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 145 章
都是皇上的兒子,憑什麼大阿哥成婚貴妃和皇后就親自去給他佈置新房,自己的兒子大婚只能是內務府的奴才幫着佈置,別說皇后,就是她這個親額娘想去也不允許。
還有皇后,她兒子還是長子呢,這麼巴結着貴妃。
惠嬪冷哼:“皇后,貴妃,你們給本宮等着,等本宮的胤褆成事兒,有你們好看的。”
等胤褆坐上皇位,她就是聖母皇太后,整個後宮都得看她的臉色過活。皇后?皇后被封爲太后又如何?胤褆又不是她生的,她也得拍在自己下邊。
皇后都要以她爲尊了,何況貴妃。
到時候她讓胤褆把其他人都封爲貴太妃,就不晉封貴妃,氣死對方。
想到這裏她心氣兒順了一半,“老大家的呢?她怎麼還沒來,莫不是想要住在阿哥所?這麼上心,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她嫡親的兄弟呢。”
惠嬪話說到一半就見大福晉帶着奴才走了進來,看到大福晉她沒有停止的意思,仍舊把後面傷人的話說了出來。
大福晉心中悲苦,卻因爲沒兒子不敢跟惠嬪嗆聲,她只默默忍受着。
努力扯出個笑容來,大福晉福身道:“兒媳給額娘請安。”
惠嬪晾了她一會兒纔不情不願,“起來吧。聽說三福晉帶了兩百八十八臺嫁妝?你說說你,都是滿洲大姓伊爾根覺羅,你比她差到哪兒了?你阿瑪還是尚書呢,胤褆又是長子,你阿瑪就不能多給你弄點陪嫁?那是你的嫁妝,獨屬於你的東西,除了你和你的孩子便宜不了外人。”
“現在好了,二福晉嫁的是嫡子嫁妝本就比你多,如今你還比不過三福晉,你說說你將來怎麼在皇子福晉裏頭擺大嫂的款?”
三福晉兩百八十八,四福晉出身滿洲大姓董鄂,她的嫁妝肯定也少不了。剩下的五福晉、六福晉,她們跟三福晉同一個婆婆,五福晉出身鈕祜祿嫁妝自不用說,六福晉那邊有六阿哥。
宮裏人誰不知道六阿哥最不要臉、皇上最疼他,剛指婚皇上就給六阿哥送了好幾箱子好東西去。皇上會看着六福晉丟人?她猜六福晉就算比不上五福晉跟三福晉,嫁妝數目怎麼也能跟老大家的一樣。
她家可是四品,尚書府的格格跟四品祭酒的女兒一樣的嫁妝,別人不會說六福晉寒酸,被壓的還是大福晉。
所有皇阿哥里七福晉出身最高,她不僅僅出自蒙古科爾沁還是汗王的女兒,和碩格格。這個身份連二福晉都比不了,老大家的給人家提鞋都不配。
還有八阿哥,佟家那位也是個愛攀比的性子,用腳指頭想也知道她的嫁妝會是怎樣的豐厚。
只要一想到胤褆身爲長子,福晉的嫁妝最少她就氣不打一處來。
大福晉有些不服氣,“六弟妹的阿瑪只是個從四品,她家應該拿不出什麼來。”
她阿瑪好歹也是尚書,六弟妹家有什麼,不過是跟她一樣沾着姓氏的便宜。
她不說這話還好,說起這個惠嬪更生氣了。
惠嬪指着她的鼻子,“你還有臉說,你跟她比,你怎麼不說跟那些普通的旗人比?跟她們比,你贏得更漂亮。”
大福晉表面上低眉順目聆聽着惠嬪的教訓,實際上內心十分不甘。她知道自己比不過鈕祜祿、董鄂這樣的大家族貴女,與顧家、西林覺羅比卻是不差的。
她已經知道了,三福晉那些嫁妝有十幾箱子都是三阿哥給準備的。假如當初大阿哥也能給他十幾箱子好東西,她能差嗎?
還有惠嬪,都是做婆婆的,顧氏及笄那日謹穆貴妃也讓人送了兩套頭面收拾和好幾匹衣服料子。惠嬪給過她什麼?
明知道她家拿不出那麼多好東西,也不說幫襯,回過來頭只會埋怨她。
看大福晉的樣子惠嬪就知道她沒往心裏去,惠嬪輕哼:“你也別不服氣,等將來你就知道嫁妝多的好處了。”
這個兒媳,她多看一眼就覺得渾身難受,說了對方几句,她就把人打發了。
第二天一大早,惠嬪穿了身銀紅色的旗裝。
今日三阿哥大婚,貴妃也是妾並不能穿紅,如果她猜得沒錯,謹穆貴妃必定也是穿銀紅色旗裝的。她就是故意的,故意也穿銀紅去噁心對方。
當看到惠嬪一身銀紅,所有人下意識的去看蘊和,蘊和嘴角勾着笑,笑意不達眼底。
惠嬪佯裝驚訝,“哎呦,貴妃娘娘實在對不住,早知道您穿這一身,臣妾就換身衣裳了。”
做樣子麼,蘊和也會,她擺擺手,“這有什麼,不過是撞了顏色而已。你們看本宮這衣裳用的是蟒緞,惠嬪那個是妝緞。再看繡色也不同,本宮這身繡的是芍藥,中間的花蕊全部都是金線勾勒,惠嬪那個繡的是海棠吧,花蕊本宮瞅着像是黃色絲線。乍一看是有些相似,仔細看也是能分辨出不同來的。”
惠嬪想以此噁心她,殊不知‘撞衫不可怕,誰醜誰尷尬’。
惠嬪本就比她年長,保養也沒有她好,臉上都有了魚尾紋,就算穿着質地一樣的衣裳也比不過她。何況她的衣裳料子比自己差了不是一個檔次。
蟒緞本就稀少,銀紅、暗紅這種接近正紅色的蟒緞更是稀缺,惠嬪跟她份例一樣,每年只有一匹蟒緞。她身爲貴妃也只有一匹銀紅和暗紅色蟒緞,惠嬪……
不好意思,她入宮這麼多年都沒分到過銀紅與暗紅。
除了蟒緞,她每年還有一匹補緞,這也是惠嬪沒有的。
這麼說吧,惠嬪有的她都有,她有的惠嬪不一定有。惠嬪跟她比?拿什麼比?
惠嬪面上怒色一閃而過,她眼珠子一轉又笑道:“是,臣妾是不能跟貴妃娘娘比,不只是臣妾,就是大阿哥、四阿哥也比不上三阿哥。大阿哥大婚前夕皇上可沒有找各種理由給大福晉補貼。”
榮妃擡擡眼皮,她也沒看惠嬪,只道:“惠嬪,你說大阿哥就大阿哥,帶四阿哥做什麼,四阿哥招惹你了?”
榮妃平日跟隱形人一般,不參與嘴仗,只有四阿哥被波及的時候例外。
蘊和滿臉疑惑,“本宮也好奇,皇上什麼時候補貼三阿哥了,本宮怎麼不知道?皇阿哥們不都是一樣的麼。”她掰着手指頭算,“出宮建府的銀子都是二十五萬兩,都是光頭阿哥,府邸的面積都是一樣的。若說補貼,大阿哥是長子,宅子住址他頭一個挑,剩下的這些弟弟們還撿他剩下的呢。”
惠嬪皮笑肉不笑,“貴妃娘娘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您也別拿大阿哥挑宅子說事。三阿哥得的那十幾箱子好東西,別的皇阿哥可沒有。”
蘊和‘恍然大悟’:“原來惠嬪在嫉妒這個。那個難道不是因爲大郭絡羅氏算計三阿哥,皇上給的補償麼?本宮早知道惠嬪對大福晉不滿,沒想到你對大福晉厭惡到這種地步。你眼饞那些東西早說啊,本宮把‘機會’讓給你。再說,那些東西是郭絡羅貴人的,也不能算是皇上補貼。”
本想氣別人,結果自己被起個半死,惠嬪:“貴妃娘娘好利的一張嘴,臣妾自愧不如。您明知道臣妾說的不是這個。臣妾說的是皇上直接讓顧八代擡回顧家的東西。”
蘊和笑了,她笑的前仰後合,眼淚都出來了,“哎呦,本宮頭一回知道惠嬪你竟然如此小家子,顧八代那個分明是皇上看他教導皇阿哥辛苦給他的賞賜,你不能因爲他給了顧氏就說那是皇上補貼三阿哥的。照你的意思,將來皇上因彭春有功給了賞賜,彭春給四福晉做陪嫁,那也是皇上補貼四阿哥了?”
蘊和搖頭,“按照你的邏輯,本宮看皇上也別給大臣賞賜了。滿洲旗多有聯姻,只要你想,最後總能扒拉出跟后妃、皇子福晉之間的關係來。”
榮妃:“漢人有個詞叫‘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惠嬪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皇上只能給柯爾坤賞賜,給別人就是補貼皇阿哥,偏心眼。”
榮妃已經知道了,皇阿哥大婚,皇上私底下給了大阿哥一萬兩銀子,她兒子跟三阿哥都是三萬兩。還有五阿哥,五阿哥將來也會有三萬兩銀子的補貼。也就是六阿哥因爲嫡妻出身太低皇上可能會多補貼一些,剩下的皇阿哥都是都是一萬兩。
若是真蠢,榮妃也活不到現在。仔細對比後她發現,不惹事、老實辦差的皇上補貼給的就多,像大阿哥、八阿哥這樣經常惹皇上生氣的,皇上有了好東西也不會想着他們。
此外,胤祉不止一次告誡她,讓她少搭理惠嬪,只跟着皇后、貴妃的步子走就行了。
他還說,皇上最近對三阿哥格外重視,給三阿哥佈置了很多課業,三阿哥屋裏的燈每日都得亮到子時。
論功課,所有皇阿哥里,胤祉最敬佩的就是三阿哥,他課業完成的又快又好,如今他卻要忙到子時,很說明問題。
對這個結果,榮妃是樂見其成的。
她兒子沒想法,他跟三阿哥關係也好,假如真的是三阿哥,將來肯定不會因爲胤祉妻族實力強大而打壓他。
她聽胤祉說,三阿哥經常給胤祉出主意,給他找機會在皇上面前露臉。
其他人?
呵,他們可沒那麼好心。他們心眼小的狠,別說讓胤祉露臉,不打壓胤祉就不錯了。
惠嬪只知道嫉妒別人,從不肯靜下心來想想爲什麼。
思索間就聽蘊和說道:“那也得柯爾坤有建樹纔行。”不巧的很,大概七天前皇上來永壽宮還說了柯爾坤呢。
他說柯爾坤還是個尚書呢,做事情都不如她阿瑪昭格,柯爾坤只知道給大阿哥招攬助力摟銀子,反倒是她阿瑪昭格,傷剛好利索就去城門當差了。
至於受到的委屈,他只說是自己學藝不精,吃了虧自己認。
不想說自家阿瑪如何,說出來會讓人覺得她在炫耀。惠嬪不是說顧家麼,那她就只說顧家。
“說起來,顧八代還教導過大阿哥,算得上大阿哥的老師。都說一日爲師終身爲父,本宮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爲皇上賞賜顧八代也有大阿哥的緣故。可能是大阿哥對顧八代不夠恭敬吧,不然這幾箱子東西說不得顧八代就讓人送去大阿哥府了。”
她可不是胡說,大阿哥對顧八代確實不夠恭敬。顧八代每年生辰,從三阿哥到七阿哥還有九阿哥他們幾個都會去顧府給他過壽。所有皇阿哥里,只大阿哥與八阿哥從不去顧府。
皇上沒把顧媛賜婚給萬黼的時候,大阿哥還知道送些賀禮,後來連賀禮都不送了。
當然,八阿哥更不堪,他從未給顧八代送過東西。在他眼裏顧八代就是個奴才。
大臣給皇阿哥上課那都是跪着的,顧八代不用下跪,頂多就是比別人高級一點。但在高級,在他眼裏也是奴才。奴才教導主子已經是恩賜,還送禮?
怎麼可能。
大喜的日子,蘊和也不打算一直跟惠嬪鬥嘴,眼看着時辰差不多,她開始吩咐奴才擺桌子傳膳。
爲了今日,蘊和下了血本。以往的宴席貴人與嬪位主子喫的是不一樣的,她今日全部是一個規格,所有桌子上的菜都一樣,誰願意跟誰坐一起就跟誰。
另外,她還把後世有名的一些菜都給端上了桌。你比如‘開水白菜’、‘福壽全’。特別是福壽全,這道菜需要的食材最昂貴、花樣最多,她從皇上下旨就開始準備材料,總算在萬黼大婚這日湊夠了三十八份。
其中的六份就在這喜宴上,剩下的在阿哥所。
福壽全有名的不只是它所需食材,還有味道。蘊和是用罐子裝着的,打開蓋子,香味撲鼻。
僖妃去找端嬪坐,她與皇后和剩下的四妃坐在一起,蓋子剛剛打開,皇后的眼睛就亮了。她指着蘊和道:“好啊,虧得本宮疼你,這麼好喫的菜色,居然不孝敬本宮。該罰。”
蘊和與皇后娘娘玩笑成了習慣,她知道皇后並沒有真的生氣。用公筷給皇后夾了一塊肉,她道:“不是我不孝敬娘娘,是這道菜需要的食材太多,我攢一年都不一定能夠攢的齊。再則,鄭嬤嬤可是叮囑過我的,不讓我給娘娘您弄油膩、大補之物。這道菜裏面有鮑魚、海蔘、魚肚、蟲草、鹿茸等大補之物,您說我敢給您喫嗎?”
皇后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蘊和清楚她已經到了極限。並不是她不想救皇后,而是她也無能爲力了。
都說人定勝天,有時候卻又爭不過天命。
萬黼與胤禶那是早夭,除了自幼身體沒養好之外,最大的原因是人爲。她提前幫二人躲過了人禍,兩人才得以順利成長。
皇后的身體也是人禍,可惜她穿過來的時間太晚了,當時的皇后已經病入膏肓,她能把皇后的命從康熙十七年吊到現在,整整十五年已經是極限。
如今皇后一年裏總要大病一兩次,病一場就要養好幾個月。知道皇后嘴饞,鄭嬤嬤私底下告誡她好幾次,不能什麼都依着皇后,她們要統一戰線。
今日萬黼大婚,桌上也不止皇后一個,她不可能都做清淡的素菜。皇后不能喫太油膩,其他人還要喫呢。
喫都堵不住惠嬪的嘴,她道:“這菜臣妾還是頭一回見,沒想到這麼多講究,貴妃娘娘果真見多識廣。娘娘,咱們這都有,阿哥所那邊……”
蘊和知道她想說什麼,提前堵住了她的嘴,“阿哥所那邊自然也有。哎,誰讓皇上‘偏心’三阿哥呢,這些食材啊,都是皇上讓人蒐羅的,皇上說了,這個菜寓意好,日後國宴、皇阿哥們大婚都必須有。”
惠嬪不是說皇上偏心麼,對啊,皇上就是偏心。其他皇阿哥大婚都有的名菜,只大阿哥那邊沒有,氣死她。
你說還有二阿哥,二阿哥大婚的時候皇上還在氣頭上呢,他沒有很正常啊。
皇后也很不高興,她拉下臉,“惠嬪,你怎麼那麼多話,大家都高高興興喫菜,就你小嘴叭叭叭,你若是肚子不餓,不想喫就回你的延禧宮。少你一張嘴,沒準別人還能多喫幾口呢。”
今日大喜,鄭嬤嬤不會管着她,難得有機會喫個肚兒圓,還要聽惠嬪叨叨,煩死了。
她是一國之後,有時候就連皇上都說得,何況是個小小的惠嬪。大喜的日子,惠嬪敢讓她不高興,她就能讓惠嬪當衆沒臉。
惠嬪:……
惠嬪臉漲成豬肝色,她瞧瞧眼前的菜色,有幾道菜是她沒見過的,還有是她份例喫不着的。口舌生津她想要嚐嚐味道,又覺得被人這樣盯着還喫很沒面子。
左右爲難。
最後她還是覺得面子更重要,惠嬪站起來甩着帕子,“皇后娘娘,臣妾告退。”
惠嬪走了,其他人鬆了口氣,宣妃更是直接說道:“真不明白她在矯情什麼。皇上的東西當然是喜歡誰就給誰。想要皇上補貼大阿哥,讓大阿哥多做點皇上高興的事兒不就得了。”
像她,知道皇上不喜歡蒙古妃嬪,她從不出頭,也不參與黨派之爭。除了在宮裏窩着,頂多就是去太后那邊坐坐。
皇上不喜歡她,很少去她那邊過夜,可賞賜什麼的也沒見少她的。甚至因爲她不受寵,有時候還會多給一些作爲補償。
有她這個例子在,惠嬪依瓢畫葫蘆總可以吧。鬧什麼呢?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