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思想簡述
關鍵詞:基督教;教義;核心思想;聖經
基督教是一種信仰一神和天國的宗教,發源於中東以色列地區。在人類發展史上,基督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中世紀的歐洲地區)。近代以來,雖然經歷了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的衝擊,基督教仍然具有廣泛的影響,在歐美地區被普遍信仰。基督教信仰以耶穌基督爲核心,以聖經爲藍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耶穌基督的救恩。所以,本文從耶穌、聖經和福音三個方面分析基督教思想。
1耶穌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耶穌是基督教的核心人物,是舊約聖經中所預言的彌賽亞(救世主、基督),是三位一體中聖子的位格,常被稱爲“拿撒勒人耶穌”。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爲解決人類罪的問題,道成肉身,取了奴僕的樣式,爲全人類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流出寶血,塗抹了世人的罪和不義,爲叫一切信的人得救。
人類的始祖亞當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和樣式所造,但是因爲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偷吃了上帝所吩咐他們不可喫的分別善惡樹的果子,犯罪墮落而招致審判,並且罪與死臨到了他自己和他的後裔。因此,全人類都需要救恩,因靠着自己不能脫離罪的刑罰和轄制。上帝因着他的憐憫與慈愛,爲了解決人類的罪,預備了救世主耶穌基督,藉着他所完成的救贖,使凡信靠耶穌基督的得着永生。耶穌是順服天父上帝的旨意爲罪人的緣故死在十字架上,成了贖罪祭,以義的代替不義的,使凡相信他的,因着他的寶血,得稱爲義。死後第三天覆活,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破壞那掌死權的魔鬼,擄掠衆仇敵。耶穌是上帝與人之間唯一的中報,也唯有藉着耶穌,人類可以來到上帝面前,將來他必要再來,建立榮耀的過度。“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2聖經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是基督教的經典,也是基督徒唯一的信仰生活的準則。基督教的經典,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前後共66卷,41位作者。雖然聖經是人手所寫的,但每一位作者的經上的每一個字都是得到從上帝那裏來的啓示,十分謹慎,經上的每一句話也都要應驗。《聖經》的預言種類之多,時間跨度之大,應驗之準確,遠飛人的能力和經驗所及。舊約聖經中有關耶穌的三百多個預言都無一差錯的完全應驗在耶穌一人身上,是無法用機率解釋的,是人的理性無法能測透的。聖經的預言對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錯百分之零點一都是不行的,否則就不是上帝所默示的了,因爲上帝是不會出錯的。“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因爲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
3福音
“我不以福音爲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因爲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福音是好消息,基督的福音是上帝派給世人的好消息,即耶穌的救恩,並藉着耶穌基督在他身上成就,使凡相信的人就能得救:信基督爲世人的罪死了、信基督被埋葬了、信基督第三天從死裏復活了。福音的核心就是愛,上帝愛世人,也教導世人去愛上帝,愛身邊的人,愛鄰舍,更要愛仇敵。上帝對我們最大的命令就是愛,“你要盡心、儘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基督教思想教導人們要愛上帝,愛上帝所愛的一切,包括所有人,基督教所倡導的愛是一種博愛。基督教信仰認爲愛需要外在的行爲去表達,信心沒有行爲就是死的,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
除此之外,基督教信仰的思想在聖經中還記載許多:
原罪。
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因偷喫分別善惡樹的果子,違背了上帝的命令,成爲了人來一切罪的根源,稱爲“原罪”。人生來就有這種原罪,此外還有因違背上帝的誡命、律例等而犯的種種“本罪”。人類不能自己解決罪的問題,唯有靠着耶穌基督的寶血。
信基督的救贖。
世人因着無法解決自身罪的問題,所以上帝差遣獨生愛子耶穌基督降世爲人,作了罪的贖價,流出的寶血塗抹了世人的一切罪,拯救了全人類。
因信稱義。
世人因着信就可以得救贖,不是依靠行爲和其他的外在條件。“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
信天國和永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靈魂會因信仰而重生,並可得上帝的拯救而獲得永生,在上帝的國——天國裏得永福。
信、望、愛。
“如今長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愛是基督教最妙的道,是上帝與世人和人與人之間關係和好的憑證。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從上帝而來,愛是永不止息。
簡而言之,沒有隻藏於內心而不表現出來的信仰,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應該把對上帝的信仰和希望得到上帝拯救的思想置於日常現實生活中,將基督教思想化成自我倫理道德的約束、外化成與他人相親相愛的具體行爲,作爲真正一個有道德的人。
參考文獻
[1]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聖經》[M].南京:中國基督教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