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搬空
牛進倉和牛進棚光點頭,難怪親媽要把人喊上,擱他們那能說得那麼體面。
李知青又叨叨了兩句怕家裏早上時間緊,“老太太還吩咐我們這時候才上門,沒有耽誤重要事吧?”
他也不聽回答,末了抽出一張信紙來,“這是牛家被你們砸壞的傢俱....”
人下意識先遞給廠長媳婦,範冬華不肯接。
早在老牛家剛來時她就把保衛科科長瞎子給找來了,這會直給人打眼色。
平日裏可機靈的人今兒就跟一塊木頭似的,氣得人抱臂直翻白眼。
瞎子也眼巴巴的瞅着徐再明,說:“徐廠長,我付出了那麼多,你怎麼說。”
打砸那事可不能抓他來當替罪羊給上頭一個交代吧。
人要是講究點義氣,那他立刻喊兄弟去,不能叫這些鄉下泥腿子動屋裏頭的東西。
有提着菜的肉聯廠職工家屬正上着樓,冒頭卻又縮了回去。
這保衛科的科長說的什麼付出?瞧人三分哀求四分緊張兩份忐忑和一分深情凝視,莫非是那種不能見人的付出。
再看廠長媳婦,鮮少見到人氣得臉紅脖子粗甚至都不帶搭理廠長。
此時全都看向徐廠長的兩道視線,似是叫人做出最後的抉擇!
提着把空心菜的老嬸子示意後頭的人不要擠上來,小聲的描述着場景,略帶上自己
的分析。
那站着的三個陌生人,應該是哪一方找來的幫手。
老嬸子看向牛進倉和牛進鵬,眼神裏盡是詢問?
兄弟兩沒看懂,隨意又敷衍的胡亂點了點頭。
老嬸子便得意了起來。
同樣躲在樓梯口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同志沉默了一會,“還能這樣?”
徐廠長人到中年,不能夠吧!
老嬸子哼哼兩句笑年輕人保守。
想當年還有地主的時候,一地主家的兒子留過洋長得又帥氣,回國以後跟佃戶攪合到一塊了,後來那佃戶結婚生了兒子,有和佃戶的兒子不清不白的攪合了一陣。
以前不流行樣板戲的時候,大戶人家可喜歡請戲班子擱家裏頭唱戲。
還是那個地主家,有一回請了個戲班子唱白蛇傳,那地主兒子陸續收了法海和許仙,那會周圍人都知道。
老嬸子摸了把髮髻,砸吧砸吧嘴感慨如今可是沒有以前放得開咯
徐再明輕咳一聲。
廠子裏已經商量出了個處理結果,保衛科裏是再也沒有瞎子的份了。
開了二十年的肉聯廠,辭退人也是頭一遭,人嘆氣,“算我對不起你...”
廠長媳婦一直聽見有上樓的聲,就是沒見着人,又尋思不是啥光彩的事兒就氣氛威脅三分的勸:“事情鬧大了對誰都沒有好處...”
現場相當精彩,以至於樓梯口的人越來越多,動靜一大就叫門前的幾人察覺到了異樣,紛紛轉頭。
沒戲可看,樓梯前頭的人埋怨後頭老是
擠兌鬧出動靜,後頭也不服氣,不然回頭跟家裏人講今天看了個大熱鬧,但卻講不出是什麼熱鬧來共享,多鬧心啊!
所有人只能帶着揣測上摟的上樓,下摟的下樓,腳步聲竟響了兩三分鐘才清淨。
李知青這幾天打算跟秋玲正式喬遷新居,也就是正兒八經的過日子,如今手裏頭的活兒多得很也想速戰速決,開口道:,“老太太說了,那都是些舊傢俱了,再讓你們賠新的不合適,您們過了目對個數,砸了啥我們纔拿啥。”
末了還指着瞎子,“我們保證不會瞎拿,要是感覺哪一個不對勁可以問問,他砸的他知道。”
徐再明舉着那張紙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幾乎是從牙縫裏頭擠出來一個字:“拿!”
牛家兄弟立馬就去擡這家的牀板。
家裏頭的院子現在還沒有門呢!
這家的牀卻不是單純的木板,也不是鐵架牀,鋪的是棕繃牀,用的好像也不是蒲葉柵子,按下去還怪有彈性的嘞。
範冬華哎呀呀的喊起來,“別下大力碰,碰壞了你賠不起!”
這還是帶彈簧的棕繃牀。
正兒八經的棕繃牀空間是空着的,那會做這彈簧牀從纏彈簧到綁牀墊全是自個手工做的,也就這棕繃面請的手藝人,整張牀花了七八十塊錢呢!
人趕緊指着屋裏頭的大凳,“賠這個!”
牛家兄弟溜達着過去看。
這玩意也叫大凳或者水凳子,老榆木的材質,有一米多長。
夏天小
孩可以躺上頭睡覺,到了飯點的時候就放在院子外頭當喫飯的桌子,還配四個小板凳。
來幫忙的徐家棟就負責撈小板凳。
夫妻兩被擠到了邊角,心疼得不得了。
就這會在搬的立櫃,當時請師傅花了二十天左右打的,收費費就花了三十五塊錢。
還有已經搬走的櫥櫃,設計是斜腿的,每邊還帶條狀線線這都是捷克風格,當時跟傢俱五廠買的‘蜂煌’,真真是正兒八經拿着傢俱票,還有各種條纔買下來的好東西,才用了五年而已。
那會想着用個二三十年的,一般油漆的還不要,用了高漆的,價格還要貴出二十來塊呢!!
清單上沒有的,這老牛家也確實是真不要。
像家裏頭的寫字檯,還有當時花540塊錢買回來的日立12寸黑白電視機,人家就不帶多看一眼的,直奔菜墩去了。
“同志,你家的鍋在哪裏?”李知青道:“老太太說了,你砸了我們家的一個鍋,得賠啊。”
範冬華恍恍惚惚的看着丈夫,一個鍋而已,也要賠嗎?
瞧見人不說話,人這才跺腳帶人出去了。
牛進棚剛從公共廚房回來,提着這家的菜墩子,也問:“你家鍋呢?”
媳婦傷心一晚上了,今什麼都得把這家的鍋拿回去!
但家裏的鍋蓋子還在,所以他可沒拿!
正要鍋呢,又聽屋裏頭牛進倉在喊,“你們家鍋呢,可得賠我們一個鍋啊”,我媳婦交代過得把鍋拿回
去,鍋可不能忘了。”
“.....”
忙活了一個小時,小貨車都給裝滿了。
幾個人搬老徐家的東西竟搬出了豐收般的喜悅,惹得來來去去的人側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