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分戶修房
紅衛見姐姐在一邊沉默着看着這一幕心如刀絞。
是他沒帶好外甥,是他本事差,讓外甥想起了要爸爸。
他們的爸爸在自己家就是一個禁詞。
現在完犢子了。
怎麼才能哄好?
杜紅英穩了穩心神,一手拽一個。
“浩然浩宇,你們不是要玩槍嗎?”
“不要槍,要爸爸。”
“你不要槍,你們的爸爸就是拿槍的,是真的槍,瞄準射擊,你們的爸爸是大英雄。”
杜紅英做着瞄準的動作,還發出“呯”的聲音,兩個孩子一愣一愣的。
“爸爸打槍。”
“對,爸爸在打槍,等爸爸回來教你們打槍。”
“沒爸爸。”浩宇抽噎着說。
那小模樣兒要多可憐就有多可憐,杜紅英心裏一陣刺痛。
“誰說沒爸爸,每個人都有爸爸,你們的爸爸是大英雄,在守衛祖國,沒辦法守在你們身邊。”杜紅英將兩個小傢伙摟在懷裏面:“你們兩個要乖乖聽話,好好長大,長大了爸爸回來看到了就會表揚你們,就會教你們打槍,比他們的還要好。”
“他們爸爸不打槍。”浩然抓住了重點。
“對,他們的爸爸不會打槍,沒有你們的爸爸厲害。”
必須給兒子灌輸這個觀點,他們的爸爸不比誰差,甚至比別人更厲害。
在杜紅英一番顯擺後兩個小東西不僅不哭了,還很傲驕的邁着小短腿又去找生產隊的小朋友們玩兒去了。
“紅衛,看着點,看兩個娃娃都看不好,你還能幹點啥?”陳冬梅吼着小兒子。
杜紅衛……要不是看在我姐經常把自行車給我騎,給我買文具盒鋼筆的份上,我高低不幹這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兒。
“紅衛,看着別讓他們被欺負了就好,其他的都無所謂。”
都是小不點,誰沒有爸爸這樣的話不是大人講的小孩子能知道嗎?
都不知道羅家的人這樣八卦有幾個意思?
杜紅英心裏給羅家人記了一筆。
“紅英,你……”陳冬梅舊事重提:“志遠走了兩年了,孩子也一天天大了,要不,你……”
“娘,我說過了這事兒不要再提了,我不會想別的。”
上輩子伺候公婆伺候男人還沒幹夠嗎?
和高志遠只過了十來天就是一生,這一生他給足了自己溫柔寵溺呵護,給了自己兩個寶貝,自己願意爲他守候。
她自己能搞錢能養家餬口,嫁人是有多想不通?
“可是,孩子慢慢長大了,到底還是想要一個完整的家。”
“娘,咱們家也是完整的家。”
高志遠不在了,但是外公兩個舅舅也能填補兩個孩子的父愛,怎麼就沒有完整的家了?
陳冬梅還想說點什麼,杜紅梅藉口上茅房躲了。
“這孩子……”
“行了行了,你以後也莫要提了。”杜天全嘆息一聲:“他們小夫妻恩恩愛愛的,才兩年時間哪就丟得下?再說了,又有哪一個能全心全意的待兩個孩子全心全意的對她好?你再說,紅英還以爲你是在嫌棄她呢。”
“我還不是想着趁她年輕好找……”
“紅英能掙錢養家養孩子,找不找都是一樣的。”杜天全再次讓陳冬梅不要再提這個問題。
杜紅英在茅房裏抹了幾把眼淚,擡頭看了看這裏。
她下定決心要幹一件事兒。
“你說什麼?”
“爹,把我和兩個孩子的戶口分開吧,幫我批一塊地吧,就在保管室旁邊的空地就行,我修幾間屋子,那就是我的家。”
“紅英,你怎麼有這種想法?”杜天全就知道老婆子多嘴讓女兒多心了:“咱們家房子夠住了,哪裏需要修房?不用去浪費那個錢。”
“爹,不一樣。”杜紅英堅持道:“孩子一天天長大了,兩個孩子要分房,我得修房子,就修石柱那樣的幾間屋子,花不了多少錢。”
她有錢,有錢的感覺真的很好。
陳冬梅聽說女兒要分戶要修房也是勸說了幾次。
但是,杜紅英主意大得很,決定的事堅持要幹。
女兒固執要幹,杜天全夫妻只能配合了。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批房子地基很好批。
修房子的匠人是用的石柱修房子的原班人馬。
石柱簡直就是當主人家一般的幹。
上午去山川煤礦賣了血旺,中午回來喫完飯就來這邊幫忙。
村裏以前和高志遠玩得好的幾個小夥子自然也來幫忙。
杜紅英因爲和陳大富熟悉,村裏肥豬交收購站都是她去聯繫拖拉機來拉,所以在收購站買點什麼豬下水,豬心肺這些完全不成問題。
她做飯菜又好喫,修房子的匠人每天都喫得肚兒圓。
“各位大師傅,準備收工喫飯嘍。”
杜紅英都不用監工,臨到飯點來喊上幾嗓子。
“紅英啊,你房子過兩天就上樑了,買幾掛火炮熱鬧一下哇?”
“熱鬧一下哇,就怕沒什麼喫的。”
“你這就謙虛了,你家的伙食天天都像是喫大席,就這個標準搞上樑的酒席都成。”
幾個匠人打趣她。
上樑是大事,一般還真要請客的。
大姨幺姨舅舅他們都說過上樑要來。
生產隊肯定也有幾家要好的會來喫酒,杜紅英盤算了一下,工匠就有滿滿的兩桌人,再加上親戚和要好的鄰居,起碼得準備五桌。
“五桌少了,我估計得準備十多桌。”杜天全道:“你上樑真要做,生產隊十有八九都會來。”
杜紅英就有點傻眼。
她人緣這麼好?
“你爹是大隊長,你又在幹手工合作社的事兒,就算心裏對你有點疙瘩也會來朝賀你。”陳冬梅道:“這是人情客往。”
“那我可不可以不大做?”
四五桌就好啊,親戚朋友加工匠。
“不可以,要麼就一動客,一動客生產隊幾家要好的來了,其他人家都會來。”
太難了吧!
“修房造屋是大事兒,那就做吧。”杜天全道:“準備十二桌,我來給你下廚做,你只需要把東西買回來,像滿月酒那樣做。”
“行,就這樣吧。”
隨鄉入俗,要來的都歡迎這樣誰都不得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