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倔強老太太
快到中午的時候每個小孩子喝了一碗湯,陳秋葉還特意將肉搗爛一個娃碗裏有一小塊。
有些娃喝了還舔碗。
“大家都聽話,聽話明天又可以喝。”老師道:“不聽話不做作業的明天就不給他喝。”
這可比什麼都見效,一個個乖得像鵪鶉一樣。
一碗蘿蔔湯比老師的聖旨還管事,真正是讓人意料之外。
工地大喇叭響起來了,下工了,再次提醒村小操場上有蘿蔔湯賣。
有家境好一點的早就跑來排隊打湯了。
“來一毛錢的,肉有多少啊?”
“兩塊,怎麼樣,值不?”雞蛋大小兩塊肉,蘿蔔,最最主要的是還撒有蔥花奶白色的湯,喝一口:香!
“來五分錢的湯。”一個粗大碗遞了過來,陳秋葉舀了一勺湯就是滿滿一大碗。
“小心點,燙。”
“嘿嘿,不燙”中年漢子道:“五分錢這麼大一碗,你不怕虧本啊。”
“只要不是虧得太兇就好。”陳秋葉心道紅英是去屠宰場拿的豬頭肉,比供銷社的便宜得多呢,虧不了。
“李二嫂,我們可不可以用蘿蔔換湯啊、”
楠木林溝的人認得陳秋葉就笑問。
陳秋葉一愣,想了想應下了。
“一個大蘿蔔換一碗湯,兩個大蘿蔔就換加肉的。”
“當真?”
“當真,不騙人。”
反正自家蘿蔔不多,也得花錢買,而這些人家自留地卻種了不少,一個大蘿蔔換一碗肉湯,對雙方來說都很划算。
從這以後,附近上工的人每天都帶着蘿蔔。
“鐵錘,你怎麼帶了這麼大一個碗還帶了四個大蘿蔔?”
“我中午打了蘿蔔湯給家裏帶回去喫,我爹孃孩子也好打個牙祭。”
四個蘿蔔能換兩大勺肉湯,可不就是打牙祭。
“咦,你腦瓜子還真是靈活呢,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呢。”
“你這樣子搞大家都有樣學樣,以後修水庫的人都怕喫不上。”
“不會不會,我家蘿蔔也不多,偶爾換幾碗就行了。”
陳秋葉都沒想到這樣能開拓業務。
而且,蘿蔔湯的生意很好,第三天居然賣了十塊錢。
杜紅英說一個豬頭大的才兩塊六,加上蘿蔔什麼的總成本也不五元錢,這是有對半的利潤了。
“幺姨,如果你忙得過來的話,我們還可以賣血旺。”
只不過血旺的價格肯定沒有山川煤礦廠那邊賣的價格高,一份賣兩毛錢估計都有點難。
“先看看情況,我們肯定是忙得過來的,就是怕沒人買”
當初說好的除掉成本後利潤和紅英一家一半,陳秋葉感覺賬不敢細算,這一算下來還比正式工人的工資都高了。
忙忙碌碌過了半個月,水庫的進度卻動不了了。
因爲涉及到了有三家人的房子要搬遷。
年輕的還好說,年紀大的就不樂意。
一個老太太倔強不動,另外兩家就坐等風向變。
生產隊、村上和鄉上的人來說都不好使。
“當初說好搬遷的,怎麼現在變卦了?”
指揮部的人火冒三丈,不能因小失大影響工程進度。
他們也來村小買蘿蔔湯喫,邊喫邊討論。
還別說,這個時代的人都講原則,是真的不佔百姓一點便宜。該是多少錢就多少錢,不會蹭喫蹭喝。
這種優良品德很受百姓愛戴。
聽他們討論,杜紅英記得上輩子好像也出現了類似的事兒。
然後他們採購的是高壓政策,還請了派出所的民警來,那鬧事的老太太是外強中乾,一看穿制服的人來了就嚇住了,跑回家吃了老鼠藥,鬧出了人命,指揮部幾個領導也受了牽連,好像還被判了幾年。
對,就是這事兒影響了工期,修水庫原計劃三五個月完成的,最後幹了快七個月,影響很不好,所有的人都是受了累還沒討到好。
“年輕的說好了,老的胡鬧。”一箇中年漢子無奈的嘆息道:“現在怎麼辦啊?”
“肖主任,這可怎麼是好?”
“不行的話就報派出所吧。”肖主任放下碗筷:“總不能讓我們上千號人停下來等她一個老太太,延誤了工期誰都擔當不起。”
“報派出所不太好吧。”
“有什麼不好,生產隊大隊鄉上的同志都去做了思想工作沒一點兒用處,那就只有剩報派出所這一條路了。”肖主任道:“遇上不講理的人,只有找一個地方給她講理”
衆人想了想也覺得只有這樣子了。
“鄧同志,你等會兒騎自行車跑一趟鎮派出所。”
“好。”
年輕的鄧同志點頭。
肖主任幾人吃了飯洗了碗就走了,鄧同志走在後面。
“鄧同志,再添一點湯不?”
杜紅英主動招呼。
“嘿嘿,這湯確實香,再來一碗,我給五分錢。”
“不用不用,就剩下最後一點了,不用給錢。”杜紅英給他舀了一碗:“你等會兒要去派出所啊。”
“嗯,肖主任也是沒辦法了。”
“那老太太到底爲啥不想搬呢?”
“他家一共就四間屋,兩間茅草房,之前談好了的給她們在另一處起地修五間屋,那五間屋都修好了,現在老太太不願意搬了。”
“她是覺得少了?”
“她還有一個智障的兒子今年二十七了,想要再修五間房給她小兒子好娶媳婦。”鄧同志無奈搖頭:“隊上村上和鄉上幹部都來調解了,都說這樣子是不行的,不能佔公家的大便宜,但是她就是不聽,說要麼就修,要麼就不準動她的房子,還說房子在她人在,房子不在了人就不在。”
杜紅英想起上輩子老太太對自己的狠,一下就明白了她爲什麼要喫老鼠藥。
“鄧同志,我有一個建議,遇上這種事兒宜軟不宜硬。”杜紅英努力勸說:“你想嘛,鄉下老太太又沒見過世面,真要報了派出所,看到民警來了嚇住出事了怎麼辦?”
“應該不至於吧,就是嚇唬一下她,讓她退步就好了。”
“那萬一嚇過度了,老太太走了極端呢?”
“不至於吧?”鄧同志才真是嚇住了。
“你們是不瞭解農村裏的老人,見識少個性強,爲一點田邊土角爭爭吵吵都有出人命的時候,這個事兒,我建議你們不要逗硬。”
“那也不能她要什麼就給什麼吧?”
“可以試試找個人好好做做思想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