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三年【求訂閱求月票】
“真乃奇人也!”
在鄭國走後,安期生望着鄭國的背影發出了感慨。
不愧是能名動天下的第一水工。
“他其實是個很純粹的人!”言晏也悠悠說道。
“剛認識他的時候,他空有一身才華抱負,卻無地施展,韓國支撐不起他的才華,也不配擁有。”
“所以,我給了他一個堪稱是九死一生的死間計,結果你也看到了,他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去了秦國。”
“他不怕死,怕的是他的一身才華被埋沒,怕的是上天賜予的才華,被他浪費掉。”
“所以他明知道身邊有影密衛和羅網殺手,卻依舊敢來幷州,敢去河套。”
安期生點了點頭,這樣純粹的人不多了,但是卻值得所有人尊敬,活該萬家生祠。
等到河套建立起來,鄭國的影響力也就不僅僅侷限在關中了,整個黃河中上游地帶都會萬家生祠供奉他了。
“秦國會不會對他下手?”安期生有些擔憂。
這麼明晃晃的死間,還是故技重施。
秦國真的會容許他來幷州,幫助幷州修起河套?
“秦國想殺他,他走不到北掖王庭!”言晏笑着說道。
嬴政要殺鄭國,早就殺了,不會留他跑到幷州來。
對於這樣純粹的人,無論誰恐怕都捨不得下殺手吧。
而且鄭國有一點沒說錯,修建河套平原,幷州未來數年恐怕都無法再對外發動戰爭了。
就像秦國修建鄭國渠一樣,數年都無法再對外發動戰爭。
而這是秦國希望看到的。
因爲秦國已經在韓國土地上站穩了東出的腳跟,接下來就是大舉東出了。
這個時候,秦國並不希望幷州還有精力搞其他。
“這個冬天也不能閒着了啊!”言晏伸了伸懶腰。
現在的幷州纔是真正的百廢待興,再無外患。
接下來數年,幷州都不會再對外發動戰爭,匈奴和東胡、大月氏恐怕也沒有誰有膽子再來挑釁幷州了。
雖然將冒頓放回了匈奴王庭,不過給他又能如何呢?
言晏可是在匈奴佈下了很多的棋子的。
比如曾經匈奴的那位部落將軍。
而且言晏不認爲冒頓還能發展得比並州更快。
於是,幷州發佈了徵召令,徵召二十萬百姓開始開發河套平原。
各地郡縣也開始修建郡縣道路,仿照秦國建立起驛傳,同時在草原各處修建臨時補給點,將地標插滿草原。
一旦地標建立起來,整個草原也都有了參照物,而不再像從前那般,動不動就迷路,迷失方向。
得到消息的北方各勢力也都鬆了口氣。
畢竟一個扛着鋤頭的幷州和一個扛着武器的幷州給人的威脅完全是兩個量級的。
秦國開心、趙國開心、匈奴、東胡、大月氏也都很開心。
皆大歡喜的局面。
至於說想不開再去捋幷州虎鬚,整個草原包括趙國都被打怕了。
冒頓也很懂,直接將自己的妻子都送來了北掖王庭,表示自己沒有異心,願意聽從幷州的調令行事。
divclass=contentadv“終於是能夠好好的種地了!”
朝會上,言晏笑着對文武百官說道。
幷州建立至今,不是在征戰,就是在征戰的路上,兵、民都疲倦了。
也是時候放下武器,好好的種地養家了。
典慶也是笑着,這也是他最希望見到的盛世局面。
這一天,他們終於是等到了。
“接下來的舞臺,就交給秦國了,幷州已經吸引天下目光太久了!”安期生也是笑着說道。
作爲合格的道家子弟,他想要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種田修真,修一個自己,一個盛世。
若是有人打擾自己修真,那麼不好意思,貧道也略通拳腳兵法!
因此,整個幷州都從一架戰爭機械瞬間轉變成了農具,所有人上至君王,下至黔首,都開始了面朝黃土背朝天,努力躬耕,植樹造林,生娃造城。
於是,幷州從原本只有十餘座城,急劇增加,一座座城池崛地而起,遍佈整座草原。
開阡陌,行井田,大肆開荒。
一方方農田也隨之出現,草原也不再是曾經的荒涼苦寒。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家,有人家的地方就有道路,有村寨。
遊牧也只有少部分部落還在保持。
大部分百姓也都遷往了新建的城池。
在第二年秋,幷州雙喜臨門,少司命和焰靈姬先後誕下一子一女,意味着幷州社稷有後了。
朝臣也終於放下心來。
而這兩年,秦國和幷州發生的最大的事情就是,秦國與幷州經過反覆多次談判,最終確定了以《說文解字》爲統一文字規範,統一使用隸書作爲規範用字。
在度量衡上,也按照秦國的度量衡爲標準,互相交易使用。
在錢幣上,兩國也統一了母版,以道家天圓地方爲標準,鑄造銅幣,禁止民間私自鑄造,對銅錢的重量、厚度、直徑、質量都做出了規範。
文字的統一得益於蒙恬以狼嚎而創造出了毛筆,加上紙張的出現,使得更容易書寫的隸書成了主流。
這一點哪怕作爲最需要改革的秦國也沒有任何意見。
畢竟在這一次兩國共進的戰略合作上,大部分是遷就的秦國,在文字上做出讓步,秦國也沒有意見。
甚至在律法上,兩國也是相互借鑑,能夠共用。
簡單來說,在秦國犯法的事,在幷州一樣是違法。
兩國的律法也是高度的一致。
甚至兩國還經常相互派遣官員到對方國中學習借鑑。
秦並的和睦超出了所有諸侯的想象。
原本其他諸侯還想着挑撥秦並的關係,讓秦國與幷州開戰,結果因爲秦並結盟的聯合聲明發出,各國也都知道,秦並大戰是無法挑起了。
兩國就像是同穿一條褲子的親兄弟一樣。
尤其是秦國長公子扶蘇就直接住在了北掖王庭王宮之中,由幷州後代爲教導,而幷州長公主也跑到了秦國,住進了蘄年宮,好幾次被秦王政抱着上朝。
就這種關係,誰能挑撥他們的關係呢?
與其相信秦並開戰,還不如祈禱秦國東出折戟沉沙,大敗而歸。
而第三年春,休養生息了三年的秦國終於是露出了它的獠牙,大軍屯於野王、上黨,隨時準備進攻趙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