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商品房
“妞妞進了文工團還是要把學習搞好,不要荒廢了文化課。”
文工團主要負責爲軍人提供文化娛樂服務和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一般都要十八歲以後才能進去。妞妞之所以能被文工團團長特招就是因爲她學了變臉這個特長。
杜紅英就很感慨:蘭勇雖然是一個繼父但是真的給足了妞妞的父愛。
大姨把趙大瓊母女帶到杜家時,妞妞又黑又瘦又膽小驚恐。
蘭勇給了她安全感,給了她真正的父愛。
妞妞想學變臉,蘭勇就想方設法去和老師套近乎成功的拜入了師門。
妞妞從小就想要進文工團的夢想才能這麼早實現,一個好父親能給孩子鋪路能託舉孩子走得更遠。
“嗯,爸爸也說了,讓我在學習文藝的同時也要學文化課,我還要參加高考,我要向您學習要當一個大學生。”
“咱們家妞妞長大了也有出息了。”杜紅英和趙大瓊說道:“姐,你真有福氣。”
“是啊,我也覺得我有福氣。”趙大瓊笑眯眯的摸了摸女兒的頭:“我妞妞成長成大姑娘了,都是可以掙工資的人了。”
妞妞給了她們一個大大的笑臉。
“媽媽,我去陪弟弟妹妹玩兒,你和紅英姨聊天。”
“好,注意着點,妹妹小不能喫花生那些硬東西。”
“嗯,我明白了。”
妞妞帶着小五出去玩兒了。
“姐夫在做飯?”杜紅英笑道:“他的廚藝是不是越來越好了?”
“是的,幾個孩子都喜歡他做的菜。”
趙大瓊一臉的幸福和驕傲。
這就是女人嫁對了男人的狀態。
杜紅英很爲她高興。
想當初大表姐還各種擔心,事實證明幸福來了就一定要抓住,世上可沒有後悔藥。
“對了,那個章小雨帶着孩子住在公司的宿舍了。”趙大瓊想起來了連忙問:“她真的要和她男人離婚嗎?”
“不太清楚。”杜紅英將凌大娘所做之事一一說了:“聽高志遠說凌排長也後悔了,到處在找她們母女倆呢。”
趙大瓊驚訝的看向杜紅英。
居然不告訴凌排長?
“太容易得到了的就不會珍惜。”杜紅英道:“當初離開時我沒有幫忙現在我也不會多嘴,他們若有緣自會再相見。”
“一個女人帶着孩子出來獨立生活不容易。”趙大瓊想起了當年自己苦若不是有娘有二姨父和紅英他們幫忙,她是打死都不敢跳過那道坎的:“我看她做事還是挺麻利的,和公司的人都很和得來,是一個不錯的女子。”
“嗯,就憑她有勇氣走出去就一定能過好日子。”
如果逆來順受最後可能會和自己的上輩子一樣在沉默中滅亡。
趙大瓊和杜紅英說着自己的近況。
“學習了很多新知識也認識了很多人,發現她們都好能幹越發覺得自己要學的東西很多。”趙大瓊感慨萬千:“紅英,真是太感謝你了,是你支持我走出來是你告訴我要跟上蘭勇的腳步不要落後的。”
趙大瓊還清楚的記得杜紅英說起了陳世美和秦香蓮的故事。
千百年來世人都在罵陳世美。
陳世美攀龍附鳳固然可惡,但是秦香蓮也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
她心甘情願當着賢妻良母伺候公婆撫育兒女默默的犧牲着自我成全一個狀元郎。
讀書人最浪漫的事兒就是紅袖添香。
如果她也會吟詩作畫甚至跟着陳世美一起上京趕考,陳世美就沒有欺上瞞下招爲駙馬的可能。
但凡有一點可能她也有機會跳出來將苗頭掐死。
女人最大的悲劇就是自我感動的付出卻得不到他人的一點認可。
“姐,你最應該感謝的是你自己。”
想想趙大瓊一個連小學都沒畢業的農家婦女硬生生的學會了外語,還能做一些簡單的翻譯工作她的付出可想而知。
這一點連杜紅英都自嘆不如。
“姐,你是怎麼學外語的,教教我。”雖然自己已經快大學畢業了,但是英語這一門功課真的是一言難盡。
怎麼說呢,上課的時候老師在上面講課她在下面雲裏霧裏聽不懂,在趙月嵐的開小竈補習下考試勉強能及格,但是若讓她開口說英語,那絕對是災難級別的。
“就是不停的聽讀寫,最早學會二十六個字母就發現這玩意兒比漢字還好記,反正所有的單詞句子都是這些字母組成的,不像咱們漢語認不了是真的認不了,認識英語就簡單多了。”
杜紅英……感覺大表姐在凡爾賽!
當然,漢語確實也博大精深,別說大學生就是大學教授也有認不到的字。
“姐,你記一個單詞要多久?”
“單詞,看三遍應該就能記住了。”
大表姐的記性是真的好得讓人嫉妒。
想自己,三遍三遍又三遍也只能記個模糊。
再幾天又忘了個一乾二淨。
這就是傳說中的天賦?
姐妹倆又說起了孩子。
“那四個小崽子倒是想回通安村一回去就能翻天。春節時間太短就不讓他們回了。”
“紅英,你也是一個有福氣的,孩子有婆家人照看,小五也有牛三姐幫襯。能省不少的事兒。”
“就是,要不然我哪來精力讀書。”
“也沒時間辦公司。”趙大瓊笑道:“你是讀書掙錢生娃三不誤,妥妥的人生贏家!”
“哪有啊。”杜紅英還是要謙虛一點,心裏卻是樂開了花。
這輩子順風順水,真好。
在趙大瓊家喫飯的時候蘭勇說起了一件事兒。
“東湖麗苑是商品房有錢就可以買就是有點貴,一個平方要八九百左右。”蘭勇有點心動:“我們長期住在公司的宿舍也不是一個事兒,我想去那邊買一套房。”
趙大瓊想開口最後還是閉了嘴。
在她看來有公司宿舍住挺好啊,所有開銷都是公司出,這個公司名義上是蘭勇的實際上是杜紅英的感覺是在揩紅英的油,有點不好意思說出口。
“東湖麗苑,商品房?”
“是的,普通人工資還不到一百塊,不喫不喝一年工資也就只夠一平多,這價格太貴了,所以真正買房的很多都是港市的人,買一套房還能解決三個深市戶口。”
“港市的人還要深市戶口?”
“不是,他們更多的時候是爲了解決內地農村戶口的親友而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