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銷量
“實際上我並不願意看到這一幕。”周新。
李靜宜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周新,她問道:“爲什麼?
這兩家企業的合併將會造就一家在搜索引擎領域的實質壟斷企業。
我記得新興投資同時是這兩家企業的股東方,尤其是百度的第一大機構股東。他們合併之後能夠享受到的溢價還是很可觀的。和一年前互聯網行業萬物蕭條相比,今年的納斯達克要好上不少。”
李靜宜在舊金山呆了差不多一整年時間,跟在周新身邊,有了接觸大量信息的機會。
硅谷的創業信息、投資機會會由新興投資彙總向周新彙報,資本市場動態則是由新興資本管理向周新彙報。她也不是剛到阿美利肯的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市場敏感度。
周新:“有好幾個原因,前面之所以和你我不在乎這點收益,是出於看樂子的心態。
我希望看到搜索引擎領域不是一家獨大。有兩家企業競爭會比一家更好,看樂子只是表象。內在則是我認爲這個領域的潛力巨大,我不太希望出現一家企業獨佔市場的現象發生。搜索引擎在當前是一個不亞於操作系統的領域。
這樣的企業誕生後,早晚會進入到我旗下企業所在的領域。雖然我不畏懼競爭,但是這種事情總是令人厭煩。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拖的越久,搜索引擎的價值就會越被看到,那麼他們再想合併,我手裏的籌碼也就越值錢。
現在能夠給我帶來的利益遠遠無法和幾年後相比。”
李靜宜作爲計算機相關項目的碩士,阿美利肯的碩士是項目制,這種項目制碩士和博士相比,更像是認證而非學位。
她很瞭解搜索引擎技術,日常和周新的交流中,知道對方對互聯網的看法,搜索引擎公司同時掌握數據、算力和大量精通算法的工程師,確實能夠迸發出海量的能量。
而周新旗下的研究機構只具備其中的後兩項,算力和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羣體。
李靜宜問:“你作爲百度的大股東和谷歌的股東之一,可以阻止他們合併。”
周新:“首先我做不到,我手裏沒有百度和谷歌任何一家公司的控股權,原本谷歌和百度合併的反對方只有我和Robin,現在Robin接受了,只有我一個人,是沒有百度控制權的。
除了我以外所有股東都希望合併,除非我去溢價收購百度一些投資機構手裏的股份,但問題是Robin鬆口之後,大家都知道百度要和谷歌合併,沒有人會願意把股份賣給我。
我親自下場做這件事,會有很多負面影響,比如Robin對我的不信任,我拿到了百度的控制權,我和Robin之間的關係,未來百度的運營是繼續他來,還是直接把他幹掉?另外我是否真的能夠收購成功?其中高盛還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阻止我對百度的控制。
而且也來不及,Robin和我的時間太晚了,我想做這些事也來不及了。
所以算了吧,靜看這件事的發生吧,Robin早晚會後悔的。
在我看來,百度吞併谷歌也好,谷歌吞併百度也罷,背後的本質都在於投資了這兩家企業的資本希望藉此牟利。
合併之後的董事長位置不過是給Robin畫的餅,即便他真的坐到了這個位置上,沒有兩年就會被趕下來的。
我不知道高盛那幫人是怎麼給他畫的餅,也不知道他們會在合併協議裏怎麼籤,但是我知道這件事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光是我能夠想到的方式就是未來被聯邦法院以壟斷的名義起訴,起訴之後,名爲要把合併之後的百度-谷歌拆分,實際上則是要把robin趕下臺。
去年微軟不就是一樣的案例,最終比爾交出手裏對微軟的控制權,以換得微軟不被反壟斷起訴判決拆分。
這還只是我能夠想到的招數,所以即便Robin在合併前的董事會決議裏寫明瞭他不會被趕下臺,也有可能被來自更高層面的力量把他給踢出局。”
李靜宜問:“你和Robin了沒?伱聊話,他可能會重新考慮。”
周新搖頭:“本來我想提醒他一句,但是我看他雄心壯志準備大幹一番的樣子,我還是不給他潑冷水了。”
周新能夠和Robin關係處的還行,就是因爲他從來不干涉百度的具體經營,而且會給百度一些資源。
Robin對企業的控制慾可以是bAt三巨頭裏最強的,無論是騰訊最早的創始人團隊還是阿里最早的創始人團隊,不犯錯的情況下都能在企業幹很長一段時間。
唯獨和Robin一起最早創業的燕大校友徐勇在百度Ipo前離開了百度。
並且在百度Ipo前,Robin爲了保持對百度的絕對控制權,徐勇被逼離開百度的同時,還以現金大量收購了徐勇手裏的百度股份。
而在2001年的硅谷,百度和谷歌的合併是大勢所趨,所有的投資機構都死死盯着這次機會。
合併消息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的時候,華爾街的財經媒體已經把新聞報道出來了,各種援引內部人士的消息。
財經媒體們聲稱百度和谷歌的合併將造就還未上市企業中最大的獨角獸,藉此來刺激全世界的投資者們。
而周新光是看每微信公衆號上給他推送的新聞,他就知道,百度和谷歌的合併以及後續的上市已經蓄勢待發了。
這套輿論宣傳是在造勢,爲後續上市擡高預期。
周新心想:“還是高盛有本事,這種明顯的壟斷性質的合併都能推動,獲得許可,換做是我來推動這件事早就被駁回了。
這幫華爾街的老錢爲了喫硅谷的新錢多少有點不擇手段了。”
百度和谷歌的合併只是互聯網回暖的縮影,雖然離回到90年代末的全盛時代有很遙遠的距離,但是整個互聯網企業創業環境確實在面臨着回暖。
今年年初mphone在推出的時候,大部分人對這款產品是持懷疑態度,認爲這款產品將會是周新的滑鐵盧。
結果卻令他們失望了,上半年快結束的時候,matrix官網公佈了銷售情況,mphone的銷售數突破了一百萬臺。
這對一臺定價在599美元起的手機來,絕對是巨大成功了,更別還是matrix的首款手機。
這樣的結果是其他手機企業能夠預料到的,大家只是在最開始對mphone產生質疑。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