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十六字真訣【求訂閱求月票】
“因此,我們只需要留下三萬本部精銳,在整個東胡到處亂竄,打劫那些大中型部落,剩下的全部散入東胡最底層部落之中,讓最底層的部落成爲我們的眼睛,我們的依靠!”言晏笑着說道。
這招名爲釜底抽薪!
是時候給古人一些震撼了!
他們會派出那些善於言談和有技術的什伍潛入東胡最低層部落,紮根下來,不斷的發展壯大!
哪裏有壓迫剝削,哪裏就會有反抗,這是自古不變的定律。
以前那些最低層的部落不敢反抗是因爲他們沒有反抗的能力!
現在幷州給他們這個能力,給他們這個權利和話語權,那麼他們的心會向着誰呢?
“這些散入民間的什伍的任務是很簡單的。
作爲丞相,不會治政,不懂輿論,那是不合格的!
東胡就等於是給蒙毅用來練手了,若是蒙毅能將這一套學會,將來回到秦國,在大秦一統之後,也以此手段來掌控華夏中國,那麼地方貴族的權勢也將被打壓到極致!
四、依託底層部落發展兵力!”
言晏將早已準備好的戰術書籍命人帶了上來。
“等到將來,幷州國力上來了,大軍天降,我們將掀起一場燎原之火,徹底終結東胡時代!”言晏自信的說着。
蒙恬等人也毫不懷疑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游擊戰?”蒙恬、蒙毅等人都拿到了其中的部分,然後看到了竹簡背面的名稱。
這就是遊擊的核心!也是最可怕的地方。
這種戰法並不難理解,甚至很容易領悟,唯獨對人員素質的要求比較高。
長此以往,若是東胡找不出應對之法,等到幷州國力上來之後,大軍出征,整個東胡各地都將揭竿而起,紛紛響應,夾道歡迎王師的到來!
“心學之一!”言晏笑着說道。
這是最簡單的洗腦之法,可是卻也是最管用的,誰讓草原底層百姓活的那麼的辛苦呢?
若說中原各國,誰家糧草最多,首當其衝的肯定是齊國,其後的話就不一定了,但是燕國絕對排在前列。
對於王庭大軍,他們也並不是不敢打,只是卻絕不會與之正面硬剛。
蒙恬和蒙毅無語,但是也都習慣了。
三、潛移默化的引導百姓嚮往幷州!
“想要成爲大秦的相邦,這些都是你要學會的,所以,此事交由你去做!”言晏看着蒙毅說道。
想要徹底打死東胡,那就要挖斷它的根!
這樣,即便將來東胡捲土重來,對地方的掌控也將降到冰點,而有這些什伍在,東胡底層百姓的反抗之心也會被激起。
“傳訊告訴雁春君,我們會將三千騎留在草原上,與他們相互呼應,但是糧草輜重他們要出一半!”言晏說道。
“揚長避短,擊實避虛!”蒙恬也從兵書上找到了類似的戰法,只是沒有人進行過總結,形成一套全新的戰法。
二、幫助東胡最底層百姓從事生產!
那時候,誰敢動,誰能反?
揭竿而起的第一時間恐怕就會被底層百姓給扭送到官府領賞金了。
白打工,那是不可能的!
到了那個時候,星星之火也將成燎原之勢!
“中軍主力會一直留在東胡大地之上,但是卻不會固定在一個地方,而是不斷與東胡主力抗衡!”
一、監測東胡各大中型部落的軍隊調動情況,酌情決定是否攻擊。
被壓迫的底層百姓見到三千騎的到來,或許在一開始是抗拒的,但是等到三千騎帶着他們獲得更好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利益之後,他們也將成爲幷州最忠實的擁躉!
此事無關對錯,無關民族大義,只是想要活着罷了!
打擊王庭部落則是爲了給燕國修繕防禦爭取時間。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十六字訣!”言晏笑着說道。
至少三千騎的糧草輜重,燕國要出一半!
對於佔據了肥沃富饒黑土地的燕國來說,這些問題都不會太大。
三千騎的出現,就等於給了他們活的希望,給了他們當家做主的機會,讓他們可以跟那些剝削他們的上層貴族說不!
打擊大中型部落是爲了讓底層百姓看到幷州有這個能力掀開壓在他們頭上的大山,對幷州更加信服。
所有分散下去的什伍必須清楚如何宣教,如何訓練,組建小型的民兵隊。
這幷州有些特殊,別的國家請求大軍援助,都是爲他國大軍提供糧草輜重,偏偏幷州倒過來了,然而更詭異的還是,燕、秦居然都沒有反對,並且覺得理所當然!
然而,三千騎都屬於是百戰老兵,自然很懂這些,隨便拉出來一支什伍,多少都知道該怎麼做!
“脫離了人民是走不遠的!”言晏笑着說着偉人說過的話。
現在言晏說出來,在蒙恬等人看來就是言晏對前人的兵法進行了總結,然後得出了新的戰法,形成了兵家的又一支!
“我們的目的就是讓東胡不得安身,也是在給燕國的固守爭取到足夠的時間,更是給幷州自己爭取時間。”
草原底層百姓有多少人是不恐懼冬季呢?多少人不恐懼兵災呢?
可是作爲底層,他們沒有任何辦法,只能選擇逆來順受!
一衆將校也都將竹簡仔細閱讀了一遍,然後就都明白了。
於是三千騎再一次拆分重組了兩萬人馬分散散入了那浩瀚的東胡大地,剩下的三萬人馬則是在蒙恬的率領下,成爲了東胡大地上的一支遊擊馬匪,到處劫掠東胡的大中型部落,甚至是王族部落。
而這樣的做法卻是小火慢燉,溫水煮青蛙,慢慢將東胡給熬死!
東胡也絕不敢全軍壓上來找三千騎的麻煩,一旦他們全軍壓上,三千騎會第一時間跑到屠何部,與燕軍匯合,共同抵禦大軍的征伐。
帶着蒙恬和蒙毅等將領熟悉了游擊戰的戰法之後,言晏也帶着少司命返回了三王子城。
畢竟作爲幷州之君,他也不能一年半載都不在王城之中,那樣會人心浮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