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生擒
五月初八日,康熙帝親率中路軍抵達克魯倫河,接近噶爾丹大營。而噶爾丹一得知康熙御駕到來,心裏便咯噔了一下。
雖然是葛爾丹事先挑釁的大清朝,雙方戰爭的發生也有他的推波助瀾,可當要真正面對康熙之時,葛爾丹還是會不由自主的氣短几分。
葛爾丹少時便開始征戰沙場,幾十年中經歷過無數戰爭,在遇到康熙帝之前,他從來都是無往不利,未嘗過一敗,擋在他面前的所有敵人無不被他一一擊垮打倒。
如此輝煌耀眼的功績,卻在遭遇康熙之後,一切嘎然而止。
康熙就像他的剋星一般,兩人每每對上,葛爾丹都會是失敗的一方。也似一座高崇險峻的大山橫擋着前路讓他越不過去,這不能不讓葛爾丹咬牙切齒極度痛恨的同時也心生畏懼。
得知康熙到來,葛爾丹大驚之下當即便登山遙望,只見視線範圍內不知何時出現的旗幟正傲然飄揚,清軍分翼排列,營壘遍野,整整齊齊,猶如從天而將一般。
葛爾丹神情嚴峻冷凝,心裏一番考量之後,立刻有了判斷。自己這次大約又是敵不過清軍了,當即毫不猶豫的盡棄帳房器械等等,連夜逃離。
聞訊,康熙立命大臣馬思喀爲平北大將軍,領兵追擊葛爾丹逃兵。數日後,噶爾丹倉皇遁至特勒爾濟口。撫遠大將軍費揚古此時正率領西路軍北進,得報噶爾丹之蹤跡,即令署前鋒統領碩岱等且戰且退,將噶爾丹誘至昭莫多。於昭莫多與葛爾丹奮勇血戰了一場。
昭莫多一戰,清軍總計斬首葛爾丹部衆2000餘級,生擒數百餘人。而葛爾丹這個敵方最高首領,性情一如既往的陰險狡詐,狡兔三窟,手段層出不窮,連費揚古這樣沙場老將都險些着了他的道,將之放虎歸山。
也是葛爾丹運氣不好,很是倒黴被耳聰目明的富達禮發現了逃跑蹤跡。如此重大發現,富達禮難得保持住冷靜頭腦,並未被這天大的餡餅砸昏了頭,從而莽撞行事。
隨軍出征以來,富達禮以及慶德兩人都憑着過人的膽量以及高超武力值,在敵我交戰時不畏生死的奮戰在最前線。如今每人總計已經連斬下敵軍幾十首級,軍功耀眼,在一衆軍兵中也屬於遙遙領先最優秀的一批。連受了太子之命對他們多加看顧的太子門人們也由最初的將他們看作單純來鍍金、喫不得苦受不得累的少爺兵,變成了如今的由衷欽佩不已。
太子殿下的這兩個大舅子有勇有謀,不是無能之輩,將來成長起來,對太子來說也是一大助力。
富達禮與慶德兄弟兩人在戰場上的表現俱都亮眼,已經足夠表明石家這一代接班人並不是無能之輩,最重要的軍功方面,該他們得的那份也跑不掉,畢竟沒人敢昧了太子爺兩個大舅子的軍功。
如今富達禮又十分幸運的發現了葛爾丹逃跑的蹤跡,這少不得又是一筆不小的功勞。
富達禮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一個人風頭過剩並非一件好事。尤其他與慶德作爲太子妃的孃家人,嫡親的兄長,天然便歸屬於太子一系,身份上有些特殊,之前戰場上的他們兄弟的表現已經足夠優秀惹眼,沒必要什麼好事都要全部霸佔。要知道,喫獨食的人向來都會成爲別人的眼中釘,引起不滿,而結局也往往都討不到好。
想到祖父與父親曾不只一次的囑咐他們要謹言慎行,低調做人,富達禮深刻銘記於心。既然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沒給石家一門丟人,該得的軍功也跑不了,確實沒必要再幹什麼驚天動地之事了。
於是,富達禮在發現葛爾丹消息後,並未頭腦發熱,利慾薰心的想要親自生擒了葛爾丹歸來,隻立刻將消息上報給了頂頭上司撫遠大將軍費揚古,之後又與二弟慶德通了氣,兄弟兩人達成共識,回京之前都沒再高調的出什麼大風頭。
有了判斷,費揚古當即便不再猶豫,下令全軍加速往葛爾丹逃跑的方向追擊,以免行動速度過慢,讓葛爾丹逃脫。急馳沒多久,大軍果然追到了葛爾丹一行數騎。葛爾丹此時本就勢單力薄,連續逃跑的身體又是疲累不堪,一番負隅頑抗,費揚古最終親自生擒住了葛爾丹本人。
看着在費揚古手下戰敗,且再也無力反抗的葛爾丹,大清全軍上下都開始歡呼起來,連續多時的奔波與勞累,彷彿在這一刻都一掃而光,心裏滿滿都是勝利的喜悅。
大清贏了!葛爾丹這個屢次挑釁且進犯大清的賊人也終於落網,國土北方終於可以迎來一段太平。這無疑是一場巨大的勝利!
將葛爾丹交給了專人好好看守起來,費揚古一直緊繃的心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同時也深深的覺得慶幸不已。多虧了富達禮的發現,才讓他避免了一場極有可能會發生的巨大遺憾。否則,葛爾丹真要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偷溜跑掉了,不提他這個大將軍該如何與康熙帝如何交代,便是自己本人也是過不了心裏的關。
費揚古心裏很感激富達禮,在提筆給康熙書寫奏報之時,也不忘將富達禮的功勞提上幾筆。爲人正派的他從未想過要隱瞞抹去,以便誇大自己功績,彰顯英明智慧,也不因爲心中對富達禮的感激而誇大其功績,全篇只做很客觀的敘述,卻更令人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