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孃家給的底氣
涉及到‘食物’的交易都不能退款退貨,徐春嬌點擊發貨後積分幾乎也跟着秒到賬。
外頭隱隱約約傳來孩子哭聲。
徐春嬌側耳聽時好像還能聽見牛桂枝的聲音,便起身去開門。
牛桂枝打小因爲是個女的不受重視,內心敏感纖細又想得多,剛纔喊了幾聲沒聽見屋裏頭有人答應心就涼了半截,苦笑親媽可能只是隨口說說,自己卻當了真。
兒子在懷裏偏偏還撲騰個不停,她氣得打了孩子幾下,轉身打算回家。
至於回去時被家婆奚落還是被丈夫責怪,那也認了。
門忽然開了,徐春嬌點着煤油燈探出頭來。
“媽”
牛桂枝喊了一聲,趕緊亦步亦趨的跟進屋裏頭去。
她有點侷促,畢竟嫁人後再也沒有回過孃家,道:“沒事,我溜達時經過,順路來看看。”
徐春嬌摸人手臂冰涼,倒了杯熱水,又去翻櫃子。
牛桂枝知道親媽平時啥好東西都放那櫃子裏,忙說:“媽,不用忙活,這就走了。”
徐春嬌空間裏普通常見的糧食應有盡有,但這個世界纔有的特色食物儲備不多。
她本來尋思還是拿糖,臨時想到末世有的桃酥這個世界也有,就拿了些。
兩歲的姚家旺看到桃酥眼睛都直了。
牛桂枝也很驚詫親媽會拿高檔點心招待自己,一斤桃酥要六毛錢六兩糧票,有時候還得要點心票。
她只拿了一塊給兒子,手裏卻也被塞了一塊。
老太太說;“孩子不都愛喫這個嗎?”
牛桂枝哭笑不得,她都生娃了哪裏算孩子了。
不過桃酥誘惑力太大,她還是忍不住吃了一塊,那又脆又甜的味道真能讓人高興到心坎裏。
牛桂枝身子頓時也暖和了,抱起直揉眼睛的兒子高高興興說:“媽,你睡吧,我回去了。”
徐春嬌也不多問,但舉起煤油燈率先出了門。
牛桂枝嘴張了張沒說啥,默默跟着時卻發現親媽往家裏的方向走。
村裏沒通電,家家戶戶也都捨不得點燈,村裏一片漆黑,連老牛家也黑燈瞎火的沒有動靜。
徐春嬌站門口,喊了聲大兒子的名,還沒喊到幺子屋裏頭就有了動靜。
三兄弟看到親媽和親妹妹就站門口嚇了一大跳,忙問咋的了。
“去,把桂枝送回家”徐春嬌吩咐。
牛進倉‘哎’了聲趕緊回屋穿衣服,走半路忽然扭頭,“桂枝,別是姚建設打你了吧。”
屋裏頭的姚紅霞聽見了忙穿好衣服快步走出來。
“沒有的事”牛桂枝忙解釋,“家旺晚上睡不着,我抱出來溜達一圈。”
徐春嬌罵罵咧咧,“趕緊的,瞎磨嘰什麼”
三兄弟各自竄進屋裏頭趕緊穿衣服,黃水仙心疼的看着丈夫揣上了手電筒,壓低聲音說:“別是捱打了吧。”
秦淑芬也這麼跟牛進家說的,以至於出了門後兄弟兩直往牛桂枝臉上看端倪。
最後卻是牛進棚先開的口,“老姚家欺負你了?別顧慮我和你嫂子,真挨欺負了家裏人給你做主。”
他特意看了眼老太太,發現人沒啥表情就接着往下說:“如果沒由來的欺負你,我們三個人也不是喫素的,要是真傷哪了要說,得上衛生所看看。”
老姚家和老牛家隔得不遠,說幾句話的功夫也就到了。
牛桂枝居然沒推動門,院門從裏頭插栓了。
牛進倉上前對着木門‘邦邦’就是一陣猛捶。
院子裏頭站着的姚建設嚇了一大跳。
媳婦甩臉子的事兒他聽親媽說了,門上栓也是爲了給人漲點教訓,想着過一會就放進來,誰知道媳婦孃家哥哥弟弟都來了,趕緊去開門。
牛進倉斜眼問妹夫:“啥意思啊?不讓我妹進的話,我可就帶回家了。”
姚建設陪着笑說哪能啊。
牛桂枝接過家旺輕聲說:“媽,大哥,二哥,小弟,晚了,都回去睡吧。”
姚建設這才瞧見徐春嬌居然也在外頭,嚇得腰立馬彎了八個度,搓着手出了門,“媽,你咋也來了。”
徐春嬌把三個如狼似虎的兒子招呼到身邊,淡淡說:“大晚上把人關門外頭,以爲是沒孃家兄弟的絕戶?”
姚建設十分侷促,還是牛桂枝又再次說動孃家人趕緊回去休息。
她站在門口瞧着孃家人遠去,把兒子塞給丈夫,底氣十足的就進了院子,從水缸裏勺水嘩啦啦的洗腳。
姚婆子就在屋裏頭聽着也不敢說啥。
鄉下誰家兒子多底氣就足是不爭的事實,人家老牛家三個兒子呢。
兒子那一屋居然點油燈了,姚婆子心疼得在房門口踱步,嘴裏直叨叨又不是看不見,日子還要不要過了。
要擱以前,牛桂枝絕對不敢擅自晚上點燈,就怕被婆婆的唾沫星子淹死。
今天她點了煤油燈,擦乾淨了腳丫子又端着茶缸子喝了好一會兒,這才神清氣爽的吹滅了油燈。
姚建設當然得打聽下啥情況,不然都睡不着。
住得近的社員們也都睡不着,甚至隔天上工得特別早,就是想打聽下昨晚上姚家和牛家啥情況。
牛桂枝和孃家關係不太好,和幾個哥哥來往挺淡是公認的事實,肯定有啥不經意間錯過的小道消息。
社員們東拉西扯,聊得老嗨。
站在田埂上監督的徐水生又悲又喜,喜的是老牛家連續劇一樣事件極大的激發了社員們的熱情,悲的是那股熱情勁怎麼就不用到秋收上來呢。
可能因爲天天都有老牛家的新鮮事聽動力強,先鋒生產隊的秋收速度其實比其他隊的快,本來需要十來天左右才能全部收割完畢,這會愣是硬生生的提前了三天。
先鋒生產隊把所有穀子曬乾裝袋後的當天晚上就下了一場暴雨。
隔天早上各個生產隊的隊長都得去彙報損失,一片愁雲慘淡之間只有徐水生咧着個嘴笑。
他已經算過了,本地本來就不是產糧區,每年靠的是公家補貼夠一年的糧食。
今年雖然欠收,但好歹不是血本無歸,回頭加上公家下發的救濟糧,還有公社每一年慣例留下來的餘糧,大家勒緊褲腰帶應該還是夠喫的。
海島比北方好的一點在於一年四季野菜不斷,而且還靠着海,總歸是餓不死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