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大事
當然,同一個單位系統還分正式工,大集體和小集體。
就像鐵路局,效益好得能有鐵道醫院,但裏頭還分正式工,大集體和小集體。
處對象的時候,同一個鐵路系統裏頭,男同志不樂意找客運段的女同志,女同志又不樂意找機務段的男同志,裏頭福利待遇都不一樣。
楊桂芹踏進機關食堂都在尋思着賣珍珠霜,還撞見同樣來拿冰棍的宣傳科小幹事那媳婦。
人還主動過來搭話,叨叨發的鹽水冰棍,湊近了關切說:“楊同志,你最近忙啥呢,累壞了吧,瞧着臉蠟黃。”
還想着咋推銷珍珠霜的楊桂芹:“.....”
此時這小媳婦的男人正去往楊桂芹唸叨了許久的先鋒生產隊,也剛好停好自行車。
徐水生插着腰看着欣欣向榮的生產隊。
“同志,這是先鋒生產隊啊?”
徐水生忙點頭說是啊是啊,這是要買油買小零嘴還是買花生油啊。
他還沒有開口,對方樂呵呵的說沒有找錯就行,這兩天市裏頭有領導要下來視察高考各公社下各生產隊的情況,給高考生們鼓鼓勁兒。
“就選了咱們這個地方了,鎮裏頭開會,決定重點到你們生產隊來轉一圈。”人壓低聲音說:“別提前整得太明顯,叫社員們積極點就行,不要過多幹涉,也不要太多刻意的表現
.同志,就你現在這表情就不過關,實在是太僵硬,市裏領導一看一個準。”
人掃視了一圈往遠處一指,“你看那看護孫子的乾淨老太太,就要那種精神面貌,總之就是不要讓市裏頭的領導察覺到咱們是刻意在營造氣氛。”
被人點名做典型的徐春嬌正看着姚家旺拿泥巴壘碉堡。
同隊的孩子手欠,非要登登登的跑過來踩掉家旺的泥巴碉堡。
徐春嬌一個飛踢就把那孩子手裏的地瓜幹給拍飛了。
孩子奶奶不敢說話,誰叫徐老太以前是女壯士,現在是披了個生產隊隊長名頭的女壯士,惹不起的。
遠處看得清清楚楚的幹事;“....”
人走時挺憂愁的,這生產隊民風頗爲彪悍,到時候可別出什麼茬子。
徐水生也怕啊,思前想後先去了一趟公社先彙報了趟領導要來的事兒。
公社領導們如臨大敵。
要知道整個鎮子下頭十幾個公社,竟就入了領導的眼。
徐水生抓着公社書記就去了隊上,指着剛開工的水泥堆和泥巴堆。
要是紅磚不及時批下來,今兒看到啥樣的,回頭領導看到的就是啥樣的。
公社書記一臉沉重的回公社了。
徐水生又麻溜的開了個大會。
都得來,連勞改農場的人都不能缺席。
隊上越忙,勞改農場裏的人越安逸,冷不丁給喊出來開會,把八個人愁得沒開過口。
偏巧大妞學了點中醫,還跟牛建國大度只要咯吱窩夾着土豆或者地
瓜,反正只要硬東西就測把不出脈。
兩小破孩咯吱窩專門夾着土豆去找赤腳醫生。
人家把了左邊摸不到,又去摸右邊,自言自語的叨叨怎麼右邊比左邊還虛呢,兩手換着把脈直到變了臉色,撒腿就去找徐春嬌,撓了半天頭憋出一句,“大妞和建國,不應該還活着啊...”
等兩孩子焉了吧唧的跟在徐春嬌身後去道歉的時候,會都開一半了。
徐水生喊:
“領導具體什麼時候來不知道,當天有什麼流程也不知道,但就是要來。”
“都回家把屋裏屋外掃一掃,五六歲的崽,甭管男的女的也都把褲子穿上...”
領導的話還是得聽的,再說好些社員活到五六十歲,還是頭一回遇到市裏頭的幹部來隊上。
問誰都是還要咋收拾。
鄉下誰的家屋裏屋外都是雜物。
捕魚就得要漁網,曬魚的竹扁,種地就得要農具,什麼扁擔籮筐,糞箕鋤頭,鏟和鐵鍬
養豬養雞,樣樣都有特定的用具。
日常生活還有柴火,收回的稻穀,紅薯,大豆,花生
社員們嗷嗷叫,別看家裏頭亂,但其實他們都知道什麼東西放在哪裏。
什麼都有用,暫時沒有用不知什麼時候就能用上,所以哪個都捨不得扔,房子多了,捨不得扔的東西不能堆外邊,就得放屋子裏,放外邊風吹日曬雨淋的遲早要損壞,所以都要存放房子裏。
幾個和本地人結婚的女知青就很得意的叫社員上
家裏頭看看。
人家有得意的資本,那鐮刀架和鐵杴釘是放在院內柱子上的。
小房屋有掛繩杆,鐮刀鐵杴麻繩都放的整整齊齊,
菜地籽種包,平日裏的小件東西都拿牛皮封皮上寫上名稱,分門別類捆紮在一起,向商店裏貨架櫃一般擺放,很好看。
屋頂柴禾,飼草向堆放的小牆一般很整齊
要擱城裏頭,那還得給傢俱弄個布蓋,各種各樣的布罩子,平日裏買點塑料花裝點裝點,那都是品味啊。
好些社員就呼啦啦的上女知青家裏頭參觀去了。
齊整是齊整,就是喊麻煩的不少。
哪裏有那麼多功夫擺呀!夏天農具隨時都要用,這個沒幹完那個活又急。
還不是隨便一扔,反正在自己院子裏,不丟就行。
大傢伙聚在一起呼啦啦的滿村子亂竄,去人家家裏頭嘮嗑參觀,經過老牛家好幾回了。
老牛家倒是沒湊熱鬧,在別人還沒弄清楚什麼學校在什麼地方,什麼專業學習什麼的時候,老牛家已經在徐春嬌的主持下知道了京都有一個京都大學,牛桂枝要放在第一志願的學校得在京都。
牛桂枝心裏沒有底,她起初原以爲到省裏頭上學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徐春嬌說:“你如果能闖出點小能耐,一代頂兩代,家旺以後就不是地裏刨食的泥腿子,想直接翻三代,那你得有大能耐,這一點咱不強求。”
給說得熱血沸騰的老牛家衆人紛紛叨叨一定沒問題,三
代都對牛桂枝來說都是小意思。
老太太的眼刀子一飛出去,衆人紛紛閉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