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賣米
去年爲了姚紅霞的病賣過一次大米,繞喫的不是商品糧,徐春嬌對米價也知個八九分。
這大米不說賣到兩毛零五分錢,一毛九分二絕對能賣上。
徐春嬌問,“那我要是賣一百斤呢?”
糧站的工作人員眼皮子一夾,“那也是一毛三分八啊,就這個價,愛賣不賣,不賣拉倒,有的是人等着賣呢。”
後頭後的是人排隊,這會也都在探頭探腦的往前看。
糧站工作人員雖然一臉不耐煩卻沒有催促徐春嬌。
她一看就知道不是本地人,口音一點兒也不像,應該是對面海島的,大老遠跑過來賣糧食,保不齊來路正不正呢。
人又捻了捻從徐春嬌手裏接過來的大米。
米是好米,擱普通人家裏都得是給老人孩子熬粥才捨得放呢。
回頭忽悠成功了就內部消化掉。
“老同志,你趕緊做決定把,上哪裏都是一毛三分八釐米,你看看你這米都潮了,看着真是不咋的,而且也不是我們本地的米,本地人不愛喫的。”
那語氣好似糧站願意收購那都是發了大善心的。
徐春嬌也不爭辯,轉身就走。
糧站工作人員沒想老太太年紀大還挺不好忽悠,出聲說:“一毛五分錢吧。”
然而徐春嬌打定主意不在這賣了,走得特別的堅決。
這會糧站工作人員有點兒後悔剛纔應該
先提一毛五分錢,保不齊對方就樂意了呢。
再往上加錢就相當於原價購買,也沒什麼利可賺,只好遺憾的目送人遠去,實在是想要得緊還梗着脖子喊人回來;“哎哎,好商量啊!”
徐春嬌頭回也不回的說:“我拿到別的收購站問一問,價格比你這低再回來。”
然而她其實已經打算去本地的自由市場看看。
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就算去自由市場也不怕撞見熟人,這會最重要的是搜尋會普通話的問一下路。
一個小孩喊着:“她ong我,還拿我的膠擦...”噠噠噠的跑遠了。
路邊有幾個帶紅領巾的學生,其中有人在讀作文,徐春嬌一聽是普通話趕緊往那走。
她沒現場打斷,揹着手站一邊聽。
小姑娘朗聲讀得很有感情,“我爸爸給我買了個風筒,然後我們一起去河邊踩單車,回家立刻去了沖涼房...”
徐春嬌還很認真的翻譯了一下,風筒應該是電吹風機沒錯吧?
還有個孩子在寫數學,費了兩張草稿紙最後得出個十七釐米的爸爸睡在兩百米牀上的結論。
等她比手畫腳的問那幾個孩子本地自由市場在哪裏的時候才知道多慮了。
這地兒的人真好啊,只要你是說的是普通話,就算普通話再燙嘴人家也會堅持接上。
特別是那做算數的小孩,數學都沒整明白就熱情洋溢的要親自帶去自由市場。
徐春嬌靠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話還真就找到了本
地的自由市場。
這種地方一般都在旮沓角落裏,賣什麼的都有相當熱鬧。
徐春嬌用編織袋打掩護從空間裏頭拿出來十斤大米,沒一會就有人上前來問價。
“二十塊錢一百斤,算斤的話一斤兩毛三”
自由市場的買賣就沒有不講價的,所以她故意把價格往高了開。
果然想買糧的一個女同志頓時一副肉疼的模樣,“老同志,你這賣得也太貴了,就便宜點吧,這麼貴不會有人來買的。”
徐春嬌道:“要便宜上糧店買去。”
對方不吱聲了,這種帶清新米香的可遇不可求,比糧店的陳米強不知道多少倍!
人想了想,“一毛一斤,我跟你買一百斤。”
這種毫無誠意的砍價也叫徐春嬌不高興,直接把米袋子掩了起來,“同志,我爲了把這些米運過來冒了很大的風險,真想買就給一個誠意的價格。”
“咋還急眼了呢。”
人一看徐春嬌把米袋子都紮好不讓看了,趕緊解釋,“我兒子過段時間要結婚了,到時候擺酒席肯定需要米,肯定是真心實意的想買。”
徐春嬌虎着臉說:“那你就給個實價,這麼品質的米賣多少我心裏頭有數。”
那女同志好一會沒開腔,最後下決心說:“一毛九,我買五十斤。”又自言自語的嘀咕,到時候整雙蒸飯,五十斤的米應該是夠了的。
徐春嬌同樣也沒有立刻答應,半天后才吐口,“那……行吧!”
話聽着挺勉強,
但零成本的大米能買到這個價,不說撿了個大便宜,倒也是賣了個好價錢。
徐春嬌配合着那女同志把五十斤的大米扛到自行車上,有個中年男人上來搭了把手。
買家騎車都走了人卻不走,笑着問徐春嬌,“老同志,我們做自由市場是有規矩的。”
他指了指揹着手走過的一老頭,“像那個倒賣糧票的,整個自由市場的糧票流通都經過對方的手,拜對方的碼頭。”
人笑呵呵的說:
“這一片流通的大米也要經過我的手,大家都不容易,誰都是想混口飯喫。你放心,我不是壞人。”
“老實跟你說吧,我既然敢說這一片大米都得經我手裏頭就有撂話的底氣,就算投機倒把進去了,人家也頂多是把我叫進去批評一頓,白天進去晚上就能出來。”
徐春嬌不動聲色的聽着
大半天聽不見吱聲,那中年男人問,“老同志,聽不聽得懂?”
徐春嬌順勢用海島話嘰裏呱啦了好一陣。
那中年男人一臉無可奈何的表情,周邊有人笑着打趣,“李志國,你還得到對面去學點方言,不然這生意做不下去。”
又有人接茬,叨叨這年頭投機倒把那都得知識全能,不然還真不行。
徐春嬌默默的聽。
雖然大部分說的粵語,但還有一小部分說的是普通話,徐春嬌東拼西湊能聽個大概。
這就跟以前梨園唱戲要拜碼頭,也就是跟這一片的大佬打個招呼說要來這裏討生活
是一個道理。
這個叫李志國的男人負責流通本地的米麪,也就是想賣糧食的先賣給他,再由着他經過賣給客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