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茄子秧也是美味
這幾個知識份子就表示喜歡都帶走吧。
小破孩們都不帶客氣的,一人拖着一大截茄子秧興沖沖的回家,饒是路上累了都沒想過放手。
回了村,幾個孩子直接衝回家,一人找一個角落,人手一塊石頭開始砸茄子秧苗上面的皮。
秦淑芬正好舉着幾根茄子回來做晌午飯,瞧見孩子們回來了還挺高興說今兒喫雞腿,人人都有一個。
雞腿就是茄子蒂,她上菜地摘茄子的時候還跟其他幾個社員薅來了些。
大人倒是不求那一口,喜歡喫茄子蒂的孩子多,當雞腿來喫的。
她再定眼一看發現孩子們砸的也是茄子秧就笑了,感情今兒是茄子大宴。
徐春嬌正在挑砸下來的茄子杆皮。
茄子杆皮跟芹菜一樣,越往根部口感越好,加上帶回來的茄子杆皮已經放過好幾天了,上頭的比較柴不好喫。
孩子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通亂砸,所以得挑出來。
徐春嬌就跟兒媳婦說:“回頭我出點黃豆滷來喫”
秦淑芬麻溜應了。
以前不分家家裏人口多,她不樂意做飯總有看不過眼的人去做,誰懶誰快活。
現在家裏人都在外頭幹活,活兒今天不做也是明兒得做,秦淑芬反而勤快起來了。
徐春嬌又讓兒媳婦拿山柚油來炒茄子,試一試味咋樣。
就家裏那一小瓶山柚油,炒一次菜,而且還是最吸油的茄子,一頓就得去一半。
但婆婆都這麼說了,秦淑芬也就應了,叫大妞和二妞幫忙看着菜根和洋辣子,她去給茄子杆皮焯水,下黃豆燉煮啥的。
黃豆沒泡過,所以到飯點的時候還有點不熟。
秦淑芬就只撈了茄子杆皮。
今天的茄子雖然還是加水煮成了糊糊,但放油了呀,秦淑芬夾起個茄子把,“第一個雞腿誰喫?”
牛建國一蹦老高,“我我我”
二妞頻頻往外看,“我去喊奶奶”
外頭好冷,這會喫飯都是關着門,牛建國把到手的茄子把放碗裏拔腿就往外跑:“我去!”
其他人也夠仗仗義,等他回來纔開始喫手裏的‘雞腿’,還不是正兒八經的喫,得把茄子把撕着着喫喫,一喫一個不吱聲。
太好吃了,嫩嫩的,脆脆的,就跟喫肉一樣樣的。
再嘬茄子杆皮,感覺也是嫩嫩的,也吃出肉味來了。
山柚油高溫炒菜的味道比不過花生油或者豬油,但拌進飯裏喫口感蹭蹭蹭就上了一個檔次,那米飯油滋滋亮晶晶的,喫起來不比豬油拌飯差多少。
婆媳兩一邊喫飯一邊說今兒看到的山柚林子,在幾個孩子胡說八道的誇下,那山柚林可多山柚果了,喫到一百歲都喫不完。
這麼多的山柚果放那着也是一種浪費,徐春嬌就讓兒媳婦上村裏頭問問,有願意炸山柚油的下午就一塊到山柚林去撿果子。
不算工分,但去油坊榨油的費用由着生產隊出。
秦淑芬最先找的就是平時老牛家比較親近的,以及和自己聊得來的那些老孃們。
只要是油就沒有不心動的,而且照着已經試驗過的老牛家這麼說,山柚油拌飯好喫的話,那頓頓不就能喫葷油了麼。
特別是現在家裏頭有去修水庫的,有點油墊肚子多好啊。
等下午要出發的時候,老幼婦孺圍滿了一圈。
誰到了地兒都得感慨一聲,好多的山柚果啊。
而且果子成熟落地給太陽曬乾了,枕的都是落葉也不髒,直接掰拿果肉就行。
跟去的孩子也不少,也跟着撿果子,運氣好的可以搶到籮筐。
大人手裏頭滿了一喊‘籮筐呢’小孩就拖着籮筐登登登的跑過來。
老牛家幾個孩子依舊來了,拿籮筐拖着狗子跑,最後孩子和狗都捱打。
勞改農場的人好久都沒瞧見那麼多人,樂呵呵的揣着手看。
其他孩子只敢好奇,牛建國和大妞就帶頭跟人家說話,好給周圍的小朋友做個示範。
一個下午就撿了三百多斤的山柚果子。
油坊隸屬於社會生產隊,也是一個公社管轄範圍,凡是距離先鋒隊有點遠。
海島只能種春或者冬兩季花生,夏季種花生空殼率高,和外地很不一樣,所以每年需要榨油的時候就是五月份起花生,上交完後分花生的那一段時間。
可因爲是季節性榨油,首先有油坊的生產隊就得先緊着自己人,如果碰上公社組織社會主義大集,人家還要先緊着集市,周邊生產隊就排着隊等着吧。
而且又是扎堆榨油,所以一個生產隊頂多就給兩三天時間,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可見平日裏榨油並不輕鬆。
現在不是榨油的高峯期,油坊沒什麼人,都叫先鋒生產隊的包圓了。
炸幾百斤的山柚油十塊錢。
徐春嬌繞着油坊轉悠了一圈。
這個生產隊有油坊是因爲附近就近有一條水渠,油坊靠着水帶動水輪,通過水輪的外力傳動進行研磨,再靠人工衝壓進行壓榨。
至於那榨油的工具和流程,幾乎就是靠人力了,生產設備是“笨樁”,即用一個大槓子,一頭吊上石砣,以槓桿的力量擠壓,特別尖端的現代化榨油設備沒有。
還有些小媳婦感慨小時候就是這一套榨油的設備,現在都結婚生娃了還是沒變。
誰都沒把這場嘮嗑放心裏頭,特別是亮晶晶的山柚油一點點的萃出來,由少匯成多的時候,心裏頭就更放不下別的事了。
今天所有撿果子的人都分到了山柚油。
隔天晌午的時候,莫名其妙多了一支送飯的隊伍。
本來打石場也就十幾公里,對幹慣了農活的人真不算什麼,走到目的地都不帶出汗的。
修水庫是下大力氣太累了不願意回家,但留守的社員要是家裏做點好喫的就跑一趟送過去,給家裏人加加餐。
今天誰家幾乎都是煮各種菜飯,拿山柚油來拌,喫着可香了,就想着給幹活的人也送一些。
老牛家也在隊伍裏,主要是徐春嬌找大侄子有事兒。
採石廠的人都在悶頭幹活,瞧見有一條送飯的隊伍就擡起灰撲撲的臉看看是自家的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