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上):奇貨可居
肖文靜一眼看到拍賣師掌心中的拍賣品,她先以爲自己生出幻覺,不敢置信地眨了眨眼,往前走了半步想要看得更清楚。
因爲拍賣品剛被拍賣師捧出來,還沒來得及詳細介紹,會場內大部分人都和肖文靜同樣把注意力集中其上,惟有三個人是例外。
楊慎思、顧迥、顧遴,這三個男人自始至終都只注目着肖文靜。
楊慎思比顧迥和顧遴兩兄弟反應更快,他也更瞭解肖文靜,她絕對不會爲了拍賣品多麼珠光寶氣、美輪美奐而訝異,能夠讓她露出如此不加掩飾的震驚和意外表情,僅有一個可能
那拍賣品與她相關!
他驀地轉頭望向拍賣臺,只晚肖文靜半秒,他也見到了拍賣師高擎在掌中的拍賣品。在看清那物件的剎那,他的瞳孔劇烈收縮,面具崩潰,再也維持不住慣常的閒雅從容。
是它!
它爲什麼出現在此時、此地?
怎麼可能!?
楊慎思和肖文靜不知道他們心中叫囂着同樣的疑問,兩人此刻根本顧不上對方,保持着一模一樣的震驚姿態,直愣愣地盯住臺上的拍賣品。
與此同時,拍賣會場內響起主持人介紹拍賣品的清音,即使拍賣會已經接近尾聲,她的嗓音聽起來仍然明澈如初,不帶半絲疲憊。
“印章是一種極具東方文化傳承色彩的器物,在中國據實物遺存,已經有近三千年的歷史。根據現代考古研究,我國最早的印章出現殷商時期,由玉石製成,起一定的裝飾作用。隨着漫長的歷史進展,印章的用途也有了諸多變化,用於裝飾的,對美觀的要求越來越高,上面的花紋、文字也就越來越複雜;同時,隨着配飾風氣的增長,印章又逐漸成爲一種信物,到秦代,官方更是將其作爲憑證。”
“春秋戰國以前的印章統稱爲“璽”,秦一統六國以後,規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用“璽”,官員和百姓的印章則只能稱爲“印”。古印璽一般爲官印或姓名印,到唐宋開始出現表字、堂號、齋名等內容,因其實用性,爲了更堅固持久,在玉印之外又出現了金屬印章,即所謂金印。”
“據漢許慎《說文解字》‘印’字條下注:‘印,執政者所持信也’。金印特指舊時帝王或高級官員金質的印璽,漢宋以來,中原皇帝也向受委派的奴國王賜予藩王金印,譬如朝鮮和日本,都曾被中原皇帝賜予金印,代表中國承認其合法地位。”
“所以,古金印比古玉印,除了外形和材質的區別,更附帶有許多歷史和考古價值。正因爲古金印如此珍貴,國家管控嚴格,古董市場上罕有流通,上一回有金印出現在拍賣會上,還在二零一三年香港嘉德的春季拍賣會,以一千八百萬起價拍賣一枚晉夫餘歸羲王金官印,最終八億六千萬成交。”
一千八百萬到八億六千萬,這是什麼樣瘋狂的競價!臺下的觀衆雖見多識廣,或許不缺這點錢,卻也不禁爲如此大手筆驚歎。
這顯然正是主持人需要達到的效果,她矜持地笑了笑,又舉高了右手,讓拍賣臺頂端打下來的一束光不偏不倚地落在掌心。
落在她掌心中的一枚金屬印章之上。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下面要拍賣的,正是一枚價值連城的古金印。”
“名爲……‘陰刻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