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意
在紫禁城待了近一個冬季,幾個月沒挪過步的康熙帝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外出的念頭。方纔進入春正月沒幾日,便直接命鑾儀衛備好帝王出巡的一應事宜,他不日將巡幸五臺山。
京師則按照老規矩交給了太子胤礽,太子坐鎮京師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康熙對寶貝兒子一向很放心。
不過,該交代的還是得說明。啓程之前,康熙特意將胤礽喚到乾清宮。
胤礽進來時候,康熙帝正坐在炕上看摺子,一邊的炕桌上還擺放着熱茶點心以及幾本堆疊的奏摺,看上去難得有幾分閒散的愜意。
胤礽請完安,康熙帝才從摺子上移開目光,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另一邊炕上。
“過來坐。”
“謝汗阿瑪。”
胤礽大方落座,奉茶小太監十分機靈的給太子爺也上了一杯熱茶。
“你來得正好,先看看這個摺子。”康熙帝說着便把手裏的摺子遞給胤礽。
胤礽接過摺子,打開一看,是內務府上的摺子。
心裏飛快劃過許多思量,根據他手中情報,要說內務府最近有什麼重大要事是值得請上摺子的,也就只有那唯幾不多的幾件事了。
至於具體說的是哪一件?胤礽不動聲色的接着往下看。
果然不出他所料,摺子上彙報說的是宮外諸皇子府修建已經完工一事。
還真是怕什麼偏來什麼。
以胤礽對康熙帝的瞭解,康熙把這份摺子給他看,聖意的打算已經再是明顯不過。
果然,見胤礽已經看完摺子,康熙便接着道,“你也知道,歷來皇子阿哥們長大了都是要出宮開牙建府的,想當初你伯王他們才十來歲年紀時候就已經封王出宮,相比而言,胤褆他們卻是晚了些。”
胤礽很早就已經預料到這一天,明白他這些兄弟們遲早有一日會被加封爵位,甚至上朝參政。
而他這個太子再是不願,也無法更改。
然而,雖然心裏已經接受了現實,但胤礽也並非什麼都沒做就乾等着事情到來。
以康熙三十五年上半年就結束了葛爾丹戰事,康熙三十六年全年無戰事的安穩和平環境,若非胤礽暗地裏使了動作,稍作阻攔,宮外的諸皇子府早就該在胤褆等各方勢力的不斷催促監督下完工了,哪裏還能拖至現在。
就如康熙帝所言,相比伯王他們十來歲便封王,胤褆胤祉等人如今都已經是二十來歲的人了,卻仍是個光頭阿哥,比之上一輩的皇子可真是晚了不是一星半點,再拖下去確實不太合適。
所以,胤礽也沒再搞破壞做阻攔,心裏雖然仍舊不快,恨不得將這些兄弟們一輩子都圈禁在皇宮裏,不放出去給他添堵,但面上卻是一派自然,說起違心話來眼都不眨一下,政客素養修煉得不可謂不高。
“確實是有些晚了,不過衆兄弟們加封后就該要搬出宮去了,汗阿瑪心裏會不會很不捨得?”胤礽微微笑起,以閒聊的口吻襯着談話氣氛。
康熙也笑着感慨,“捨不得也沒有辦法,總不能讓他們一輩子都留在宮裏吧。”
胤礽捧了茶杯,垂眸輕抿一口,心想若是您這尊如來佛祖真要留人,不信還能留不住那幾個孫猴子。
康熙可不知道他家寶貝太子此刻心裏的腹誹,自顧自的繼續說,“再說了,出宮並不代表再見不到人,都是住在這四九城裏,想見一面還不容易?”
康熙越說越覺得事實就是如此,大家都住在一個城裏,想見一面也只是派個人跑個腿幾句話的事兒,還能有多難?
這麼一想,心裏面因着兒子們即將離開而生出的不捨都沖淡了幾分。
康熙也捧杯喝了口茶潤潤喉,又道,“朕是這樣想的,等朕從五臺山回來,就下旨給胤褆他們幾個加封。加封之後,再讓欽天監給選個好日子,就安排他們搬出去。”
輕輕轉動着手裏的杯盞,又轉頭看向胤礽,“朕此去五臺山,依舊由你坐鎮京師,有你在家朕很放心。除了例行的政事公務,阿哥們的加封事宜,雖然有內務府統管安排和準備,但你閒時也抽空去看看,以防出什麼紕漏。”
胤礽自是沒有不應的,“兒臣遵旨。”
“嗯。”康熙點了點頭,加封的事情交代完,又和胤礽說了一些政務上的事。
康熙該提的提,該交代的交代,該囑咐的囑咐,簡明扼要,並不囉嗦拖沓。胤礽也不是第一次留守京師了,他沒什麼好不放心的。
說完公事,正好也到了用膳的點,康熙帝沒放胤礽回毓慶宮,直接派人傳話太子妃,然後留了人在乾清宮用飯。
飯畢,胤礽見康熙帝今日並不算太忙,便提議一起去散步消消食,還說飯後散步有益身體康建。
難得寶貝兒子如此孝心,康熙帝也起了興致。迎着夕陽落日的餘暉,與胤礽一塊兒邊散步邊閒聊,還真有種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閒適放鬆。
康熙心情愉悅的眯起眼,駐足停下欣賞的望着遠處美麗炫目的晚霞,隨口說道,“朕記得弘昭的生辰快到了。”
胤礽腳步也跟着停下,聞言心裏微訝,但回話卻是不慢,“勞汗阿瑪記掛,安安下月初一便滿兩週歲了。”
“嗯。”康熙收回目光,眼看此處距離毓慶宮並不太遠,心裏也着實有些想念他家寶貝大孫子了。想罷,索性就直接往毓慶宮方向走去。
胤礽一眼便知康熙目的地,連忙邁步跟上。倒也不擔心康熙突襲毓慶宮,會發現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祕之類。毓慶宮交給他家太子妃打理,胤礽一向也放心得很。
康熙邊走邊與胤礽道,“朕本還想着陪弘昭過個生辰,但算了算時間,朕二月初一之前怕是趕不及回來了。這會兒有空當,正好過去瞧瞧他。”
“只是小兒生辰而已,便是不過生辰也沒甚大不了的,哪裏就值當汗阿瑪如此記掛,汗阿瑪只管以國事爲重。”
雖然知道胤礽也只是說說,但康熙帝一聽就很不贊同,“怎能不過生辰?雖然朕趕不及回來,但弘昭生辰宴該有的規制也不能低了去,務要辦得熱熱鬧鬧,喜慶紅火的纔好……”
毓慶宮裏,石悅瑟正在陪兩個兒子玩鬧逗樂,聽見李嬤嬤來報康熙帝和太子爺一起過來了,雖然知道沒什麼好怕的,但心裏還是倏然漏跳一拍。
好在石悅瑟穩得住,很快就回過神,指揮衆人各司其職,安排得井井有條。又趕緊整理了衣裙着裝,讓人抱起同樣打理齊整的兩個兒子隨她一起去前殿恭迎康熙帝到來。
聽到眼線來報,康熙帝跟着胤礽去毓慶宮看孫子的消息,胤褆險些沒氣個半死。
他兒子也是康熙的孫子,怎地就沒見康熙帝主動來乾東頭所看過一次?
本來還因爲康熙帝越過了胤礽,親命他與大學士伊桑阿一起去祭金太祖、世宗陵而得意的好心情,也瞬間被破壞得沒剩下多少。
真是好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