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啓航啦
城裏頭家家戶戶門口幾乎都會掛個木頭箱子,要麼就是訂牛奶,要麼就是訂報紙雜誌啥的,平日裏來信也放裏頭
“怎麼不往家裏頭寄”黃水仙忙接過來,一目十行又交給大兒子,“你爸說啥了,快給媽念一念。”
她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看不懂,這會心裏頭還想着丈夫往這寄幹嘛,那回頭她不還得拿回去給老太太麼,多跑一趟!
牛建國抖開信大聲念:“爸說了你晚上睡覺踢被子,叫我們兩不要睡那麼死,記得給你蓋被子。”
統共也就幾百來字,都是叮囑兄弟兩多幫忙乾點家務活,不要氣媽,幫忙蓋被子啥啥啥,就是一家四口零碎的事。
黃水仙心裏頭像吃了蜜,假模假樣的叨叨浪費郵票錢,又沒什麼大事巴拉巴拉,然後哼着歌趕緊去做飯,轉移話題非要牛進棚留下來一起喫飯
這麼一耽誤,牛進棚再回家就晚了。
雖然老太太回來了,但人晚上無論忙多晚,除非給領導開夜車了,否則都得回家看看。
晚上路不好走,牛進棚到家都九點了。
大妞和二妞沒睡,還給留了飯,一看就不是剩菜,是開始喫時分撥出來的。
姐妹兩的哈欠一個打得比一個響亮。
牛進棚讓兩孩子趕緊睡去
他也就是這麼一說,等把菜放進菜罩子裏再溜達到姐妹兩房前看一眼,前後不過是五六分鐘,兩孩子已經睡着了。
牛進棚給姐妹兩蓋被子,大妞忽然驚坐起,喊了一句‘光復漢室!’又躺下睡了。
當爸的把孩子手邊小人書給放好,躡手躡腳的出了門回自己那屋。
姚紅霞走後,他也沒去老姚家把以前的傢俱搬回來。
開春的時候倒是妹夫於亮東幫了一把,拿到了傢俱批條買了張木牀,這家給個桌子,那家給個板凳,屋裏頭也算是有個樣了。
人就點個盞油燈。
燈罩用了好些年了,燈壁薰得黑不溜秋,挺影響光亮。
這玩意也不貴,八九年來都是六分錢一個
玻璃製品,算是易碎品,誰家都是摔壞了才換新的,影不影響亮光無所謂。
四周很安靜,所以後邊地震棚子有動靜,牛進棚一下就能察覺。
他看到二妞揉着眼睛,鞋子都穿反了,歪歪扭扭的拐進竈房裏面找水喝,再迷迷瞪瞪的回屋。
牛進棚有點印象,這孩子睡到半夜總是會渴醒。
以前也瞧見過一兩回,到現在這習慣還是沒掰正,也纔想起來兩孩子偶爾在荒屋那裏過夜時,老太太經常把暖水壺放牀邊。
他也去提暖水壺,空的
燒個水也快,但人又怕小孩等會要起牀喝水,就用兩個杯子來回倒騰了一杯溫水,輕輕放桌子上,這才關了房門。
打從老太太喊練字開始,牛進棚就過上了凌晨一點後才睡的生活,愣是給熬出了黑眼圈啊。
人都習慣了,但隔天瞅着自家表哥眼下毫不遜色的烏青卻是嚇了一跳。
他可以確定,昨天見面的時候還沒有吧。
徐水生一晚上沒睡,興奮的
時間緊任務重,昨晚上隊幹部們都沒怎麼睡,商量了小半宿今早的集體海釣。
比如船位的分配,再比如新海域的開發。
也不是瞎轉悠,近海區的釣石斑魚,肯定還得時礁石羣。
要是能碰見沉船地,那百分百有石斑魚,那玩意最喜歡沉船了。
昨晚上擬定了幾個新海域的釣位,其中就有兩個沉船地點
隊幹部喝了幾茶缸子的水,直喝得人人今早上都水腫。
整個公社旗下生產隊所有能出租的漁船都叫先鋒生產隊給租賃來了。
都是頭一回幹這事,也都是摸索這乾的,幾乎沒啥條件,一手交錢一手交船,想怎麼搞就這麼搞。
每弄回來一艘船,徐水生都叫人拿生漆寫上‘先鋒生產隊’幾個字。
想到海面上一溜煙全是先鋒生產隊的船,徐水生就能笑成翹嘴。
要知道每一個生產隊都有自己開船風格。
海面上也會堵船,而且還不是一兩次。
比如說有些生產隊的漁業組最喜歡弄貪喫蛇隊形,首尾相連,一連起來就是七八條,可擋道了,開起來比平時慢很多,一個小時能到的地方得開兩個小時,浪費柴油。
還有一些盯梢型的船,你不追,他能順着海中間走,你追過他,無論走得多可靠邊,都要盯着你一塊走,然後就出現了船吸現象。
說白了就是朝同一個方向開得很快的兩艘船,內側的水流比外側快,就好像有兩隻無形的手把兩隻船擠在一塊。
一出現船吸,怎麼打方向盤都沒有,情況嚴重的話還會發生側翻。
海面上還會碰見漁船左右開弓的,左邊漁船,右邊漁網,典型大海是我家,隨便開管別人去死。
還有星星之火隊形,就是時不時冒出來一條。
半屏隊形,專門夾在大船和小船中間。
反正漁船在海面上事兒也多着呢。
想到當下先鋒生產隊終於靠數量成爲海上霸王,徐水生忍不住仰天大笑。
笑聲忽然戛然而止。
徐水生神色三分疑惑七分驚恐,來不及和旁人說,託着着下巴流着口水朝一路奔騰而去。
社員們都在發魚竿了。
好壞都有人拿,哪怕是釣魚老手,拿到竹竿做的魚鉤也沒啥意見。
都知道釣魚這事玄乎得很,運氣好像比技術重要得多。
技術再好運氣不傍身沒魚釣也白搭,運氣好的話沒技術魚也會自己跳上來。
就好像新手幾乎都有新手保護期,很大概率會釣到大魚或者豐收,等這一個階段過了,再想釣到大魚就難了。
所以今兒出海的社員新老手都有。
都在碼頭集合了還沒等來徐水生。
今天沒人還不行
昨晚上商量好了,今天走的是鴨子趕隊形態,三艘大船在前邊,一串小船跟在後頭。
大船是領航船,徐水生得在領航船裏。
沒人找得着人,把老太太給找來了。
姑侄兩倒是路上遇見了,外加生產隊赤腳醫生。
人一直叨叨叨以前幾脫臼過一次,叫要注意要注意就是不當心,往後習慣性脫臼咋辦。
徐春嬌說不至於吧,才兩次
赤腳醫生更生氣了,剛纔一來他已經掰好了,叫人今天不好張大嘴,結果人打了個哈欠又給脫臼了一次,喜提習慣性脫臼沒跑了。
老太太若有所思的看了赤腳醫生一眼。
打個哈欠都能脫臼的程度,那海上脫臼了怎麼辦
那麼多人集體海釣,主事的說不了話不就亂套了嗎。
饒不爲了大侄子,配個醫生用不上最好,萬一有用上的時候呢。
等姑侄兩到現場以後,赤腳醫生苦兮兮的站了站到隊伍裏頭,喊自家媳婦不用做自己的飯了,今天的他即將遠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