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倔強
“平平啊,他們是鄉里來的領導,是要給我們修房子的。”萬母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一臉的紅暈,顯然,她是激動得很,期盼得很:“政府好,領導好,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孤兒寡母生活纔有點盼頭。”
“修房子?”萬平看到了人羣中的遊心宜和遊勇,就用眼神詢問。
“那個,平平啊……”
遊良成整個人都不好了,這是多大的誤會?
讓他怎麼解釋。
“這房子已經是危房了,確實不能再住了。”杜紅英看不過眼了,修三間土房子的錢她有:“遊村長,古主任,你們說是吧?”
“是是是。”古主任只能硬着頭皮點頭稱是,老百姓都說政府好領導好了,他總不能自己拆臺打臉吧:“那個,遊村長,你這邊打申請,現在就打,我再走就給你批,接下來走流程的事兒我也盯着去簽字。”
“古主任,那咱們鄉上能補貼多少錢?”遊村長又不傻,讓他打可以啊,但是,還有十六戶特困戶,至少有十家人的房子都是這個類型的,他得一次性都打上啊,要不然,他別想有清靜的日子過。
“還沒這個先例。”古主任咬牙,他今天就不應該來,來了就被困在火上烤:“鄉里要開會討論,這個問題涉及面廣……百八十塊的補助應該還行吧。”
遊平一家三口聽着古主任的話臉色也由興奮變成了失望。
百八十塊,怎麼修得了一個房子?
“那個……就用這筆錢將這個房子該修補的修補,該加固的加固,屋頂上的茅草也改成小青瓦……”
“古主任,百八十塊錢真幹不了這麼多。”遊村長覺得他不食人間煙火:“這個房子的牆腳石得換,牆體也裂縫得厲害了。聽我爹說,這個房子還是解放前萬家佃的,後來分給了他家繼續住,屋頂的房梁和檁子這些都得換,沒個三五百塊錢根本幹不下來。”
“那倒也是。”古主任也沒辦法呀:“遊村長啊,鄉上有鄉上的困難,你看不如這樣,鄉上補助一點,你們村上資助一些,戶主再自行承擔一部分,這問題不就解決了?”
“古主任,您是知道的,我們雲霧村是全公社最困難的村,免提留的特困戶就有十七戶,村上也沒個經濟來源,村裏賬戶上比我臉還乾淨”讓他上哪兒搞錢去?
“再說了,萬家這情況你也看到了,沒有當家男人,她一個長期生病的人拖着兩個孩子,小兒子還有殘疾,哪來錢修房子?”
萬母眼淚無助的看着眼前的幹部,眼淚就直接掉下來了。
“是啊,平平都沒錢讀書了,小濤也沒讀書了,要不是有點地種糧食,她們連飯都喫不起了。”遊心宜也爲好姐妹難過:“她們一年到頭連肉都喫不上一次。”
每年殺過年豬的時候爺爺奶奶會讓她送一塊肉給萬平,然後就會發現,那塊肉她們家要掛很久纔會喫完。
“沒事兒,我長大了,我會去打工掙錢,我……我能修得起房子。”萬平漲紅了一張臉:“日子會好起來了,謝謝領導們的關心。你們請回吧。”
既然不能解決問題,跑到自家院子裏來幹什麼呢?
一次次撕開她家的遮羞布,說小濤是殘疾,讓她們一家子難堪,這樣的日子她受夠了。
她要出去打工去掙錢,要掙很多很多的錢,給媽媽治病,給小濤看腳,給家裏修房子……
“你叫萬平是吧?”杜紅英看到了小姑娘眼裏的倔強,心生好感,只要不怕輸就不會輸。
“是。”萬平看向杜紅英的眼神不算友善,她心裏對這些幹部沒什麼好感,一個個就會說場面話做乖面子,給了媽媽希望又讓她絕望。
“平平,這是杜阿姨,不是鄉上的幹部。”遊心宜急了連忙道:“你記不記得我之前給你說過的通安村的杜阿姨?”
“……”
萬平看向遊心宜。
“就是恢復高考就考上的大學的杜阿姨啊,辦了服裝廠和食品廠的杜阿姨啊?”
這小妮子腦子怎麼一下就不好使了,總不能讓我當着人家的面說杜紅英三個字吧。
“嗯,記得。”
兩個小姑娘一直將杜紅英當成偶像,做人當如杜紅英,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學習;嫁人要像杜紅英,嫁個有本事的男人;掙錢要像杜紅英,開廠當老闆掙很多很多的錢……
“杜阿姨聽說你不讀書了,來看看你。”
“對不起,杜阿姨。”
真是誤會啊,還以爲是和那些幹部是一夥的。
“沒事兒,聽心宜說你之前讀書很厲害的。”
萬平低下了頭。
再厲害又有什麼用,別說考大學什麼的,就算是考上了連路費都沒有,更不要說學費生活費了。
“你還想上學嗎?”
萬平猛的擡頭看向杜紅英。
“服裝廠遊廠長馬上就會設一個專項助學基金,沒有學費的孩子想要讀書都可以去借錢,免利息的,等你們畢業了工作了掙錢了再來還。”
“能借多少?”
“保證能正常完成學業。”
“那……”回頭看看自己的媽媽和弟弟萬平心動的心又無奈的放下:“算了,我怕我還不起。”
她從來不是一個人,是一拖二的局面。
“讀書出來也是爲了一份工作,我現在去打工省了學費生活費還有工資。”
“讀書和不讀書完全不了樣。”杜紅英嘆息一聲:“哪怕是進廠打工,普通工人加班加點,一個月掙一兩百;如果有初中畢業證,可以做個小組長,有高中畢業證,有能力可以競爭一個車間主任;如果是大學生,專業對口的,一來就坐辦公室,熱了吹風扇冷了烤火爐,新來的工資都比車間的工資高得多,更不要說以後升職加薪了。”
“這樣給你說吧。”杜紅英舉個例子:“我們紅運商貿有限公司,普通工人平均工資是一百三十八元,而一個翻譯,一個月工資至少是一千五以上。”
什麼?
“也就是說,翻譯一個月收入抵普通工人幹一年;翻譯幹一年,普通工人得幹多少年?這個賬你算算,怎麼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