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嬌娘 第125節

作者:未知
她道,“這事且不論真與假,那也是文昌侯府和保寧公主之間的事情,旁人實在沒必要做什麼評價。想必文昌侯府侯爺和侯夫人,也不願自家捲入這樣的事情當中,斯人已逝,家人也是好不容易纔從傷痛中走出來的,何必再去揭傷疤。” 楊嬤嬤納悶,“老奴還以爲是文昌侯府看不慣公主再嫁,故意放出來的消息呢。按說這事情算得上是機密了,也就當事人才這把清楚吧?這街頭巷尾可是說的有鼻子有眼的。” 蓁蓁搖搖頭,將自己的看法說給楊嬤嬤聽,“這倒是未必,你方纔也說了,外頭都說文昌侯府仗義,傳言出來之前從未說過保寧公主一句不是,可見侯爺和侯夫人還是十分有原則的人,並未遷怒公主。如今這消息傳得人人皆知,宮中必然不高興,普通人家尚且不願被衆人當做談資,更別提規矩森嚴的皇家了。皇家失了顏面,必然要追究的,最先追究的便是文昌侯府,文昌侯府不會這般引火燒身的。” 楊嬤嬤到底是後宅裏的老婦人了,眼界也實在比不得耳濡目染官、場厚、黑學的蓁蓁,聽她這麼一說,倒是把這事和後宅爭寵時常用的誣陷手段給聯繫上了,道,“還真是,文昌侯府也不會這般愚蠢。指不定有誰藉着文昌侯府整人呢!” 說到這裏,蓁蓁便不繼續說了,畢竟這事離她太遠了,她眼下最應該頭疼的事情,是腹中活潑的小傢伙。 楊嬤嬤也閉了嘴,兩人開始給小傢伙做襪子。 …… 宮中。 保寧公主的奶孃陳氏又掌錮了一批說閒話的宮女和太監,厲聲又訓了一通話,正要回屋,便見到太后身邊的高嬤嬤來了,忙含笑殷勤迎上去,“老姐姐,可是太后那兒有什麼吩咐?” 高嬤嬤略有些頭疼,但凡一來保寧公主的宮裏,她就苦惱得緊,尤其是現在,外頭傳的風風雨雨的,連宮裏都有妃嬪說閒話,她實在不想往保寧公主跟前湊。然而,她是奉了太后的命令,該來還是得來,逃是逃不了的。 (??3(?w`*)?棠(灬??·??·??????????? e?灬)芯(??????w????)??????最(* ̄3 ̄)╭?甜?(???e???)∫?羽( ?-_-?)e?`*)戀(*≧3)(e≦*)整(*  ̄3)(e ̄ *)理(ˊ?ˋ*)? 高嬤嬤衝陳氏點點頭,進了屋子,先是朝屋內的保寧公主跪了跪,才傳話道,“公主,太后的意思是,外頭那些無知百姓對公主您誤解頗深,不若您往文昌侯府去一趟,探望侯爺和侯夫人,也好讓百姓們知曉您還是十分有情有義的。” 這主意,也是太后想了許久的,這事情麼,說起來肯定是他們皇家虧待了文昌侯府,但皇家就是皇家,哪怕要認錯也不能面上認,去文昌侯府走一趟,再尋些人把保寧同侯夫人如何親近如母女的相處往外一傳,到時候再讓侯夫人出來替保寧澄清幾句,事情也就漂漂亮亮給解決了。 只是,這個低頭,還只能是保寧先低,太后心中還多少有些數,故而派了高嬤嬤來。 而保寧公主卻是滿臉不在意,不樂意道,“我快要嫁給龐郎了,再去文昌侯府做什麼,不是膈應龐郎,讓他更加介意我乃是二嫁麼?我不去。” 高嬤嬤苦口婆心勸說,“可如今這消息越傳越廣,龐大人那兒也未必得不到消息啊?”她這話說的算是客氣的了,實際上,這事情都成了朝野之間的一個笑話了,哪傢俬底下不說上幾句,作爲即將尚公主的準駙馬,如何會不知道? 保寧仍是不樂意,她自小便是金枝玉葉,怎麼願意介於外頭那些平頭老百姓的壓力而去低這個頭? 高嬤嬤磨破了嘴皮子,也沒說動保寧公主,最後只能無奈而歸。 第202章 ... 這場皇家的風波, 事關文昌侯府和保寧公主的聲譽的風波,百姓們的興趣不減反增。畢竟,哪怕是皇家, 也是不可能真的堵住天下悠悠衆口的, 尤其是這種事關道德的事情, 要知道,皇家便是天下德懿的典範,就連梁帝這麼肆意妄爲的性子,還不得擺出純孝的模樣。 ?棠?芯?小?說?獨?家?整?理? 保寧公主不肯低頭,文昌侯府自然也不會強出頭, 太后哪怕權勢再大, 也沒法子逼着文昌侯府出來澄清。畢竟, 這種事還處於捕風捉影的狀態, 最好打消流言的法子,便是讓外人瞧瞧保寧公主和文昌侯府夫人這對前婆媳是多麼親近,流言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真要讓文昌侯府大動干戈地出來澄清, 反而越發顯得他們皇家以勢逼人, 恐怕連她這個太后的名聲都要臭了。 梁帝因爲前朝的戰事心煩,如今又得知後宮的皇妹鬧出了這樣的醜事, 越發對她不喜, 礙着母后太后的面子,仍是要硬着頭皮去解決此事。 只是他素來厭煩應對百姓,只覺得做事都束手束腳的, 故而又把事情推給瞭如今的太子梁喻。 梁喻倒是真想同這位姑姑搭上線,藉此得到太后的青眼,故而對這頗爲棘手的差事也十分樂意,接下後,當即動用了自己在朝野中的喉舌,攻訐文昌侯府不敬公主。 這種家事,本來就是有理說不清的,總不能一樣樣掰扯開來算給百姓看,更何況保寧姑姑在這事上還錯了,那就更加洗不白了,除非把文昌侯府也弄臭了,那保寧公主不就脫身了。在老百姓眼裏,如今的文昌侯府乃是苦主,而保寧公主則顯然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這種非黑即白的觀點,一時間要扭轉,其實是很難的,除非是老百姓最愛看的那種反轉的戲份。 不得不說,比起陷於後宮的婦人,哪怕太后的地位比太子還要尊崇上幾分,真到了辦事的時候,太后的名頭可遠遠比不得太子的名頭,甚至可以說,連如今處於劣勢的謙王,辦得成的概率都比太后要大些。 文昌侯府不敬公主的摺子一被奉上來,緊接着又是一出公主奶孃控訴文昌侯夫人如何藉着婆婆的身份磋磨公主。本來百姓們正半信半疑的時候,又有文昌侯府的下人跑了出來,說自己目睹了文昌侯夫人磋磨公主的全過程,將民間那種喜聞樂見的婆婆磋磨兒媳的手段,經過加工和誇張,直接安到文昌侯夫人身上。 這種事情,本來就是三人成虎,更巧合的是,京中前幾日正好出了一樁案子,也是婆婆磋磨兒媳,只是這婆婆顯然手段狠辣,直接將兒媳磋磨致死了。兒子還幫着隱瞞,還是兒媳孃家發現女兒不見了,幾番詢問無果報了案,官府才把這事給查了出來。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這事居然同保寧公主那事扯上了關係,還成了保寧公主被磋磨的佐證。 衆所周知,文昌侯府妾室是極少的,這在整個勳貴世家中都是極爲少見的,以前都說侯爺和侯夫人鶼鰈情深,如今卻都成了侯夫人不賢良且善妒的證據了。 至於先前保寧公主不肯去見侯夫人,也成了宮中嬌養的公主被侯夫人嚇怕了,不敢再去同她見面了。 不得不說,太子放出的這些消息,細細琢磨之下壓根站不住腳,然而三人成虎,謊言說了一萬遍就成了真理,街頭巷尾乃至花街柳巷,還有戲班子專門編排了一齣戲,四處表演,無論在哪聽到的都是這幅說辭,彷彿這就是真正的真相一樣。 嬌養天真的皇家公主被惡婆婆磋磨,狼狽逃回宮中尋求太后的庇佑,太后心善,見文昌侯夫人經歷了喪子之痛,不忍將事情揭發出來,故而按下不提,公主亦是感念先夫待她至真至誠,不願傷及其家人的聲名。 太后和公主都是委曲求全,都是菩薩心腸,都是以德報怨。 當今聖上不忍責罰文昌侯府,乃是皇恩浩蕩。 至於太子痛斥文昌侯府,乃是敬愛長輩,至純至孝。 至於文昌侯府,全是活該。 太子這一招雖然直截了當,但不得不說,成效卻是立竿見影的。原本成日被這事鬧得頭疼的太后,也又有心情拜佛了。 太子到太后宮中的時候,太后正領着一幫妃嬪們準備保寧公主的嫁妝單子,見他來,老太太一改往日的溫和卻不親近的態度,極爲親暱的將他喚到身邊來。 “快來快來,喻兒來替皇祖母掌掌眼,究竟是這幅百子千孫金絲墜瑪瑙好,還是這幅花開富貴銀絲纏東珠的帳子好?” 妃嬪們極爲識趣的退出一射之步,太子上前,打量了片刻兩幅帷帳,道,“回皇祖母的話,孫兒看,這兩幅都是極好的,寓意都不錯。真要分出個高下來,在這事上,孫兒可比不過祖母和各位妃母們有見識。” 這一聲妃母,叫的在場的妃嬪們嚇了一跳,忙錯開身子不敢受他這聲稱呼。 太后倒是渾然不覺,還故作嗔怒道,“你這滑頭,皇祖母就是拿不定主意,這纔來麻煩你這太子的麼!你倒好,又把事情推回來了。” 這顯然是祖孫之間的親暱了,太子心道,以往他來的時候,皇祖母可沒待他這般親厚,可見從姑姑身上下手,纔是正道。人人都有軟肋,連後宮最尊貴的皇祖母也有。那父皇呢? 太子微微一晃神,隨即回道,“皇祖母教訓的事,那孫兒就替您拿主意!姑姑乃是金枝玉葉,出嫁自然要盛大才是,十里紅妝哪裏稱得上姑姑的身世,何不將兩幅帷帳都放進去呢,大不了孫兒也斗膽替姑姑添個箱麼!把這十里紅妝,變成二十里甚至三十里,豈不更好?” 太后最寵愛保寧了,聽到這樣的話如何不高興,當即便道,“好好,你這主意好!” 妃嬪們見太后樂呵呵的,又說了幾句討巧的話,奉承太子多麼至純至孝,隨後便挨個告退了。畢竟都是些比太子年紀還小的妃子,個個貌美如花的,也該避嫌的。 太子扶着太后回了內室坐下,祖孫倆這才說起來保寧公主和文昌侯府之間的那點事情,太后嘆氣,“唉,這事到底是我們皇家虧欠了文昌侯。” 太子道,“皇祖母說的是,孫兒也不會讓文昌侯府白白背這個壞名的。等時過境遷,孫兒會提拔文昌侯府二公子的,眼下到底是姑姑的名聲最重要。” 太后聞言心安了不少,年紀大了,便開始求神拜佛了,說到底是惦記起死後那點事情了,這把年紀,做些虧心事都要好幾晚睡不着了,只是到底是對愛女的愛護勝過心中的良心,還是沒說讓太子替侯夫人正名的話了。 太后只是點點頭,道,“太子心裏有成算就好。” 眼看着氣氛沉重起來,太子忙說起了姑姑保寧公主的婚事,他是來和太后加深感情的,可不能讓文昌侯府壞了氣氛。 “聽說孤那位姑父,乃是天元十三年的榜眼?如今在翰林院爲官,官居四品。” 對於準女婿,太后自然是瞭解過的,道,“的確是,聽說,這龐復模樣俊美,文采也頗爲不錯。” 太子笑道,“皇祖母挑的人,當然是極好的。倒是孫兒先前給皇祖母薦的那個覃九寒,倒是真真沒有這個福氣尚公主了。” 太后也有些遺憾,“覃九寒如今官居二品,乃是禮部尚書?這倒是真的有幾分可惜,比龐復還要年少有爲呢,只是他到底是有家室的,聽說同他那髮妻感情也頗深,你姑姑嫁過去,恐怕要受冷待。” 太子心裏也是覺得很可惜,畢竟那時候事情都快要定了,他那姑姑都要出宮去相人了,正巧就出了事,他被父皇冷落,也就一時半會把這事給忘了,等他重獲父皇的寵愛之時,姑姑和龐復的親事都說的差不多了,他再開口就顯得很不合適了。 只是太后這麼說,太子還是要爲自己辯解一句的,“皇祖母實在是冤枉孫兒了,孫兒哪敢讓姑姑嫁給不珍愛她的人!這覃九寒,家中雖有髮妻,但只是個村婦罷了,容貌也很尋常,並不得夫郎心意,如今都還在護國寺清修呢。” 太后聞言倒是沒覺得被“趕”到山上清修的村婦可憐,還頗爲遺憾道,“那真是可惜了!你姑姑這性子,我就想着給她找個寒門出身的,哪怕她脾氣稍微大些,也能容得了。只是這龐復的官到底是小了些,倒是這覃九寒,真合適呢!唉,我先前也不知道,聽人那麼一說,可不就當真了嗎?罷了,罷了,如今都已成定局了,你姑姑瞧着也怪中意那龐復的,也算得上是件好事了。” 而他們嘴中這個容貌尋常的“村婦”,此刻正在家裏聽着皇家的笑話呢。 楊嬤嬤原本都打算再不打聽保寧公主這事了,結果才過了半個月,事情便“反轉”成這幅樣子,對保寧公主頗爲不喜的楊嬤嬤,立即便覺出了不對勁,一回來,便又把這事給蓁蓁說了。 蓁蓁這回倒是沒有責怪楊嬤嬤嘴雜,而是聽得頗爲認真,聽到在衆人嘴中,侯夫人成了十惡不赦的惡婆婆的時候,終於蹙眉了,“侯夫人從頭至尾都未曾出來說過話,竟被衆人編排成這個樣子了?” 楊嬤嬤也同仇敵愾道,“要我說啊,婆婆給兒媳婦做規矩,是常有的事情,就說我那兒媳婦玉纖,我不也得給她做做規矩。要說磋磨,老奴心裏可就懷疑了,這堂堂公主,還能被個侯夫人給磋磨了?” 蓁蓁低聲嘆了口氣,道,“侯夫人也是飛來橫禍,只盼她能熬過去,衆口鑠金、積毀銷骨……” 這邊蓁蓁正替侯夫人難過呢,進來正好瞧見這一幕的覃承勳便蹲下、身子,安慰道,“若是娘被這樣的流言攻訐,孩兒一定會護着娘,讓幕後黑手付出代價的。” 少年許下重諾的樣子,實在真誠得讓人心軟,蓁蓁方纔被這事弄得略有些差的心情,也被長子這麼體貼的模樣弄得熨帖不已,嘴角含笑扶他起來,“快起來。過些日子可是又要下場考試了?這一回,娘實在是不能給你送考了。這小娃娃,真是從小就會爭寵,偏生挑了這個時候。” 覃承勳搖搖頭,道,“只是鄉試罷了,孃的身子萬萬操勞不得。至於妹妹,妹妹這是機靈,知道第一時間便給兄長賀喜呢。” 算算日子,還真的正好是她臨盆的那段時日,不知道那時,相公回來了沒有?她腹中這嬌氣的小姑娘,睜眼若是沒瞧見爹爹,指不定又要折騰人了。 蓁蓁無奈搖搖頭,覃承勳取過上回讀到一半的書,又開始郎朗唸了起來。這叫“胎教”,他在母親懷弟弟的時候見過父親這般做,故而覺得不能少了小妹妹的,堅持也要這般代父做胎教。 蓁蓁自然是由着他的,長子做事一向妥帖穩當,這也是他的一番真心。 此刻的覃府是一片祥和寧靜,而三條街之外的文昌侯府,卻是裏裏外外一片愁雲慘淡,從主子到下人,都是愁眉苦臉的。 文昌侯爺的書房內,去年剛襲了世子之位的二公子氣急敗壞推門而入,質問道,“爹,是您讓娘去佛堂清修的嗎?您明明知道,娘根本沒有磋磨過公主!” 侯爺仰頭看向次子,見他眉眼肖似長子,心頭又是一悲,不由悲從心來,頓時老淚縱橫。 從流言傳開到現在不過半個月的功夫,文昌侯卻好似老了十歲一般,往日裏總是打理得齊整的發,也有絲絲的凌亂,世子見了不由心頭一酸,百感交集,仰面閉眼,淚水順着下頜滴落到衣襟之中。 文昌侯抹了淚開口,“你娘是自己要去佛堂清修的。你若孝順……孝順你娘,便別再去她那兒鬧了。” 文昌侯世子咬緊牙,滿眼都是恨意,壓抑得連手都在顫抖,“爹,我做不到看着娘被這般污衊,我要還娘一個清白!文昌侯府從未虧欠過皇家,而皇家居然要踩着我孃的名聲,不顧我文昌侯府百年的聲譽!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太子又如何,公主又如何,太后又如何?憑什麼他們可以這般肆意踐踏他娘,那是生他養他的娘,皇室欠他兄長一條命,如今還要來討他娘這一條命!若是兄長泉下有知,不知會不會後悔娶了那個蛇蠍心腸的女子! 說罷,他轉身要走,走到一半,卻被文昌侯一聲喝住。 “爹,你要攔我麼?” 文昌侯蹣跚起身,沉默看着膝下唯一剩的這個兒子,半晌,才把袖中的信交到他手裏,“去吧,我去陪你娘了。日後,侯府就交給你了。” 第203章 ... 原本以爲解決了宮外的流言蜚語, 保寧公主很快便要再嫁了。結果不知是她壞事做多遭了報應,還是當真天公不作美,欽天鑑一夜占卜之後, 竟在朝上提出半年內皇室都不宜行嫁娶之事。 梁帝自是想把妹妹嫁出去折騰別家人好了, 但是欽天鑑的話, 他又不得不重視。尤其是如今,外有戰事,他的身子也時好時壞,他到底是怕保寧嫁人反倒損了他的福壽,故而還是命人把這事給太后提了一嘴。 太后雖然疼愛保寧, 但到底拗不過樑帝, 再加上樑帝保證, 等欽天鑑所說的時限過了, 必然會讓保寧風光大嫁,屆時會親自送保寧出宮,這般一聽,太后倒也是應下了。 保寧的婚事就這麼不尷不尬的給耽擱了, 暗地裏看笑話的不在少數, 只是都未放到明面上,畢竟, 如今保寧還是最受太后寵愛的公主。但仍是有人私底下說了一嘴, “也就是太后如今尚且安康,若是這位仙逝了,你可瞧着旁人會不會把這位公主當回事。” 保寧公主和文昌侯府的事情, 面上雖然讓侯夫人背了鍋,但官場中人皆是心知肚明,這皇室明擺着欺負文昌侯府,讓不少勳貴都有些心寒,生出兔死狐悲之意的同時,也對保寧公主頗有惡感,故而這笑話他們倒是看得極開心的。 保寧公主出嫁這一檔子事情,讓京中人看足了笑話,也沖淡了不少因爲戰事而帶來的緊張感,甚至連蓁蓁,都被楊嬤嬤每日更新的故事進展分了些心神,等到菊花綻放的時節,北疆的戰事終於到了收尾的時候。 前面便說過,嚴寒乃是北蠻軍隊最好的利器,然而一旦天氣轉暖,他們的優勢便蕩然無存了。榮王本就是極爲驍勇善戰的將領,但其實他的性子,並不大適合做元帥,相較之下,更適合做衝鋒陷陣的猛將,反倒是覃九寒,因爲榮王一上戰場便成了出了牢籠的猛虎,頗爲不受控制,很難統率全局,他被衆人推着擔了軍師一職。 名義上的軍師,實質上的統率。 深秋時節,天氣再度轉冷,主帥帳內卻是還未燃起火盆,厚重的帳布被北疆的風吹得悶聲作響。 隨着帳布被掀開,一名身量極爲高大的男子大步邁了進來,行走之間依稀還能聞到濃重的血氣,厚重的盔甲上有鮮血滴落,弄髒了帳內清爽的地面。 覃九寒微微蹙眉,擡頭看向來人,“這帳子還是留給主帥自己住吧,臣回自己的帳子了。” 剛剛還滿臉不滿的榮王忙咧嘴笑,“別,你可是本帥的軍師。”他可不想被一堆後勤官堵在帳內,聽那些文官娘們唧唧說些雞零狗碎的事情,什麼糧不夠了,柴少了,該問朝廷要碳了,直吵得他頭疼。 剛重生時,覃九寒的潔癖還是很嚴重的,後來倒是好了不少,只是再如何看見榮王這般模樣,他還是十分嫌棄,蹙眉起身,轉身要往外走。 榮王還不敢攔,誰讓他除了自己打仗打了個爽,其餘諸事都要仰仗覃九寒這個軍師,故而老老實實去了隔壁的帳子,隨意衝了個澡,換了身衣裳,才又回到了主帥的帳子。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