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加餐
牛建國已經繪聲繪色的講親奶奶是怎麼一蹦一百米高,旋轉跳躍閉着眼輕輕鬆鬆打了五頭野豬,還奇怪爲啥大人都不相信,讓他別瞎說。
來都來了,牛進倉就叫兒子去幫忙把碎石頭撿進籮筐裏頭。
這年頭大人都霸道和唯我獨尊,而且還有種微妙的心理,老是想叫孩子知道大人有多麼不容易,孩子要是有意見就等着喫巴掌。
牛建國焉了吧唧的撿碎石頭,覺得一點都不好玩兒,瞧見老太太已經坐到板車上以後麻溜的丟下石頭飛奔上車。
牛進倉只好隔空喊話讓人在家裏頭要聽話,否則回去以後等着捱揍。
他已經重新找到了一塊大石頭坐下面前墊一塊石頭準備打。
打石頭也有竅門,找好了角度一榔頭下去石頭就碎了,把大石頭一點一點就打成小的。
冬天風多、風大、風硬,哪怕用頭巾把頭裹的嚴嚴實實的,坐在冰冷的石頭上,穿多厚的衣服也會被風吹透,那雙手被風吹的像老樹皮似的。
這會的心境和剛纔可不一樣了,想到晚上加餐喫的肉,那一錘頭下去都多生了不少力氣。
牛建國撿了一路牛糞豬糞,返程的時候又挑了小半筐的碎石頭,回去的時候就剩半口真氣吊着呢。
偏巧進了村裏頭以後,老牛家沒去的那幾個,甚至是沒能去成的那一個都還是一臉羨慕嫉妒的湊上來追問是不是很好玩。
“特別好玩”牛建國在路上所見所聞再用一百倍的效果誇獎的講起來,特別是勞改農場,“那個地方可大了,說不定有一百米那麼大。”
沒錯,在之前老太太的教學學,已經懂了一到十之內數字的牛建國認爲世界上最大的數就是一百,因爲親奶奶說了十個十就是一百!
“那房子也特別特別適合玩地道戰,玩捉迷藏,反正我保證誰都沒有去過。”
其他孩子羨慕極了,紛紛攛掇牛建國帶路。
牛建國自個也沒看夠那地方呢,覺得再去一次也可以,不過今天肯定不行,明早纔可以。
可大妞覺得她們不見了奶奶是一定能發現的,還有三嬸。
老保管員的孫子就說:“別讓姚家旺去,牛建軍跑不快也不給去,我們跑得快,去了就回來,大人也發現不了。”
牛建國瞪起眼睛,“憑什麼,我們都是一國的,你跟我們不是一國的,你纔不許去。”
人已經忘了平日裏有多嫌棄弟弟跑得慢了。
老保管員的孫子氣呼呼的喊:“不去就不去,我現在就去找我爺,讓他帶我出去,去一個你們都沒去過的地方!”
牛建國咧嘴笑了,拍了拍人肩膀,“去吧,記得喊你爺爺套上牛啊。”
已經有人喊乳豬烤好了,幾個孩子一窩蜂的拔腿就跑。
烤乳豬就放在生產大的案板上,每一隻都用果木枝從頭串到腳,因爲小火烘乾乳豬體內水分,所以表皮緊實,一菜刀下去還能聽見脆皮‘咔嚓’一聲爆裂開。
烤乳豬表皮得刷油,用的是海島的山柚油。
這玩意榨乾有剩下的殘渣可以拿來洗頭髮,小孩子紅屁股可以拿山柚油擦一擦,今天擦明天好。
家養的烤乳豬脆皮下面是油脂,野豬脂肪少,要是一塊塊下去燉可能還瞧不見肥肉,但烤乾後還是能瞧見脆皮下邊有薄薄一層白花花的油脂,一摸一手的油脂。
三隻小野豬一共有九十斤,也就是按戶算每一家大概有半斤的烤乳豬。
每一戶留村在現場的,家裏如果有孩子的頂多就是拿一塊帶骨帶肉的讓人啃着,剩下的裝碟裏頭送去給修水庫的家裏人喫。
牛車就載着各家各戶分出來的碟子碗啥的哐當哐當出發了。
海島一年四季都熱,所以大多數島民不抗寒,晚上十八十九度的時候人人就覺得冷得受不了。
牛車到時正在排隊過稱。
牛桂枝和隊上另外兩個女同志負責做飯。
反正相對輕鬆一點的活兒,總有老牛家一席之地,但又不全是自己人獨攬好差事,姑侄兩走後門就是走得如此的體面。
每天的飯都一樣,就是稀飯,窩窩頭,鹹菜是各家自帶。
稀飯就一定沒法分配精準,反正一人一勺,確保碗裏頭有米就行,有時候帶的碗不夠就幾個人使一個。
稀的也不敢多喝,沒地方上廁所,上一次廁所得跑半里地。
特別是女同志上廁所就怕碰到找石頭的男同志,弄得雙方都很尷尬。
今天格外的不一樣,所有人都梗長了脖子看牛車上的烤乳豬,發狠的嗅幾下絲絲肉的香味。
徐水生問來送肉的社員,“我姑拿了沒有?”
人家叨叨拿了,老牛家的兩斤,其餘的每一戶半斤。
親姑果然不是個會虧待自己的,徐水生就放心了,喊話道:“過完稱的就來領自己家的肉,看準是不是自己家的碗!”
先鋒生產隊一下午就等這一口呢。
一個人打六百斤石頭的量,完成的人數愣是翻了一番。
過完稱記好工分的就喜滋滋的去認自家的碗。
有人拿到肉時一瞅就驚喜道:“還放了糖”
白砂糖沾乳豬是本地的喫法,主要是爲了解膩味,而且喫起來能更鮮。
陸陸續續好些人發現自家分到的肉或多或少都有點白砂糖。
臨近過年了,家家陸陸續續都開始儲年貨,估摸着都是從牙口裏省了點出來。
別人家是還幾口人半斤,老牛家是一房就能分到半斤,而且因爲是徐老太打的野豬,人家分的時候肯定得給骨頭少一點,肉多一點。
姚紅霞一翻烤乳豬,底下是厚厚一層白糖啊。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家裏兩閨女乾的。
那兩孩子不知道那幾兩白糖是過年用的,就想着讓爸媽多喫一點。
旁邊黃水仙那一碗的白糖量也差不多,估摸着是孩子們一塊商量倒的。
大人卻不能如此的的敗家,把沾着白糖的肉抿了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