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裝電話
陳冬梅母女被老杜同志的新身份震驚了。
“意思是你又要去上班了?發工資嗎?”
陳冬梅覺得老都老了,天天風裏來雨裏去的,有什麼意思?
“不用天天去上班,有事就給我打電話,我就去看看。”杜天全道:“我把服裝廠洛廠長辦公室電話留給他們了,回頭給洛廠長說一聲。”
“爹,要不家裏裝一個電話吧。”
杜紅英覺得每次打電話都要讓家裏人去廠裏接,還是挺麻煩的。
“安電話好貴噢,要立杆子,要拉線,聽說初裝費就得五千塊,還要幾百塊錢買電話機子,太貴了,不安不安。”
老杜同志早打聽過了,一算自己一年的退休工資得白乾,心疼。
“爹,娘,安了電話我們打回家也方便啊。”杜紅英覺得這事兒好:“我下午就去鎮上問問看。”
“電話費也貴,你們沒事兒就少打電話多寫信。”冬梅娘也是節約人:“安啥子電話嘛,有事兒打服裝廠的就行了。”
“安一個,方便。”杜紅英堅持要安裝:“我出這個錢。”
“你呀你呀。”陳冬梅很心疼:“你這次回來,老太太那邊醫藥費,我這兒你又要安電話,這得花快一萬了吧?”
“沒那麼多,幾千塊而已。”
七算八算的,一萬肯定是有的。
在這個萬元戶都是響亮的招牌的年代,告訴冬梅娘自己一個月不到花了一萬,那得心疼壞,杜紅英沒將這個數報給他們聽。
“再說了,我能掙,掙錢就是爲了讓生活過得更好些。等安了電話,我們晚上也可以打電話回來,紅衛有時間也能打,還有小菊和羅成想你們了打回來也方便,還有幾個孩子……”
這話兩老口都不吭聲了。
誰家閨女有他們的女兒會賺啊,而且,閨女說得話挺有道理的。
以前是沒有錢,沒辦法,有錢了那就享受唄。
“安,安電話,這錢我自己出。”杜天全道:“我賣幾個值錢點的老東西就有了。”
“爹,您捨得賣呀?”
這話讓老杜同志都啞了火,半晌才說:“該賣的還是要賣點,要不然紅衛那屋子都堆不下了。”
陳冬梅看了一眼杜紅英,母女倆都笑得不行。
老杜同志買回來的東西,哪怕是失手的都不願意賣,寶貴得很呢。
只是怎麼也沒想到,他這業餘愛好會玩進文物研究辦公室,就……很玄乎的感覺。
“幹一行愛一行,我退休了沒事兒可做,就研究這些古玩兒。”老杜同志道:“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歷史,得好好研究好好保護起來,該傳下去的要往下傳。”
“一個家代代相傳,一個地方的文化這些也要往下傳不能斷了檔。”
杜紅英……就服老杜同志的精神!
玩古玩玩古玩,玩着玩着還能把他收編,你就說厲不厲害吧?
杜紅英第二天就去了鎮上申請安電話。
果然,拉線杆要自己出錢,好在從服裝廠那邊接電話線過去不遠,拉兩根杆子就夠了。
要拉線杆還要涉及到占人家的地打線杆洞,還有就是找人幫忙擡線杆子。
“紅英,你家要安電話線?”李嬸子來了:“走沙土那邊拉過來哇,就在我沙土裏打線杆洞嘛,拉線杆的錢我也出一半,我家也安一個。”
“你家也要安一個電話?”陳冬梅都很驚訝。
“安,紅梅和紅運都說了,自己家裏安一個電話方便點。”李嬸子是最想得開的人:“石柱說安電話的錢他出。”
“你這個女婿還要得呢。”
“呵呵,一般一般,通安村第三。”
“哈哈哈……”
杜紅英聽着李嬸子和冬梅孃的歡笑聲,就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事來。時間過得真快!
聽說杜家和李家要裝電話了,村裏的壯勞力都跑來幫忙。
“杜嫂子,你家的電話號碼我抄一個,回頭給我燕子寫信的時候告訴她,有啥子事就打你家的電話號碼,你幫幫忙喊一下我。”
“好,要得。”
陳冬梅突然間有點擔心,這若是像以前剛買電視時一樣,到時候家裏接電話的人恐怕都要排隊。
“娘,不會的,打個長途電話一塊多錢一分鐘,貴得很,誰有事沒事兒打電話?”
“這倒也是。”冬梅娘又想起來了:“那接電話要錢不?別到時候我們一個月讓他們接電話的電話費都幾十塊錢才麻煩。”
“好像要收錢,具體我也不太清楚,回頭爹去問問。”
“代銷店那邊喊接個電話三分鐘收一塊錢。”杜天全道:“回頭我問問吧,若是接電話不收費我們也就不收他們的錢。”
“那不行。”這一次杜紅英和陳冬梅異口同聲,都持反對意見。
老杜同志看向這母女倆,平時都挺大方的怎麼這會兒又計較起來了?
“要知道我們家接電話不收錢,回頭都往我們家打,我啥事兒都不用幹了,天天去喊東家的人接電話喊西家的人接電話。”陳冬梅是有經驗的:“代銷店收一塊,那我們也收一塊,不能比他們少了,免得說我們搶他們的生意。”
“紅英……”
杜天全想咱又不是差這點錢的人。
“娘說得在理,我們安電話就是爲了自家人方便,也不是爲了賺錢。”杜紅英很贊同娘說的話:“我們總不能爲了方便別人就給自己帶來麻煩吧,您和娘都上了歲數了,東家喊西家喊的,忙得過來?”
“行,都聽你們的。”
同樣的,李家也在討論着說同村人接電話的收費問題。
李紅運夫妻倆也是這個話,是爲了自己方便,不要給自己找些麻煩。
電話裝好,李嬸子就趕緊的翻出新寫的電話號碼拔了過去。
“杜嫂子,是我呀。”
“呵呵,電話通了。”
“就是,電話通了,我給你說,昨晚紅運兩口子在說我們這個電話安好了生產隊肯定有不少的人來接啊這些,到時候我們都要收錢,就像代銷店一樣收一塊錢一個……”
意見挺統一的。
自然也就不需要陳冬梅出面了,李嬸子就是一個大喇叭,直接將信息傳遞出去了。
於是七生產隊的人都行動起來了:到李家和杜家分別抄了電話號碼,回頭給在外面做工的兒女寫信的時候寫上,有什麼事兒打電話,方便!
“以前你趙爺爺就說往後生活還要好,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你看,現在好像實現了。”
雖然杜家沒修兩層的小洋樓,但生產隊有兩三家都修起來了。
杜天全想起了趙老爺子的話感慨萬千:"老人說的話是真的能實現。”
杜紅英離開通安村的時候回頭看看了這個生她養她的小山村:這輩子和上輩子太不一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