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盤算
人覺得自己男人這回眼界可不高啊,覺得大家似笑非笑的表情來覺得特別符合自己的心情,學着也來了那麼一下,惹得徐水生一邊搓隔壁上的雞皮疙瘩一邊叫人好好說話,別這麼笑,怪嚇人的。
不過人也想明白了,好像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親姑之前說只是不想喫虧啥的果然只是隨便說說而已,果然每一個決定都大有深意!
這時候要是李知青在就叫人寫告示叫晚上留下來開大會。
人不在徐水生也只能自個來了。
傍晚時分,社員會涌入來生產大隊記工分,這會人是最齊全的。
徐水生趁着這個點發話,女人回去做飯去,男人留下來開個大會。
女人們呼啦啦的往外頭走,都嘀咕着肯定是因爲平整土地的事兒唄。
“咱們生產隊要在城裏頭開一個海鮮餐飲店!”
女人們邁出去的腿就又收了回來。
老牛家女人剛纔記工分的時候還嘀咕不留下來開會,都是已經知道的事兒,回家做涼粉喫吧。
芋頭粉又沉澱了兩回,每回三四個小時,總算洗乾淨了還得拿紗布壓實,上頭放草木灰吸水又拿出去曬。
好不容易曬乾了又得磨成細粉纔到做涼粉的步驟。
做芋頭涼粉就跟做簸箕炊一樣,那都是一層一層蒸的,竈臺邊都離不開刃,一下子蒸了事多層。
蒸完了還得放井水裏面納涼一個晚上好定型。
做到後面,當兒媳婦們已經不饞了,全靠着一股反正做都做了,死也要做出來的意志力在支撐。
今兒總算能刨涼粉吃了,這會愣還是放不下生產隊的事兒,沒走成。
其實這年頭生產隊權利大着呢,只要隊長決定的事80%就是板上釘釘,開大會也就是叫社員們提升一下參與感。
打從徐老太貸款整油坊開始,再到貸款買貨車,他們都已經習慣了。
“得多少錢啊?”
有社員問。
柳月梅覺得大傢伙的接受度可比丈夫高多了,
人也是學上癮,又用那種似笑非笑的表情去看徐水生。
徐水生這會看着會計呢。
緊急來活了的會計已經罵咧半天了,說下輩子再當會計就是狗,徐家姑侄一張嘴,他劈八瓣都不夠忙活的。
但人好歹還是給捋出了個清單。
首先就得看是請國營建築隊還是自個來了。
那肯定是自己來啊,社員們議論紛紛,沼氣池都建設過了,水泥地也自己鋪的,還用花那錢嗎?
做沼氣池和鋪水泥地那會聽說過一些風聲,請個泥木工啥一天是七毛三分錢,還得管三頓飯
這麼多人呢,請人是不可能請人的!
徐水生叫會計不用在建築上往大了算,老太太已經在城裏物色好地了,就在勝利合作飲食社旁邊,“水仙還給人做過飯”
這麼一說所有人就都明白了。
想要開餐館,首先要考慮的便是開餐館的位置,位置的好壞對生意的興隆與否來說太重要了,所以必須得選個好位置才能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就跟他們到黑市上賣柴火一樣,一般中間的最好
太前了人家想着後頭還有好的,比一比質量和價格再買。
太后的人家也不樂意走,一般再打聽個兩三家就差不多了,對外做生意估摸着也是一樣的。
本地比較信任神鬼,起初還有些社員不太樂意,可又想着少花一點是一點,倒也是沒有鬧騰起來。
會計也看過那地方,不扒了重建而只是修繕的話,按着一塊磚頭1分錢,一噸水泥56塊錢
刷牆的話生產隊自己整點生石灰泡水,回頭去掉石灰渣渣,庵後按照比例把食鹽化成水加到石灰漿裏頭也就成了,頂多再買點煤球,這玩意別看烏漆嘛黑的,拿來兌着一起刷牆,牆面能更白。
每公斤的生石灰大概能刷兩到三平方米,每平方米材料費大概四五毛錢。
生石灰刷牆還能吸潮,但缺點就是會掉面,就是乾燥以後扣下來那都是一塊塊的,人往上頭一蹭也得白一片。
到時候還得搞點麪漿。
也可以自己弄,拿火鹼水把白麪打成漿,好處就是不掉面,而且也好刷,總之這筆錢少不了。
之前建廁所,建沼氣池,建油坊都在嗷嗷叫着要省錢,老會計爲了省錢沒少找法子,愣是整得一身的本事,人不由得氣再次腹誹下輩子不當會計,嘩啦啦的打着算盤說五百塊左右差不多了。
“那地兒放三十張桌凳不是問題。”
那房子都自己修繕了,桌椅還能叫別人幹麼,誰家還沒有個能做木工的男人了。
生產隊裏有幾個木工特別出差的社員,莫名其妙的長了一回臉。
木料得到國營林場買。
老會計又開了口,“如果是量大一般就是按每立方米來算,一立方米價格大概四53塊錢左右。”
這年頭木料習慣這麼算,就好像誰家有一顆果樹成熟了,出個兩塊錢三個塊錢的,今年這棵果樹上的果子就都能包圓了。
說貴的還是有。
老會計就罵人:“人家三十年一個輪伐期,你當樹今天種明天長嗎,免費送你要不要?”
社員們眨巴着眼問:“可以嗎?”
老會計就罵得更兇了。
先鋒生產隊的社員們也不還嘴,捱罵了就靜靜聽着。
老會計心情好一點了就死心塌地的想着怎麼省錢了。
要麼就是到城裏轉悠轉悠,能等到市政安排人切割死樹回收很便宜,做個桌椅啥的夠了。
要麼就是到房管局看看。
人家拆房修房子的舊門框,破門檻子啥的也能要到,挑挑揀揀的看着用吧。
扣扣搜搜的社員們喊着‘就這樣麼辦!’
老會計把賬本合上了,跟徐水生商量着要不就一步步的算吧,先把建材還有桌椅落實到位,鍋碗瓢盆啥的後續算也沒事,就衝一個生產隊全部都是摳搜人,應該不會超支的。
徐水生尋思行吧,又想着李知青跟牛進棚怎麼還沒回來,回頭需要他們的地兒多了去了。
也有好些社員叨叨着貨車的貸款啥時候能還清來着,想到車子也想到了牛進棚。
甚至今兒喫涼粉的老牛家都得嘴几几句,桂枝和牛進家那是遠門沒法子,就牛進鵬要是在家也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