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外嫁女
瞧見家裏來長輩了還得解釋一句剛洗了頭,擱房間裏擦頭髮呢,免得大人心裏邊兒不痛快,還以爲他怠慢了呢。
對方顯然心思在別處,直叨叨沒事兒,咱們都是個人家人兒。
“就是呀,都是家裏人,不說兩家話。”
柳月梅喊兒子燒點水去
家裏來客人第一步,時刻燒着水總是沒錯的。
大妞二妞連帶着狗宋跟着擠進竈房裏。
姐妹兩今天燒一天的水了,也不在乎多燒一回,讓表哥先擦頭髮。
天氣冷,瞧人雞皮疙瘩肉眼可見的都激起來了....。
徐家棟跟弟弟妹妹們嘮嗑,遲早得買一個電吹風。
之前上學時在同學家見過,電吹風屁股特別大,還帶加熱功能,可以放香薰片,就是用久了又受潮,啓動後隨機噴火…
他手裏頭倒是存了點錢,只有熱風沒有冷風的那種電吹風十幾塊錢,雖然說瓦數小就跟用嘴吹似的,但好歹也是電吹風啊。
親媽不讓,說浪費電。
唉,現在逢年過節別人家送來喫的喝的,都得先問問親媽能不能喫,一點自主權都沒有。
“家裏有沒有人?”
幾個孩子探頭看,那郵遞員咋又繞回來了呢。
人家叨叨落了個包裹單,鵬城寄過來的,記得及時去取。
這年頭包裹單會寫明寄啥啥啥,郵遞員還多瞄了一眼,“是電吹風,兩個。
大妞二妞和苟宋一個猛回頭瞪着自家表哥。
徐家棟嘴裏叨叨只是巧合,心裏默唸:老爺天啊…..來個對象….來個好看的對象…
二妞往竈膛裏填柴火,問:“是要最小火嗎?”
家家戶戶不是煮一頓飯就起一次火,一般都是中午做完飯後封火,等到下午要做飯的時候直接把火打開。
雖然火力不是最猛的,但完全能蒸熟米飯。
等米飯熟了,火力也完全上來了,往裏頭搪塞點柴火就能旺火炒菜。
而且現在天氣冷,晚飯過後還得繼續封火,直到晚上洗漱完。
所以二妞得問一問是不是保持最小火。
大妞坐二妞左邊,正豎着耳朵聽外頭的動靜,想着是不是奶奶寄回來的電吹風,心不在焉的反問,“什麼小夥?”
苟宋坐二妞右邊靠牆的地方,聽外頭小道消息還更費勁點,詫異回頭:“誰睡小夥?”
二妞一臉平靜的讓兩人出去外面聽吧,她一個人燒水就行了,別來礙眼…
外頭談話暫時也被打斷,這會正瞅着寄件地址呢
也不認識啊…
那當表叔的就得問問是不是徐老太。
徐水生不答反問:“老叔,咋就忽然想到要修祠堂了呢。”
以前這也是不允許的,形勢最嚴峻的時候見一個砸一個,現在一個個膽子真是見漲。
“還能有啥想法,就是想給老祖宗爭光,咱們老徐家日子好了,是不是也得讓老祖宗看看?”
“修祠堂是做功德,是好事。”
“咱不能忘根啊,幾千年來都是這樣傳承的,好叫後代敬仰祖先,弘揚祖德,也懂得感恩。”
徐水生沉吟着,問問具體章程
來人搓搓手,“要麼咱們就弄兩祠堂,一個是咱們老徐家的,只有血緣才能用,另一個大一點的全村都供着”
“出的錢按人頭來收,各家看各家情況出錢,那些只要結了婚或者外嫁女,出多少都是心意。”
對方拿出張紙來,上頭已經寫上了好幾個外嫁女的名字,姓甚名誰,出了多少錢。
五塊的也有,十塊錢的也有。
已經說好了,到時候每天刷新捐款人數。
大妞和苟宋踱步去看名單。
好幾個外嫁女的名字都不認識,孩子就得追問幾句這是誰誰誰。
當老叔的也說不出來,叨叨沒印象。
大妞幽幽的說:“人家出了錢,你連人家長啥樣都沒記住。”
這話說的,是光耀門楣的好事啊。
大妞懂了,也就是說出嫁的女兒出錢修祠堂,漲的是父兄弟的臉面唄。
老叔這會倒是贊同了,自家父兄在宗族裏頭立得住,外嫁女也風光啊。
大妞腦筋忽然清明瞭,“我奶也已經嫁出去好多年了,她也得出錢修祠堂嗎?”
徐家當老叔的笑呵呵的:“說:“光宗耀祖的事情,出得多祖宗保佑得也多。”
苟宋麻溜接上:“那你把徐奶奶的份都出上,老祖宗就能雙倍保護你們家。”
大妞也說:“再把我表叔家的份也初上,超級加倍的保護你們家。”
兩大孩子暗地裏偷偷擊掌。
徐家棟也叨叨:“我沒感受過老祖宗保佑,至少我們家都是靠我姑奶奶拉拔起來的。”
柳月梅心裏頭也不樂意
以他男人在生產隊上的地位,錢出少了還不行,事情幹少了也不行,簡直就是出力不討好的事。
這幾個人也就趁着老太太不在家纔敢提這茬。
修祠堂需要錢的時候就把外嫁女給算進去,但外嫁女不能上族譜,又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哪能這樣算呢?
不說別的,出嫁的女兒不能分村裏的土地,大事上沒有女人說話的份。
祠堂修好了倒是能進,但要求也多,比如女人身體不利索的那幾天就不能進,需要祭祀的時候女人也沒份。
外嫁女出錢修祠堂無非是讓自己父兄輩得了大便宜的臉面有光啊,
就像大妞剛纔問的,人家可能連她們叫啥名字長啥樣都不知道呢。
徐水生到底還是開了口,“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還回來參與孃家的事情,會壞了孃家的風水福分,哪怕我姑現在從自己腰包裏掏錢,那也是老牛家的,和老徐家沒關係,哪怕一分一釐都是別人家的,會被別人笑話咱們老徐家氣數是不是要到頭了,修繕祠堂還要用外姓人的錢,而且會壞了族羣的運勢,這是對祖宗的不敬,殃及兄弟後人可是多大的罪過啊..”
薅親姑的羊毛,當他這親侄子是死的嗎?
直到老叔走出老徐家的大門,都還沒能從出嫁的女兒在修祠堂上不該出錢的話題裏掙脫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