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鋪路
“倒也是。”蘭英表示贊同杜紅英的說法。想她們被迫“放長假”“提前退休”“工資發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經歷了種種後幹什麼還敢不用心呢?
蘭英對杜紅英擬定的方案很是滿意。
但是,紡織廠那邊卻是鬧翻了天。
蘭英回了家屬院,家屬院裏異常的安靜。
“張伯,今天怎麼這麼清靜?”
以前下班的時候三姑六婆圍成圈,一個個手上要麼打毛衣要麼納鞋底,還有的就是打撲克什麼的,然後就是東家長西家短,小道消息傳得快。
“呀,是蘭廠長啊?哎呀,蘭廠長,你不當廠長了,我們紡織廠都被他們搞垮了喲。”張伯又想起了馬家的事兒:“您是不知道,馬家兩口子都沒有了工作徹底沒有了收入,老孃又癱着要錢治,昨天晚上一家四口都逼上了絕路。”
“我聽說了。”蘭英點了點頭:“心裏也挺難受的。”
“哎……”張伯一聲嘆息:“你說這人啊,有什麼意思嘛,好好的一家子一夜之間就沒了,蘭廠長,你纔不知道,馬師傅一家今天才送到殯儀館去,就有人惦記上他家的房子了。”
“啥?”蘭英瞪大了雙眼:“這……他們……”
都不怕嗎?
“馬師傅的房子是43平的兩室,沒分到房子的還有不少呢。看他們一家四口都走了,就有人在打聽房子的事了。”
“人啊,還是要好好活着纔好。”張伯搖了搖頭:“看吧,他一個沒想開,一家四口一走,啥都沒有了。”
“那他們都去廠裏了?”蘭英和杜紅英離開時知道廠里人山人海的,沒想到都傍晚了還沒有人回來。
“都去廠裏了,都在等廠裏拿個方案出來,馬師傅的事兒上面領導還是頭大了,你纔不知道,這件事要鬧大噢,公安的來了,電視臺和報社的都來了,肯定要上報上電視。”
“那馬師傅一家四口的後事呢?”
“還不知道嘛。”張伯道:“也不知道他們還有些什麼親戚,要怎麼通知,這個事啊,還是要等廠裏的領導安排。”
所以,爲什麼要死?
死了後根本沒有人在乎你!
蘭英的房子在家屬院的南邊二樓,這個時間點走在安靜的小區裏真是超級不習慣。
推開很久沒打人住過的房門,一股子的潮溼味撲面而來。
用手一摸,全是灰塵。
“算了吧,我還是回老孃家去住吧。”
蘭英看着家裏的場景苦笑:“果然啊,房子還是要有人住纔行,房子是需要人氣來養的。”
也就在這一瞬間,蘭英更加肯定了一點:有人就有一切。
分家屬房的時候,她在銷售科當科長,又因爲老周是軍人,廠裏本着照顧軍嫂的原則給她分了一個68平的三室房子。
當廠長的時候,她沒有以權謀利,不,嚴格說來,她發揚了謙讓的精神,將屬於她的機會讓給了別人。
從廠長的位置退下來,她隨軍去了,房門一鎖,也沒有人敢打她這個房子的主意。
結果,你看馬師傅的房子,哪怕一家四口橫死在屋子裏,房子依然被人惦記。
在他們眼裏沒有房子比鬼還可怕!
蘭英檢查了一下,家裏還保持着她走時的樣子。
結果一進廚房:好傢伙,地面上是什麼?
髒得要命,蟑螂時不時的跑出來秀存在感。
還有,放在廚房旁邊的一個小木櫃居然被老鼠造了,好大一個洞。
“當真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啊,明天我去買藥,看你們命還這麼長!”
又想到馬師傅,一家四口爲什麼要喫那藥啊?如果他們能堅持一下,等到她回來接手了,寒冬不就過去了嗎?
突然間就鼻子發酸,要買下兩個車間的想法越發強烈。
家裏髒,要入住還得打掃一兩天吧。
蘭英索性就關上門,去婆婆家蹭喫蹭喝蹭住去。
剛走到家屬院門口,就遇上了向雪。
“英姐,我正要找你呢。走走走,到你家去。”
“還是別去我家了吧。”蘭英苦笑道:“我家來了不少的不速之客,領域已經被它們佔領了。”
知道向雪家裏上有老下有小,有些事兒不方便說,蘭英提議去飯店喫飯說事兒。
和向雪喫飯,自然是要打電話喊上杜紅英。不爲別的,就是說紡織廠的事兒。
果然,等服務員一走,向雪就開始八卦了。
“廠裏領導開會,開了整整一下午了都沒拿出個章程來,反倒是吸引了不少的記者來。”
向雪想起那些領導看到記者臉都變了,就覺得這無冕之王果然厲害。
“那些領導怎麼回答記者提問的?”
“還在研究,不方便透露,無可奉告。”向雪學着領導的話道:“嘖嘖,當領導的人啊,果然是厲害,說話滴水不漏。”
那是必須的,開口之前就得打腹稿,斟酌了又斟酌,各方面都考慮得周全。
“廠裏對馬師傅一家四口的後事有安排嗎?”
“啊?”向雪愣了一下,然後搖了搖頭。
好吧,今天大家先是震驚,驚嚇,然後就是羣起而攻之。
“前面下崗的人有好幾個還衝到了書記的辦公室裏,說如果他們再不解決工作,不讓她們上班掙工資,她們也要學馬師傅,說這樣死了好,一了百了。”
向雪知道,這些人其實根本不可能尋死,就是趁着這個機會給自己撈好處,就感覺,馬師傅是用一家四口的命給她們鋪了一條路。
“我回家屬院都沒看到多少人,全都還在廠裏?”
“在呢,有人拖家帶口的站在領導辦公室鬧,說她們喫不起飯了,如果不給工作,就把老人孩子都送到領導家裏去。”
蘭英看向杜紅英。
“幸好噢,如果我當年沒有退下來,現在攤上這一攤子的事兒,我根本就扛不住。”
“英姐,要是你還在當廠長,廠裏肯定不是這樣子的。”向雪十分篤定:“我們肯定還能發全工資。至少,不會去買兩臺廢舊進口機器。”
“廢舊進口機器我不會買,我也不會逃到國外,但是廠裏效率不好是沒辦法改變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