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嚼嚼嚼嚼嚼
離墳墓有點距離的樹不需要挑時間,哪一天都能砍。
又有人忙問,“那要是墳上長的不是樹也不是單純的草呢。”
徐春嬌就給人說,要是長的是刺藤或者小竹子之類的,砍了以後第二年還得發起來,就等着發,別用鋤頭等鐵器去清理,等第二年再砍一次,一般連續清理兩到三年就不會再長。
牛桂枝沒有插話,本地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清明節沒資格祭祖,過年也不會叫嫁出去的女兒回家,都是年後節後才能回孃家。
她和同村幾個外嫁女這幾天碰着了還在說娘不像家,婆家不是家呢。
能不能祭祀祖宗倒是不強求,就是親爸的墳外嫁女也沒資格拜一拜,倒叫她時不時難受一會。
徐春嬌脫下毛線衣遞給閨女,“冷不了多少,這幾天不用忙活,清明節跟家裏祭祖以後忙也行,後頭出去就沒有冷的時候了。”
大夥就笑老太太糊塗了,哪裏有閨女跟着祭祖的呢。
姚紅霞風風火火拿着買回來的三包衛生香來叫婆婆看行不行,她還是挑稍微貴的買呢,這三包衛生香花了三毛三,叫祖宗喫點好的!
她剛好聽了個尾,脫口而出,“嫁出去的閨女清明節祭祖影響那家兒子財運的!”
其他人邊點點頭,七嘴八舌的說祖宗定下的規矩不能破,照着遵守就行了。
徐春嬌問笑得最大聲的那一個,“你兒子發財了沒有?”又去問反對聲最大的那一個,“你太爺爺叫啥名,還記得麼,你連你太爺爺的名字都沒記住,記什麼規矩?”
收拾完外人,徐春嬌猛地看向二媳婦,眼神危險的眯起,剛要說什麼,猛地回過神來的姚紅霞扭頭就朝門外奔去,“媽,我去看大嫂回來了沒有,她說要準備水果和糕點。”
話音剛落下,人已經跑遠了。
徐春嬌又坐了回去,“生前牀邊一碗水,勝過死後萬堆灰,生前要是盡到孝心,不去上墳也能有主線的保佑,生前不孝順,人死了就是燒再多的紙也沒有用。”
她話鋒一轉,“要不是老牛頭走得早,桂枝和翠蘭肯定都是孝順孩子,人生短短几十年,只有自己的兒女真正記得自己,等老牛頭這幾個兒女也老了,誰還記得他,桂枝...”
牛桂枝趕緊應了聲,“媽。”
徐春嬌叫人去夜校時順帶通知牛翠蘭回家掃墓。
幾個孩子逛了一圈無趣就想跑,卻又被老太太叫了回去,給了張紙條叫去買東西。
牛桂枝瞧見了也叫孩子買點花椒大料回來,妯娌幾個商量好了清明節要殺一隻雞的。
清單上全是勞改農場那幾個人需要的尋常東西,幾個孩子就能辦好。
牛建國牽頭接了錢,喊了聲‘沒問題’就小旋風似的往外跑。
供銷社就在公社小學旁,清明節又是個不遜色過年的大節日,家家戶戶這兩天幾乎都在冒炊煙,孩子們都是一路聞着香味走的,還順道去了一趟苟宋家。
苟宋瞧見貼着牆角溜達出來,悄聲說:“我媽做饅頭鹼面放多了,氣得滿屋子丟饅頭。”
人還摸了個丟到門口的饅頭吧唧吧唧的喫起來。
孩子小不知道糧食珍貴,做壞了大人心疼的情緒,老牛家幾個孩子撇撇嘴不以爲意,大妞說:“還是我奶好,她做麪食鹼面放多了就說是大鹼饅頭,吃了對身體好,蒸出開花饅頭就說樣子好看,面沒法起來成了實心饅頭就說扛餓。”
幾個孩子連連點頭,奶奶有些菜做得可好吃了,就是麪食做得比較一般,反正他們沒喫過奶奶蒸的正常的饅頭,都是有花樣的。
苟宋就羨慕起來。
屋裏頭苟宋媽不知道爲什麼又和苟宋爸吵起架來,雙方更是撈着鹼面饅頭亂丟。
牛建國進了院子走兩步扯着嗓子喊:“叔叔阿姨,你們別吵了!”
話落假裝摔倒,順勢滾到一個饅頭邊抓起送嘴裏嚼幾下再喊:“哎呀,別吵了,嘴裏不知道堵了什麼說不了話了,別吵了”(嚼嚼嚼嚼嚼)
人還知道換大妞過來喫。
大妞有點放不開,慢吞吞坐下去蹲着也摸起一個,斷斷續續的說:“叔叔阿姨(嚼嚼嚼)大過節的(吐掉沾了泥巴饅頭皮)吵什麼呢(嚼嚼嚼)這饅頭我覺得還行(嚼嚼嚼)”
換到牛建軍和二妞來喫的時候,苟宋不幹了,把小朋友趕出了家門。
牛建國和大妞站門口質問,“你大方一點!”
苟宋也叉腰擋住門口回話,“我只能小方!”
幾個小孩還沒昏頭知道正經事,看完熱鬧直奔供銷社。
供銷社門檻老高了,至少二妞得先邁着一隻小短腿,屁股墩坐在門檻上挪進去,人非要頭一個喊,“我們要飛機大炮!”
供銷社的社員愣了下,“那咋賣啊,回去再問問家長買啥!”
人看見有紙條直接叫拿過來,按着上頭的清單給買齊全了,一個小孩分一點讓摟着,拿熱水瓶塞的時候還特意交代,“回去和大人說,現在熱水瓶塞兩毛八分錢一個,香皂拿的是天鵝牌的,一個是九毛四,還有牙刷是骨把毛刷比較貴,一把五毛錢。”
幾個孩子正吸溜着口水看櫃檯上大玻璃罐子裏的小零嘴,胡亂點頭應了。
親奶奶吩咐直接送到勞改農場去,幾個孩子你追我趕的朝目的地跑,‘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的喊個不停。
勞改農場的人忙迎出來,帶着孩子進去又張羅着整點炒麪喫。
打朝鮮那會,一線戰士主要靠喫炒麪充飢,那會全國有過動員做炒麪的事兒,從南到北就沒有不會做炒麪的。
那玩意也不難,就是曬乾的小麥混少量玉米,炒熟篩去粗砂,然後磨成粉,放點鹽混勻,喫的時候用開水攪拌成泥巴狀。
勞改農場的人給加的是糖,攪開了一個孩子一小碗。
因爲是在院子喫的,路過的孩子梗着脖子看了好幾眼,爲首的忽然喊,“老牛家的,你們祖宗墳被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