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華夏金文 作者:未知 ,最快更新全能小中醫最新章節! “亂來?” 聽到秦越這急吼吼的話,岑菲臉上終於抹過一絲得意的笑:“你怕什麼,我不過就是做一些急救的準備,又沒有說直接電你。這有什麼不對嗎?” 呃…… 秦越歪了歪嘴巴,無語了。 岑菲所謂的上電的確還真是手術應該有的準備,尤其對他這種心跳出現紊亂。 別說岑菲,就算是他秦越遇到類似的病症的病人,哪怕他是學中醫的,說不得也需要這樣的醫療器械做輔助。 他秦越是學中醫的,不過本質上也只是一名醫者,並不是中醫的衛道士。西醫有用的東西,他非但不會排斥,而且還是會善加利用的。畢竟在醫學院呆了幾年,他中醫的治療手段還是靠着靈樞真經和太爺爺從小的教導,從學校學到的知識對他沒有格外的長進。倒是因爲如今醫學院的教學已經在儘量削減中醫與西醫的隔閡,秦越基本的西醫治療手段不說相當精通,但是起碼在一家普通的醫院裏面對病人做急救,還是夠用的。 岑菲叫護士準備的東西,是心臟除顫器。那怕是普通人對急救室裏面醫療設備最熟悉的了。 但凡是個涉及到急救方面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總會出來露那麼兩下臉。“啪啪”兩下,一個原本已經進入重度休克的病人,很快就會神奇地甦醒過來。 然後心電圖上區域停止的曲線,也會陡然跳動。 但是! 但是那可是對於休克昏迷的病人,他秦越現在明明已經從昏迷中醒了過來,爲什麼還要那個啊! 甚至秦越理論上都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急救室裏面,這裏原本就是要對生命垂危的病人進行搶救的地方。他秦越被送過來的時候,的確是看起來已經不省人事,然而現在不是啊! 秦越用力捂着胸口,還在隱隱作痛,不過此刻卻沒有剛纔在樓下那麼急迫了。 只是有的東西,他不想跟岑菲細說,用眼神瞄了瞄岑清泉。岑老頭跟他還是很熟悉的,並且有的東西不用多說,岑清泉比他明白。 此刻秦越體內什麼狀況,怕是老頭子比秦越自己都清楚。 因爲此刻秦越手腕上已經套着一個奇怪的手串,上面用金文刻着奇怪的紋路,也許是被岑老頭盤了太多年,上面的刻痕已經不那麼清楚了。不過秦越剛進來疼得渾身發顫的時候,岑清泉只是稍微檢查一下,立刻就給秦越套上了這個。 頓時一股淡淡的暗香襲攝過來,秦越瞬間感覺神志清明瞭不少。甚至於心脈中蟲蟻齧咬的劇痛也一下子緩解了不少。 此刻只是感覺心脈中有種非常詭異的顫動,心理上感覺陣陣發寒,但是肉體上已經可以完全承受得住。 這個東西,秦越認識。 上一次在鄭家給鄭觀泰複診的時候,秦越原本是給鄭老頭拔除體內的毒素,可是居然沒想到弄出了那許多噁心的毒蠱。那毒蠱非常兇猛,直接就對秦越進行反噬。 雖然那些毒蠱沒來得及侵入秦越的體脈,便被靈樞真氣震殺,但是毒蠱貿然出體,反噬秦越不成,自然要重新順着來路重新佔據鄭觀泰的體脈。當時岑清泉就是祭出了這詭異的手串,竟然一下子就將那些毒蠱給搞定了。 這玩意兒……真的很不簡單! 上面的刻紋,秦越具體的倒是不認識,但是那是什麼東西,他卻不是完全不懂。 那一回在鄭老家裏面,岑清泉這個小氣鬼快速地就收了起來,活像是生怕又被秦越據爲己有似的。那怎麼可能嘛,秦越就不是那種人。就算要,起碼也得徵得別人的東西嘛。 看看,這次岑老頭還不是自己乖乖給老夫套上了? 秦越瞄向岑清泉,暗示一些什麼的時候,嘴角卻已經微微歪了歪,上揚起來。 手串上的東西,他算是辨認除了一些大概。 這上面還真不是一般的紋路,居然是金文! 金文,可不是華夏古代的金王朝的文字。 但凡對考古,或者說……古董吧,有那麼一點兒研究的,都知道這種東西其實涉及到華夏文明的源頭。 這可是比甲骨文還要早的文字,近乎於圖形與文字之間的一種形式。而且歷代考古中都極爲罕見。 因爲…… 金文在考古中的意義,比較敏感,在學界還沒有一個絕對明確的論斷。國外的考古界也對此諱莫如深,不過華夏近代考古界搞得一系列工程對金文已經有了論斷。 從文明的傳承上看,金文明顯是甲骨文的上一代文明的官方文字。甚至有人認爲,甲骨文根本就是金文的簡化版。 也就是說,金文以華夏考古的眼光看,基本可以斷定爲華夏上古王朝商朝的上一代王朝的文字。 商朝的上一代王朝是什麼? 自然就是夏朝。 如今普遍推廣的是,華夏古文明最早的成型文字是甲骨文,雖然金文的研究已經很多,但是因爲比甲骨文繁複很多,考古出土資料也很少,基本上還是大片的空白,所以官方並沒有廣泛宣傳。 不過,這確實華夏考古工作者極爲重視的東西。 因爲國外的考古學界給華夏文明的認定,華夏王朝最早定在商朝,之前的都沒有被認定爲成型的王朝。 等於說,華夏幾千年傳承有序的王朝列表裏面,被認爲王朝始祖的夏朝,別人壓根兒就不承認。 夏的存在,毋庸置疑,只是夏算不算一個王朝,華夏考古學界暫時也只能打半個問號,有人認爲是,有人覺得不算。而世界普遍的觀點是不算。 華夏中國王朝文明,在大量商朝文物證據,譬如司母戊鼎這樣的東西出土前,甚至都是不被認可的。只有商朝大量青銅器,還有上面留下的甲骨祭文鐵證出現,華夏王朝文明認定纔會推展到了三千多年。 而華夏人自己認定的夏王朝一千六百多年,是不算的。 所以華夏傳承的所謂上下五千年,一直是各界考古人士心頭的一根刺。說起來,簡直就好像咱們華夏自己吹噓的一般。 原因就是現代王朝文明的認定,被西方定下了三個標杆。一個自然是具備一定規模的城邦,這個是肯定的。上古部落存在肯定很久遠,總不能把山頂洞人選一個首領也算作是個王朝。 可這並不構成障礙,華夏考古確實出土了不少具備極大規模的遺址,足以證明商代之前華夏早已存在巨大規模的城邦,王權統治中心。 另外兩個核心元素就是文字,跟青銅器。 華夏國之重器很多,但是第一國寶基本上沒有疑問,司母戊鼎。 爲什麼? 因爲司母戊鼎是精美至極,並且保存完整的青銅器物,上面清晰留下了商朝王權譜系的記載文字,這一點是任何人否定不了,推翻不了的鐵證。 在出土的那一刻,直接就將華夏文明直接向前推了近乎兩千年。 而華夏文明的出土證據,就是缺少了這兩樣。或者說缺少了兩件東西同時出現的證物。 金文也出現在過青銅器上,不過卻都是出現在商代早起的青銅祭器。商朝跨越幾百年,後期的時候金文已經消失不見,代之以簡略很多的甲骨文。 可以說,甲骨文其實是華夏文明最早起的簡體字。 而被認定爲夏朝時代的遺址中出現過金文,也出現過一些零散的青銅器物,卻沒有類似司母戊鼎這樣商代出土的文字與青銅器結合的典型器物。 雖然,秦越也不是搞考古的,但是畢竟這些也涉及到華夏文明的源頭,他所傳承的中醫同樣也在當代遭遇了類似的困境。當然問題各有不同,可卻也是華夏文明經過幾百年動盪之後所面臨的同性質問題。 那就是華夏古國,向來將自己定位爲泱泱大國。一個國家的強盛必然引來對自身的認同感,這事關的方面太多了。 所謂文化輸出,也是戰後大舉復甦的華夏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個國家強大與否,人民自信與否,並不是經濟發不發達,軍事搶不強大能不能自保那麼簡單。那只是最基礎的基礎,華夏已經到了重新站上頂尖舞臺的時刻。 而此刻的出現在秦越手腕上的這個手串,上面的金文,意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