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議降
攻堅之戰,和野戰大有不同。
野戰,可憑軍隊戰力之強、士氣之盛強推。
哪怕關乎國家存亡之戰,也可能決勝於一鼓之間。
但攻堅不同,哪怕對手戰力不如你、士氣不如你、軍隊數量不如你,但他們只要憑堅而守,就能拖你一些時日。
如羊角山這等地勢,稱不上雄峻於天下,但延軍一二,還是問題不大的。
抵達後,周徹第一時間組織敢戰銳士,企圖借一鼓之銳瞬間破堅。
羊頭山上,雷石滾木取之不盡,赤延陀嚴防死守,將精銳擋回。
退回當晚,又嘗試夜襲,再度以失敗告終。
幾次試探,周徹對山上守將得到一個結論:是不是很能打不清楚,但足夠穩。
張梓之戰,朝廷留守部隊完全被動,被喫掉只是時間問題;來援之軍受地勢和主帥限制,支援力量並不強勁。
可以說,直到周徹大纛下城前的那一刻,主動還掌握在韓雄手裏。
此處,主動權全在周徹手中。
敵軍守將很清楚這個道理,也知道自己胳膊不如周徹粗,所以矇頭死守。
很聰明,也是最爲正確的應對之法。
於是,周徹、朱龍乃至全軍上下,都得到一個共識:穩紮穩打。
所謂穩紮穩打的攻堅,無非掘地道、堆土山、造器械、緩進慢推互相消耗。
挖地道是不可能的,山體表面是浮土,下面是頑石——等你挖穿過去,大夏皇帝都換好幾輪了。
堆土山差不多意思,你要堆和山一樣高的工事?
所以,只剩造器械這一條路。
好在周圍木石管夠,最先抵達這裏的丁斐已經帶着百姓砍了不少木,並起了兩架砲。
此前砲打呼延賀蘭,用的就是丁斐的砲車。
這種砲車又被稱之爲單梢砲,由砲柱、砲梢、砲窠、砲石、砲索組成。
首先,在平地立起一根砲柱,砲柱頂端架設砲梢,在砲梢一端安裝砲窠。
這個砲窠,就是填放砲石的地方。
砲梢的另一端繫着數十根拽索,又被稱之爲砲索。
在發動時,先填入石頭,再用數十人——沒錯,一般是四十人爲一組,同時拽動繩索,將石頭拋出去。
加上運石、填石等等程序,一輛砲車運行需要近六十人之功。
單人力就算了,主要是這玩意還打的慢,容易壞,拋兩次石就得換繩子。
周徹決定對砲車進行改進:
他取消了砲索,將繩索換成了數噸重的重砣;在砲梢一端加入扣發裝置。
如此,使用之時,只需激發扣發裝置,重砣沉下,將石拋出。
新砲推出後,效果極佳!
這玩意用的人力少,投石速度快、打的更遠、威力更大!
八九十斤的石頭,能夠輕易拋上山去。
山上工事壓力變大,常有被轟塌。
赤延陀只當周徹造的砲車更多了,只能加派人手修繕、加建工事。
周徹命張伯玉調集人手,加緊制砲。
他又召紫鎮東,讓他收攏一批陶匠,製作大量陶器。
“陶壁要厚一些,不能過於脆弱,需能受的住力。”
“上面的封口要緊實,愈多愈好!”
紫鎮東也不多問,領命去辦了。
許破奴找了過來,面色嚴峻:“殿下,一件怪事。”
“怪事?”
周徹將手中的東西放下。
那是方纔張伯玉和紫鎮東送來的,統計的這幾日砲車和陶罐趕至數量。
“山崖上有十二人縱身躍下,身裹毛氈,躺在地上不曾動彈。”
“我差軍中醫官去看了,醫官說生死未知,不能擅動。”
常年板着臉的蓋越都露出驚容:“從山頂上跳下來?”
周徹扯起一旁的披風:“帶路!”
周徹抵達時,十二人中,有八人已經蓋上了白布。
“見過六皇子殿下。”一名軍醫行禮,並遞上一沓信。
其中幾張,已是染血模糊:“他們手裏握的,死也不曾鬆開。”
“六……六皇子……”
沒等周徹低頭看信,一個臥在毛氈中的人,忽然發出了聲音。
他醒了過來,用手支着身子,試圖將頭擡起。
“別亂動!”軍醫趕緊阻攔。
他沒有聽,而是用手支着自己翻了個身,讓自己仰面朝上。
周徹來到他跟前,半蹲下來:“你是來尋我的?”
“是。”對方點頭:“我叫王川,幷州王氏……也就是司空王宸那個王氏中人。”
“韓問渠掘墳墓、強徵民夫、洗劫百姓……他還用鬼方胡人,屠戮婦孺……”
“屠戮婦孺?”賈道皺眉:“他圖什麼,這豈不是坐失人心?”
王川慘然一笑,吐出幾個字:“充軍糧。”
“什麼!”
衆皆駭然。
即便是疆場歷血,不知道收割了多少條性命的武夫。
在聽到這三個字後,還是渾身涌起一股寒意。
與怒火!
說到這,這個已入中年的男人頭顱低了下去,身體開始顫抖:
“羊頭山以北,所有百姓都沒有活路了。”
“除了被屠殺的,韓問渠還將他們賣給了雜胡當奴隸。”
“王氏破滅後,我們還剩數十人,此番分散而出……我們和另一批人負責送信求援。”
“還有幾個兄弟組織百姓逃離……可是!可是百姓沒有糧食,也沒有兵器,韓問渠和雜胡一心要他們死,他們又能避到幾時呢?!”
周徹僵硬的半蹲在那,看着前方蓋上白布的橫屍:“所以,你們從山崖上跳下來,就是爲了向我求援?”
“是。”
“幷州王氏遺罪王頡,託我給您帶句話。”
“說吧。”
王川再次擡起頭時,已是涕淚縱橫:“他說,求求您,救一救幷州的百姓。”
“沒用了……”
前方,一名軍醫嘆息一聲,又用白布蓋住了一名王氏子弟的面龐。
“我會的。”
周徹肅然起身,摘下了頭頂的兜鍪。
周圍將士,紛紛取盔肅立,將頭顱垂下。
“傳我令,收衆人之屍,就地厚葬於羊頭山下。”
“殿下。”有文吏果然,輕聲道:“王氏衆人,皆有叛逆之罪,俱爲逃犯之身。”
周徹沒有責怪他,而是道:“未見逃犯,只見義士。”
——還有三天,我要補三萬六千字……我的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