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做鴨鴨
而且遠在京都的徐老太早就拋在腦後,壓根沒想起來。
畢竟也不是頭一回見報了。
大學現在也是暑假,不過回老家的學生不多,畢竟回去一趟光是路費就夠嗆,那筆錢留下來當伙食費能喫挺久的呢。
老太太手裏頭有閒錢,各種糧票也不少,來到大城市簡直就是享受。
一個地真是有一個地的特色喫法。
比如那豌豆黃就是頭一回見。
甜口的,說是把去皮的豌豆拿高壓鍋蒸成沙,打細了以後上鍋熬以後再加糖。
老太太領着外孫閨女喫過幾次。
挺普通的小喫,好些個投機倒把的小販在賣。
有些往豌豆黃裏面加瓊脂或者魚膠,口感就Q彈一些。
啥都不加則綿細。
那驢打滾也好喫,起初瞧着就是豆沙還不多高看一眼,來來回回聽本地人說‘宣騰’,後來一打聽說是蓬鬆柔軟還不硬的意思,反正是好話。
徐老太也喫上了。
豆麪一點都不苦還,軟乎還不粘扣,就是這年頭的人缺糖,整得老甜老甜了。
椰蓉卷和黃米麪火燒也沒有落下。
那黃米麪的火燒裏頭放紅小豆,炸糕裏頭包的也是豆沙,惹得於磊總是嚷嚷跟海島的煎堆一樣。
那玩意也是費炸出來的空心小球,裏頭可以放椰絲跟花生,也可以放豆沙,末了還得撒白芝麻。
京都這些個甜口的小喫特別夯實,愣是把老太太給喫得消化不良和生膩,又頭一回接觸了酸梅湯。
雖然就是烏梅,陳皮,甘草,山楂,冰糖加桂花,但涼絲絲甜滋滋的。
負責冷飲部的小姑娘說這才哪到哪,芝麻糊,八寶去溼粥,臭草綠豆沙,杏仁茶,甜湯丸,奶酪啥的,多着呢。
就因爲都是甜兮兮還黏糊糊的東西,老太太還牙疼了一回。
原主半輩子沒刷過牙,牙愣是不掉一顆沒壞一顆。
牙齒好不好真是看命。
徐春嬌來了以後早中晚的刷,居然給整牙疼了,鬱悶了小半天。
牛桂枝好歹呆小半年了,知道東安市場有給人看牙的。
這年頭補牙的材料是銀汞,做成假牙也是銀汞假牙。
一顆假牙幾塊錢不算便宜,滿口假牙接近三十塊錢,也就是小鎮上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
老太太嫌棄補牙的材料醜沒看上,清湯寡水的吃了一天好多了。
人也不盯着這些個小喫,一聽大雜院的說北京烤鴨纔是真絕色就惦記上了。
牛桂枝來了半年多了,也就是老太太來了以後纔跟着吃了不少好東西。
全聚德她聽說過,有學生七八個人去喫一頓,聽說有烤鴨有海蔘,其他的菜不知道,最後結賬是三十多塊錢。
還不是單個飯館子貴,東四那有個青海餐廳,宮保肉丁得賣八毛多一份。
反正她不捨得,路過都不帶多看一眼,怕看看也收錢。
老太太就不一樣了,飯點的時候揹着手溜達着進的烤鴨店大門。
有菜單。
招牌菜一隻烤鴨八塊錢。
也有紅燒海蔘五塊一份,甚至比豬肉和魚蝦海味做的菜要貴一些,看得徐老太很沉默。
海蔘在海島....不值錢的啊.....漚肥用的啊.....沒多少人喫的啊
人家聽出來她們帶口音還問了是哪的人。
一行三人含糊着就是不可能透露。
不爲別的,這幾天一說是海島人,上到國營飯館下到集體飯店統一了給他們推薦魚蝦,末了還得讓他們點評下是家鄉的魚好喫還是他們這兒的魚好喫。
徐老太點了烤鴨,還可以選鴨子。
別的桌子還點米粉,兩毛錢一斤拿盆裝。
徐春嬌看這一桌老的老,小的小,胃口都不大沒點,要了個一毛錢的炒青菜,六毛錢一碗的鴨骨頭湯。
於磊和牛桂枝都不帶吭氣點評的,主打一個點啥喫啥。
只有牛桂枝心疼一毛錢點了個炒青菜,青菜便宜的時候幾分錢就幾斤了,反正她覺得花錢點青菜比花錢點頭還奢侈,所以對能坦蕩花錢的親媽就多了幾分羨慕。
老太太點一盤蘿蔔解膩的時才叫牛桂枝真真沒想到。
還不便宜呦,一盤好幾毛錢。
牛桂枝還尋思可能是啥複雜做法,畢竟一塊錢能買六十斤的蘿蔔,這幾毛錢一盤的蘿蔔怎麼着都得雕個花吧
等端上來一瞧就是蘿蔔,切成了片片澆的野山椒汁。
要說特別的,就是這蘿蔔是紅色的芯。
牛桂枝開春時見過這種蘿蔔,跟老太太叨叨叫心裏美,皮是青色的,幹喫是微辣微甜,主要是脆。
海島沒有生喫蘿蔔的習慣,沒得喫的時候頂多喫一喫胡蘿蔔。
牛桂枝還想起來見着過淺黃色的蘿蔔,那個也能生喫,而且有甜味,驚得老太太死活要搞兩顆回去種種。
鴨子一上來,就都閉上了嘴。
羊城也有燒鴨,徐春嬌這回也帶於磊喫過。
都是鴨子,口味還是有差別。
京都烤鴨離不開甜麪醬,喫的是酥脆的鴨皮的油脂香,但是跟着荷葉餅甜麪醬黃瓜蔥絲一塊進嘴就有點像在喫小喫。
同時上桌的還有一小盤白砂糖,說是鴨皮沾糖喫也頂呱呱。
這話不假,反正老太太卷着麪皮喫的還沒說啥,烤鴨的鴨皮沾了點糖香迷糊,就跟海島的烤乳豬沾白砂糖保準一喫一個不吱聲是一樣的。
羊城燒鴨喫法就很實在,主要是滷香,而且皮有汁水也很香。
要說羊城燒鴨更香的,是羊城的燒鵝,用的事果木,光是成本就高一點點。
徐春嬌空間裏已經藏着好幾只了,留着回去慢慢喫。
這北京烤鴨,人也尋思着入鄉隨俗,定然是要找機會陸陸續續帶幾隻走。
於磊大朋友也滿腦子都是鴨子。
人生頭一回一頓喫一隻鴨子,奢華得叫人記憶深刻。
正是長身子骨的時候,鴨子又特別好喫,人只恨嘴巴還得嚼浪費時間。
走出飯店時,人的笑容都帶着夢幻。
牛桂枝租房的小屋子就挨着學校,最近惦記着家裏頭怕於磊不適應肯定要時常打電話,先朝那溜達的。
收發室還真接着了一通,對方留了話讓回撥,說會一直擱電話亭裏頭等着。
也留了名字,是林會計。
於磊也許久沒聽見親奶奶的聲音了,等着回撥後第一個拿了話筒喊了聲奶奶。
他今兒真是太快樂了
烤鴨簡直是這個世界最好喫的東西,他要是會做的話,就天天做給身邊的人喫,叫大家喫得笑哈哈。
孩子越想越覺得理想越大,率先跟林會計透了心聲:“奶奶,以後我要做鴨!”
從舊社會裏過來,還真就知道某種特殊職業的林會計一接電話,天都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