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前線的難題
這家人說會話,那家人聊幾句,就鬧了一上午。
孫天香逮着葉雪英更衣的時間,竊笑着私下問:“昨晚,我哥表現怎麼樣?”
葉雪英呸了她一臉,說:“要給你在德國骨科訂個牀位嗎?”
孫天香不甘示弱,說:“你敢訂我就敢去,誰怕誰啊?”
葉雪英無語了,說:“省省吧,別惦記着你哥了。趕快找個歪瓜裂棗嫁了吧!”
“切,我纔不要。本公主還沒玩夠,再玩個十年再說。”
“行,你好好玩。”
兩人鬥了會嘴,又攜手出去應酬客人。
寧王夫妻坐在高堂上看着,心中喜悅。他們對葉雪英目前還是滿意的,看着就覺得親切,和氣大方,處處得體。最難得的是,她不但與兒子相處不錯,與女兒相處更是默契。
嗯,她開着完美級禮儀,完美級交際和完美級的天媚術呢。
誰看着她,都覺得她是頂好的。
中午家宴上,葉雪英看到排練好的極樂淨土了。
孫維看着場上的舞蹈,卻不由想起葉雪英跳舞的樣子,轉頭看去,卻見她正與妹妹咬耳朵。孫天香正跟葉雪英彙報,今晚就要在廣場的屏幕上播出這舞蹈。講完舞蹈的事,孫天香邀請嫂嫂擔任女校的名譽校長,請她去上劍術課。
葉雪英閒着沒事,就答應了當校長的事,答應了每週去上兩節課。
在寧王府混了一天,葉雪英跟着孫維回了皇宮。
晚上,兩人照舊各自上班。
周興和小德子等貼身太監,看着都醉醉的。
麻蛋,皇上的新婚跟我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這婚到底是結了還是沒結?
次日早上,葉雪英跟孫維商量回門的事。按理新婚三日後,新婚夫妻應當到新娘的孃家回門的。
但以吳皇的身份,這事就不可能了。
陳國太遠,陳婉也不方便回去。
吳皇派了個欽差代表他去,兩人商量的主要是禮物的事。
葉雪英無所謂啊,隨便孫維選什麼禮物。孫維正要行節儉的事,這禮備得就有點薄。
見葉雪英全不介意,他心中就感動了。
吳皇在坤寧宮住了幾夜,就回乾清宮去了。
在乾清宮住了幾晚,在孫天香的粉拳威脅下,孫維又不得不來到坤寧宮。
他跟葉雪英商量了下,在坤寧宮偏殿給他弄了個專門的書房,方便他在這辦公。
自進了宮,葉雪英白天就閒下來了。
孫維是英明的帝君,又一心撲在國家大事上,宮中除了葉雪英沒有別的妃嬪。葉雪英管起來就輕鬆多了。太皇太后那邊,因不是親生的,並不用她每天去請安,逢五逢十的早上去意思一下就行了。
寧王那邊倒是親生的,但因不住在宮中,她想去請安也去不成。
其他王妃公主因進宮麻煩,來訪的頻率明顯降低了許多。
因葉雪英當了皇后,曹瑛成了宮廷法師,馮鵬成了禁衛軍將領,李鐵嘴成了宮廷卦師。
婚禮當晚,馮鵬痛苦得想死,可看曹瑛雲淡風輕的樣子,他黑着臉,默默的握着劍去站崗了。
守夜時,他的心思不在外面,而在寢宮的動靜上。
支着耳朵,聽了半天,只聽到吳皇翻閱奏摺的聲音,馮鵬很無語。
次日,他悄悄把這事告訴了曹瑛。
曹瑛含笑傳音說:“主子是天仙似的人,豈會嫁給凡夫俗子,你想得太多了。”
馮鵬默默的點了點頭,心裏就舒服多了,再看吳皇時,眼中就不覺帶上了一分同情。
但是,他還是嫉妒,嗯,即使是名義上能跟葉雪英結婚,在他心中也是頂幸福的事。
這天中午,葉雪英閒着無事,親手弄了十二道美食。
她叫來馮鵬和曹瑛,三人吃了一會,一個女官看不下去了。
李琪心說這皇后真是奇葩,親手下廚弄了桌美食,居然跟貼身侍衛喫得這麼歡,卻不知給自己丈夫送點去。
她上前提醒道:“娘娘,皇上還餓着呢?”
葉雪英與曹瑛乾了杯酒,失笑說:“怎麼可能?”
按理來說,在宮中餓着誰也不可能餓着皇上。
但看着李琪責備的目光,葉雪英明白了。
她拍了拍額頭,失笑道:“好吧!我去看看他。”
吳皇維護她的體面,連辦公都儘量在她這。爲的就是給人一種印象,他很寵她。
人心都是肉長的,葉雪英也覺得,自己也該做個樣子,儘量象是個真的妻子一般敬着皇上。
於是,她收拾了四個菜,本是挑着最好的,想了想,她又換了四個家常點的菜。
沒辦法,誰讓皇上那廝喜歡節儉呢?
她真帶着熊掌那幾道好菜去,說不定要捱罵的。
她讓馮鵬跟曹瑛在這喫,她去了乾清宮。
這天孫維正跟敬王幾人商議前線戰爭的事。
前線上,商吳兩國大戰連連,雙方不時出動上萬小修士,進行正面對決。
戰鬥看上去那真叫一個慘烈。
每次不戰至對面全死光,都不停戰。
兩邊軍隊的身後都有金丹級的督戰隊,逼迫軍中隊伍死戰不退。
這是雙方早就議好的。
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雙方的小修士都戰死纔算完事。
但是,真正操作起來卻很複雜。
吳商雙方都相互提防,生怕自己吃了虧。我死了一萬人,你就必須也死掉一萬人。不然,下一步就無法再繼續下去。
二來,吳國內部各諸侯王又各個怕自己吃了虧。我的人死了,你的卻沒死,我是不是喫虧了?憑什麼先死我的士兵,而不是你的?憑什麼你只要死幾百人,我卻要死上幾千人?
你死上一千兵不痛不癢,我死上一千士兵,我就成光桿將軍了。這不公平!
你死的一千人,是剛徵來的,全是伎子,玩雜耍的,跑江湖的,算卦的。我的一千人,卻全是身經百戰的老兵,這不公平!
爲着人數,爲着兵種,爲着先後順序等等,諸侯們有各種比較,各種爭吵,吵得前線將帥頭都大了,將分歧扔到吳皇這來,要讓他決斷。
只有皇帝才壓得住那些權貴和諸侯。
商皇那邊是乾坤獨斷,雷厲風行的執行下去。
吳皇是個力求公正的人,不願蠻橫的命令下去,他爲這種事很傷腦筋,就請了幾位年富力強的王爺來商議。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