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文菊的愛心
杜天全和陳冬梅上了年紀都不太想走了。
杜紅兵和田靜因爲沒假也去不成。
因此通安村沒有來人,樂樂倒成了老家人的代表。
此時的樂樂心態好了很多。
樂滋滋的看着表哥和新娘子講愛情故事。
杜紅衛和平平都很忙,喫過午飯就匆匆走了。
文菊和羅成帶着孩子喫過午飯和杜紅英聊起了天。
“姐,我們買了兩個院子。”文菊小聲道:“我總感覺錢存在摺子裏有點心慌,把錢變成東西心裏踏實。”
她是很感激杜紅英的扶持之恩的。
如果單憑她和羅成的工資,連閨女吃藥的錢都不夠。
後來在紅兵的幫忙下孩子身體調養好了不少,雖然偶爾還生病但但沒有以前那麼弱了。
三個服裝店生意也一直很好,她和羅成只管進出貨和賬目就可以了,其他的事兒也不用操心,這些年存了不少錢。
看着一張張存單兩口子都感覺是做夢一般,一番合計後決定買院子。
“買院子好。”
看看,聰明人就是不一樣,都不用自己點撥就知道置辦固定資產。
“嗯,我就買了院子收租金,感覺比存銀行的利息高。”
那不是高,是高上許多。
更何況,有些老破小很容易被拆遷。
杜紅英是嚐到了甜頭的,所以很支持她們的決定。
“姐,我和羅成都很感激您。”
“你呀,最該感謝的是你自己。”
杜紅英不知道上輩子的文菊的生活狀況,但是可以想象一定過得很慘。
上輩子文君蘭佔了她的身份,一直冒用文菊的名字生活,那真正的文菊應該在黑河,可能會在那裏嫁人生子……
“姐,我聽說您有一個助學基金會?”
這事兒是有的。
“我和羅成也想盡點綿薄之力,幫助一下那些貧困的孩子。”
“好呀,你和洛廠長聯繫就是。”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文菊現在有這樣的條件願意獻愛心杜紅英表示歡迎。
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確實也是這個道理。
這輩子她身邊的人都很優秀,也都很有愛心。
閒聊時,趙月嵐走了過來。
“嫂子,你現在不用擔心了吧?”
“呵呵,哪有不擔心的。”杜紅英道:“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我養了四個兒一個閨女,九十九都脫不了手。”
“姐,咱們家這幾個孩子都很優秀。”文菊不解杜紅英擔心啥憂心啥。
“一言難盡。”
杜紅英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按照慣例,兒子成親她這個當媽的也是要送一個院子的。
結果,院子沒送出去。
趙浩然直接說不用她的,他比親媽有錢多了。
京城買了一個大的四合院,國外還有一個莊園。
符家那邊的禮節什麼的,趙浩然也沒讓她插手,就是有一種完全使不上勁兒的無力感。
兒子太強了,當媽的就無用。
這種感覺……杜紅英自己都覺得自己矯情了點兒。
“老三和於清感情在升溫,嫂子現在是不是擔心浩瀚了?”
“浩瀚那孩子一年到頭連人影兒都看不到,電話也很少打。”
只能他找你,你是找不到他的。
現在自家人有三個都這副德行,一個高志遠,一個浩瀚,一個小五。
“他們就像斷線的風箏,根本就拉不回來。”
“他們都是幹大事的人,是國家的人,嫂子,你要習慣。”
“是啊,我得習慣。”
操那麼多心幹嘛,她直接當甩手掌櫃不香嗎?
“嫂子,你真要閒得無事了,就可以帶孫子了。”看着季珍高高隆起的大肚子:“不會又是雙胞胎吧?”
“不是雙胞胎。”
杜紅英也問過季珍,檢查過只有一個孩子,只不過她是真的能喫能喝的,整個孕期長胖了四十三斤。
因爲自己不在京城,季珍的起居都是孃家媽和阿姨在照顧,她們的理念是娘壯兒肥,能喫是福,季珍要喫什麼都滿足,杜紅英這個做婆婆打電話關心的時候知道這些情況也不好說什麼,只在浩宇面前說過一句:怕胎兒過大生產的時候困難。
結果浩宇說季珍懷着孩子起胃口就超好,就算孕吐期間也是很能喫,儘管醫生讓控制一下飲食,但是她控制不了一點兒,要是餓了少一口都會睡不着覺,最後只好放棄掙扎,喫吧,吃了生產時選擇剖腹產。
“預產期是多久?”
“快了。”
預計是過年前後。
“嫂子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趙月嵐道:“這是要雙喜臨門了。”
也是,娶了二兒媳婦,兒媳婦還是符家的七七,故友變親家,親上加親,反正兩家要都相當的滿意。
杜紅英還特意看仔細觀察過浩然與七七的相處模式,怎麼說呢?
正如趙月嵐所言: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趙浩然對七七那叫一個寵。
看樣子,那顆浪蕩的心還真有可能被拴住了。
在敬酒的時候,高志遠當着符家人的面警告趙浩然:要是敢欺負七七,他直接打斷他的腿。
這種相當硬核霸氣爲兒媳婦撐腰的方式,讓符嫂子更是開心得很。
“哎,娶兒媳婦當奶奶,確實是喜事兒,只不過感覺我又老了很多了。”
兒大女成人,都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杜紅英承認自己老了不少。
“嫂子,您結婚早,生浩宇浩然的時候還不滿二十歲,現在娶兒媳婦當奶奶了,依然還很年輕,談什麼老啊。”趙月嵐道:“我到您那個歲數,孩子還在上高中。”
這倒也是,早栽秧早打穀,早生娃娃早享福。
“對了,嫂子,聽說我爸要退了?”
“嗯,是要退了。”
這事兒高志遠也給她說過。
老趙同志上了年紀了,身體也不太好,就要退下來了。
“你知道爸退了要去哪兒不?”
杜紅英還真不知道。
最大的可能應該是回京城吧。
他戎馬一生,從未享受過天倫之樂,京城是有他的家人,也是他的根,他待在家裏最久的時間還是當年老太太強制讓他住院治病的那段時間。
等他再回來,雙親已故去,只能看見那塊墓碑了。
不知道,他心裏又有多少遺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