擴音器衝他
喊話。賈零視力還不錯,看到他拿着手機已經看了好一會兒了,可是卻看見鄭開只是看手機,完全還沒有傳話的,不由得就急了起來,要知道這個遊戲可是有規定時間的啊,說好的十分鐘,從鄭開出發開始就已經計時了。這會兒時間已經過了一分多鐘,時間緊張啊。後面幾棒加起來還有一千六白多米路要跑呢。
鄭開也想說的,他以爲要傳的話就這麼一點點,想想也是簡單的。
可是誰知道,音樂還沒有結束。視頻裏面雄壯的男中音還在繼續唱着:
“我問你,在家裏,種田還是做生意?”
“拿鋤頭,耕田地,種的高粱和小米。”
鄭開專心地記着歌詞,他身爲中華小曲庫,在今天之前,這首歌沒有在他的腦子裏,但是在今天之後,這首歌一定會深深地刻進他的腦子裏,中華小曲庫的庫存又多了一條,哦也!
於此同時,賈零在對面等得不耐煩,她拿着擴音器聲嘶力竭地大喊:“鄭開!你說話呀!那麼墨跡幹什麼?你說啊!”
如果把聲音消除,她現在拿着擴音器的狀態活脫脫就是一個拿着擴音器走街串巷賣東西的小販,如果配音給她配上:“磨剪子類——戕菜刀——”肯定毫無違和感。
鄭開對賈零的話充耳不聞,就是專心記憶。他還跟着視頻唱;
“張老三,我問你,你的家鄉在哪裏?”
然後又自己角色扮演進入張老三的角色:
“
我的家,在山西,過河還有三百里。”
緊接着切回男中音:“我問你,在家裏,種田還是做生意?”
“拿鋤頭,耕田地,種的高粱和小米。”
他反覆地練着“田地”這兩個字的發音,因爲唱起來的時候,“田地”跟“天地”太像了,如果到時候他唱“田地”但是賈零聽成了”“天地”的話不就前功盡棄了嗎?
所以不管對面賈零再怎麼催,鄭開還是專心地練着,有句話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放在這件事情上同樣適用。從這一點來看,鄭開還是一個非常腳踏實地的人。
這跟他常年不溫不火地在娛樂圈混了那麼久也有一定的關係。越是演配角的人,就越是沉穩,因爲很可能不沉穩的話他可能連配角都沒得演。
雖然配角的片酬註定沒有主角高,但是總比沒有好,更關鍵的是,如果配角演得好了,能讓人記住,印象深刻,下一個主角很可能就是自己,所以演員都是會搶戲的,不搶戲的演員根本就不存在,因爲配角要博上位,而主角要拼命保持自己的位置,不然很可能不知道那一天一覺睡醒就發現自己已經被取而代之了。誰都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