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高老師在挖煤
張桂蘭帶着兩個孩子也沒出過遠門接到派出所通知的時候都傻眼了。
一直以爲兒子在深市掙錢呢,居然告訴她他兒子在小黑煤窯被虐待挖煤挖了快十個月了,人已經瘦得皮包骨了,解救出來就送到了醫院救治,讓家屬去領。
她懂什麼,她一時沒了主意。
最後還是派出所的人友情提醒了一句:不管怎麼樣,你們做父母的還是要把兒子帶回來不是,總不能讓他死在異鄉吧?
是啊,父母,他不僅有娘還有爹。
張桂蘭立即就帶着兩個孫子去了鎮上找高建成。
高建成做夢都想不到會有這麼離譜的事發生在高思文身上。。
“你們到底在幹什麼?他好好的怎麼會去挖煤了?”
“高建成,你個陳世美,那是你親兒子你不管不問還來問我,你現在過上好日子了,你不管我死活就算了,連你親兒子都不管,你們快來看呀……”
張桂蘭的本事十年如一日,一哭二鬧三上吊,根本就沒有技術更新,永遠是這種招數。
在高建成的店門口大吵大鬧,這一下好了,全公社……不對,是全鎮的人都知道了那個曾經很了不得的高老師去挖煤了。
有孩子曾經是他的學生,還好奇的問大人。
“高老師怎麼會去挖煤呢?”
“應該是挖煤工資高,你爹我想去挖煤還去不了呢,煤炭工人的收入高得行,一人挖煤能養活一家人。”
“噢,原來高老師不教我們是爲了掙錢去了。”
別怪孩子不懂,大人其實也不懂。
都覺得挖煤是一個好工作呢。
高建成卻聽明白了派出所的同志的話:高思文不是自願去挖煤,而是被強迫挖煤的,也沒有什麼高收入,甚至一日三餐都不能滿足,那就是傳說中的黑煤窯,逮着年輕的男子去幹活,累死了直接就挖個坑埋了。
高思文會落到那種地步高建成怎麼也想不通。
張桂蘭一點辦法都沒有還好意思找他吵。
“行了行了,你也別抱怨了,抱怨管不了用,東西我都給你收拾好了,你趕緊的去把孩子接回來吧。”老伴連忙安慰道:“不管怎麼樣到底還是你的兒子,老了還要靠他呢。”
“呵呵,他都靠得住母豬都能上樹。”高建成一想起高思文心裏就苦,他這是什麼命啊親兒子比陌生人還陌生,當年他癱在牀上的時候可沒有享過他一天的福。
“不管怎麼樣,你得把人接回來。”老伴道:“當父母的對兒女那是掏心掏肺的好,不能讓他們受一點委屈喫一點苦,至於當兒女的孝不孝順就憑他們良心了。去嘛,路上注意安全。”孫大娘想了想:“要不然我讓我家孫林陪你一起去,路上有個照應。”
“孫林要幹活兒。”
“現在地裏不忙,讓他陪你去我放心些。”孫大娘決定了就讓兒子陪着高建成一起去外省接高思文:“你一個老頭子,身體又不好精力也不行又沒出過遠門,萬一你再被賣了咋個整?”
看着老伴對自己的關心愛護,高建成心裏暖暖的。
同樣是女人,張桂蘭對他永遠只有指責和謾罵,而老伴則不同,是溫溫柔柔的勸說和安慰。
當年山川村的人都當面叫她孫大娘,背地裏叫她孫二孃,誰又能想到她所有的堅強只不過是僞裝,她真的是個極好極好的老伴。
高建成和孫林在鎮上派出所開了介紹信,坐上了去縣城的汽車還要在縣城火車站轉車。
“孫林,要照顧好你高叔啊,路上注意安全,也要喫好點,不要節約。”
“娘,我知道。”
孫林看老孃越活越年輕,對高建成這個後爹也是很滿意的。
高建成則是一路焦慮擔心。
“孫林啊,你說我這是不是很沒用?”
“叔,您說啥呢,您一直挺能幹的,你看您小兒子還是部隊當官的呢。”
天知道,當年娘想要找一個老伴看中了高建成。
媳婦溫小鳳張口就要什麼要什麼,孫林和姐姐商理了一下,他們是讓老孃找一個老伴晚年有人能知冷知熱不孤單,不是賣娘,果然阻止了溫小鳳的胡來。
沒想到,高建成的小兒媳婦那麼厲害,不僅安排兩位老人在鎮上做起了生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而高叔的小兒子更是部隊的官,這讓他們多多少少腰桿都硬了幾分。
雖然沒見過那位,但真的就很服氣的想認下這個哥。
“你是不知道,思文一直讀書都很厲害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他就和志遠有了間隙,兄弟倆鬥雞眼似的,不是吵就是鬧甚至還動手……”
“志遠當兵去了,思文在村小代課,兩人看着都有一個好前程,可是……”
是什麼讓兩人命運有了截然不同的改變。
高建成閉上眼睛回憶,突然發現:好像就是從娶了杜紅英後就變了。
高志遠娶了杜紅英之後雖然沒多久說出事犧牲了,但是沒耽擱杜紅英爲他生下兩個兒子,等他死裏逃生回來時有了功名也有了兩個兒子;高思文鬧死鬧活娶了那個姓文的知青,結果生下了高安康,孩子腦子還有問題;再然後……
真是不能想,一細想就發現兩個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事實上,他和張桂蘭何嘗又不是一樣的呢,張桂蘭從小到大都偏心眼他是清楚的,而且偏到沒邊了他也無能爲力,結果,她全心全力維護的兒子沒讓她過上一天的好日子。
反倒是自己歸高志遠養因禍得福過上了幸好的好生活。
他嚴重懷疑高志遠都忘記了自己這個養父,一年半載的沒個電話沒寫一封信,但是媳婦杜紅英不會啊。
她不僅寫信,每次回來的時候還會給自己老兩口添置東西,買營養品。
毫不誇張的說,別人家麥乳精是珍稀品,自己家麥乳精當白糖水喫。
想得越多高建成就越明白:這樣的好日子都是杜紅英帶來的。
也就是說,杜紅英這個兒媳婦旺夫。
相對來說,姓文的那個知青卻是刻薄多了,和張桂蘭簡直是一個德行。
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話真的一點兒也不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