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遇上迷妹
父子倆相視一眼,一聲不吭。
趙小嵐按着包裏的照相機真是蠢蠢欲動:好想拍一張照片讓嫂子看看,這鬼樣子比自家大哥差了十萬八千里,當年嫂子的眼睛有多瞎啊,差點嫁給了他!
“在這裏籤這了,簽完了就可以走了。”
工作人員對這種千里取人的事兒早已見怪不驚了。
只不過看到家屬是一個六七十歲的老農時心裏感慨萬千:這一趟來來回回的車票費恐怕種一年的糧食都不夠。
簽完字將人帶出了派出所,回程的車票還沒買到。
“高叔,我們先去賓館裏住着,我這邊在找人幫忙買票。”趙小嵐道:“正好高老師可以先洗漱一下好好休息一下。”
“好好好,多謝你了,小嵐。”
高建成知道這位女同志叫小嵐,是杜紅英在滬市工作的同學。
她一切都安排得很好,考慮得也很周到,讓他這個出門分不清方向,遇事摸不着頭腦的老頭兒啥事兒都不用操心。
“高叔,我給你們開了兩個房,賓館裏也管一日三餐,只是比較簡單,想要喫別的話……”
“不用不用,就這樣就好了,太感謝你了,小嵐姑娘,耽擱你工作了……”
心裏真是過意不去啊。
高思文從出派出所到現在一聲不吭,人家姑娘忙上忙下幫忙,他連謝字都沒有一個。
四十多歲的人了,連亮亮都不如。
亮亮還時不時的說一句“謝謝阿姨。”
“沒事兒,我工作不忙,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給我說,我和杜姐是同一個宿舍的最好的姐妹。”趙小嵐道:“她打電話讓我幫忙,那我必須幫啊。”
“感謝感謝,真是太感謝你了。”
高建成感激不盡,高思文頭都快低到褲襠裏去了:是誰的人脈都行,但最不願意看到的是她兩口子幫自己。
自己一直想要活出一個樣子,想看她後悔的樣子,結果總是事與願違。
“咦,高老師好面熟啊,我怎麼覺得在哪兒見過的?”
忙乎了這麼大半天,趙小嵐還沒找到切入點,看到高思文突然發聲問。
“阿姨是不是在報紙上見過我高伯伯?”亮亮真是一個好孩子,立即接話:“我高伯伯上過我們市的晚報,因爲高伯伯向我們家鄉的一個小學捐了十萬塊錢建立圖書室。”
“對對對,就是報上見過的,我當時就想:這纔是優秀企業家的典範啊,這樣的男人才是成功男人的標準,我最崇拜這種達則兼濟天下的男人了,有着博愛的胸懷……”
拍彩虹屁是趙小嵐的拿手好戲。
在一個相當友愛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趙小嵐情商一流,更何況她畢業後去報社當記者就是靠嘴喫飯,什麼樣的人沒見過啊?
遇上高思文這類型的,趙小嵐輕鬆拿捏。
果然,聽到趙小嵐說是自己的迷妹,高思文眼睛亮了:知音啊!
當下就問姑娘高姓大名,又問從事什麼工作的。
“我叫趙小嵐。”趙小嵐還主動伸出了手握手:”從事報社記者的工作。“
“記者,好工作啊,無冕之王,我叫高思文。”這個時候的高思文顯得彬彬有禮:“真是不好意思,讓趙記者看到我最醜陋的一面。”
“誰說的,高老師是大善之人,俗人一般只看外表,咱們可不是俗人……”
聊着聊着,聊開心了,高思文對這個迷妹自然是毫無保留,說起了他入股市的種種。
“我這個人對政治經濟都很敏感,我發現這是新興的事物,不管是什麼行業,新興起來的時候都是一個機會,抓住了這種機會就能一飛沖天。”
“事實證明,我是正確的,我和我愛人拿了全部的家產入市,炒股就像撿錢似的,股市天天漲,一直漲,睜開眼睛就看到我們的資產又翻了倍……”
說起過去,高思文整個人都異常興奮。
“你知道嗎,那種睡醒了就撿錢有多爽?”
趙小嵐搖頭,她是從小到大都在撿錢啊,沒感覺啊。
趙二叔經營着家族產業,分紅都有她的一份;奶奶突然逝世後,爺爺主張家分了,大房這一份的資產又分了幾百萬給她,她全部交給了嫂子打理,翻了多少倍她是不太清楚了。
反正,不缺錢的她也不知道撿錢有多爽。
“高老師資產一定上百萬了吧?”滿眼的崇拜。
“咳,也差不多吧。”
“真是太厲害了,我們國家的萬元戶都很稀少,高老師直接上了金字塔的頂端。最關鍵的是,高老師這麼有錢還這麼有愛心,捐款給自己的母校,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等以後我有錢了,我也去捐款。”
“哪裏哪裏,我只是盡一點心意而已。”
“高伯伯,你這麼有錢,怎麼還要被派出所關起來呢?”
不懂就問,亮亮表示自己是個好孩子。
高思文的臉一下就紅了。
看趙小嵐一眼:那啥,偶像是不是瞬間崩塌呀?
“小夥子,高老師一定是遇上了什麼意外情況。”趙小嵐相當的善解人意:“人一輩子總會遇上這樣那樣的挫折的,遇上什麼都不打緊,哪裏跌倒了哪裏爬起來,還是一個好漢。”
那啥,趙小嵐差點直接說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了,咳,好像不應該是用在這種場合。
要不然人家會覺得她的記者證是混來的。
“哎,誰說不是呢?”高思文一聲嘆息:“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股市的錢來得快去得也快……”
高思文滿腹故事需要一個人傾訴。
“高老師別急,我看也到點該喫晚飯了,不如你先去洗漱一下,我請你們去喫西餐,咱們邊喫邊聊。”
這個可以有!
高思文立即就去洗漱了。
“高爺爺,我們去喫西餐嗎?”
小夥子從來不知道西餐是什麼味道,怎麼個喫法,還真是想去見見世面。
“我……你想喫嗎?”
“想。”
“好,那我們就去喫吧。”這孩子很是乖巧,大老遠的陪着自己來滬市,想喫一頓西餐也是可以的:“等會兒爺爺給錢,爺爺請這個阿姨喫飯,她幫了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她,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
沒教好兒子,這個繼孫子倒是聽他教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