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矛盾【求訂閱求月票】
“幷州是盯上了孔雀王朝?”
王翦不相信言晏只是給秦國尋找新的戰略目標。
幷州想要繼續擴張很難很難,極北已是極寒之地,往南是大秦,而往東已經是大海,唯一的擴張方向也只有西方,西域更西,然後南下。
軍功爵的崩壞不僅僅是秦國有這個危機,幷州是學着秦國的模板,所以秦國遇到的危機,幷州一樣會遭遇。
“也不算吧!”言晏笑了笑。
秦國和幷州現在的問題太多了,想要繼續擴張並不容易。
夜郎和滇王國是因爲靠近西蜀所以秦國滅掉百越之後還能騰出手,調轉槍頭。
可是前往孔雀王朝就有些遙遠了。
前往孔雀王朝就兩條路,一是從西域過去,另外就是從滇王國了。
“總覺得帝君您太着急了!”王翦皺眉說道。
他不是第一個這麼認爲的了,而且他也覺得不只是言晏很急,嬴政也很急。
總想着把所有的事都在他們這一代完成,可是步子邁太大了會扯到蛋的啊。
“我知道您和陛下想畢其功於一役,可是也要考慮民衆和天下能不能跟得你們的腳步啊!”
王翦認真的提醒着。
他清楚言晏和嬴政的想法,也知道他們擔心的是什麼,但是整個天下能跟的上他們步伐的也就只有他們彼此。
就舉個最簡單例子,秦國一統天下,要統一思想,讓天下民衆從各自諸侯已經滅亡的陰影中走出來,承認自己是秦人,是華夏族。
民衆也能認可,但是並不是一代人就能樹立起這種思想的。
最少需要三代人,否則秦國的社稷依舊不穩。
這個時候,天下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是給他們一個認同秦國的時間,而不是天下剛剛一統,就大興土木。
天下民衆接受秦國也是需要一個時間的。
不可能直接將整個天下都當成老秦人來用。
他們作爲被征服者,他們更擔心自己能不能融入秦國,會不會被秦國所接受。
同樣的,作爲勝利的一方,秦人也需要適應。
言晏沉默了,同樣也在思索,自己和嬴政是不是走得太快了。
原本他以爲作爲後來之人,他能理解嬴政,去勸嬴政慢一點。
結果,他成了另一個嬴政。
他們太像了,而他們的視界又超出了當下的所有人。
言晏也終於明白爲什麼帝王都稱孤道寡了。
他們看到的風景不一樣,他們想留下一個更好的世界,所以迫不及待的要將自己的思想付諸實際,卻忘了,這個世界是普通人的世界,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他們,跟得上他們的腳步。
“幷州是帝君您的一言堂,哪怕你的決定有問題,也沒有人敢站出來反對。”
“甚至因爲帝君您在幷州的威望太高了,哪怕您是錯的,幷州百姓也會盲從。”
“他們不會懷疑帝君您錯了,他們只會認爲是自己跟不上您的腳步。”
“所以,幷州百姓其實比天下人都要累!”
“幷州擁有不下於一統後的大秦的版圖,可是幷州人口數卻還不到大秦的十之一二,卻要做着大秦都不敢去做的事。”
王翦見言晏沒有生氣,也沒有開口阻止他,才繼續說下去。
有時候他真的好奇,是什麼支撐幷州只有那麼少少的百萬人,是怎麼撐得起那龐大的疆域,還支撐起那龐大的財政。
不到秦國十之一二的人口,稅收財政卻幾乎堪比秦國。
幷州雖然自信的告訴天下,幷州不養閒人。
可是反過來想,他們也太累了。
“王老將軍是說,孤給幷州的壓力太大了?”言晏擡頭看向王翦問道。
與其說是在問王翦,不如說是在問他本心。
王翦沒有回答,他知道自己也不用回答。
言晏的聰明是天下公認的,這些事不用他去開口,言晏自己也會看得到。
只是當局者迷。
“以前的幷州一窮二白,所以需要拼了命的去創造出屬於幷州自己的財富。”
“但是現在,北境無戰事,幷州之強盛,天下皆知。”
“幷州百姓也該安定下來,去享受生活,享受他們自己創造出來的盛世。”
王翦繼續說着。
“受教了!”言晏恭敬地行了一禮,茫然的起身,離開了王家。
王翦回禮,目送着言晏蕭瑟的背影從自己視野中消散。
“父親!”王賁也出現在了王翦身邊。
“你是疑惑,我爲什麼不把這些告訴陛下?”王翦知道王賁想說什麼。
“嗯!”王賁點頭。
他們看得很清楚,所以選擇了明哲保身。
這也是王家的選擇,卻不知道王翦爲什麼要告訴言晏這些。
“因爲玄武帝君聽得進勸,而陛下聽不進啊,秦國和幷州也不一樣!”王翦嘆了口氣。
嬴政的驕傲是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的,他想做的事,沒有人能勸得住。
而且正如他說的,秦國和幷州也不一樣。
幷州上下對言晏是言聽計從,言晏想做什麼,舉國上下都只會盲從。
秦國則不是如此,現在的秦國是七國組成的全新的秦國,內部的矛盾也太多太多了,嬴政雖然將權利收回了中央,但是咸陽的命令真的能不擇不扣的抵達鄉里?
在命令傳達的過程中,但凡有人惡意曲解,那麼只會讓民怨積厚。
而這也是毋庸置疑的,咸陽的命令傳達下去,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哪怕咸陽的政令初衷是爲了百姓好,可是到了下邊就未必能如願了。
最重要的是,秦國自孝公以來,一直憋着一口氣,要完成天下的一統。
可是作爲勝利者,秦人得到了什麼呢?
與六國百姓的平起平坐是秦人想要的?
他們作爲勝利方,他們沒有得到自己的人上人的地位和待遇,甚至還不如那些戰敗方百姓。
因此,秦人對公室也失去了以往的那種信任,也滋生了不滿的情緒。
而六國戰敗百姓,他們擔心咸陽不會將他們平等對待,會將他們變爲奴隸,也會戰戰兢兢。
這就導致了秦國在對待六國上,儘可能給予了最大的優待。
這也就使得秦人與公室朝堂離心離德,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不患寡而患不均!
可是秦人歷經六代的努力,作爲勝者,他們本就該享有更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