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第278章
大同亦爲九邊重鎮,東連上谷,南達並恆,北控沙漠,西界黃河,自古即用兵之地,戍邊官軍多達十餘萬人。大同雖有布政使總兵巡按,但副總兵是趙越北,他乃年輕武臣裏的的頭兩位,父親趙理得乾元帝賞識信重,故城內軍政一概由他主管。
趙越北提前將趙盼藕母子安排出府,因知蘇觀河攜帶妻女,就特特迎出城外數十里。他指揮親軍一同護送犒勞九邊軍民的餉銀入城,入城後還將官邸正房讓出,給蘇觀河一行人安置,蘇觀河念及妻女出入方便,欣然應允。趙越北又按舊例安排下許多歌舞宴會。同時邀請互市入關的韃靼貴族前來相聚,以顯封貢後的繁榮景象。
二月的倒春寒一波接着一波,蒙漢互市的得勝堡三地關市之處卻鬧得熱火朝天,因是一年一度,韃靼各歸順部落都遣人來互市,城外落腳帳篷搭了許多,城內更是人山人海。
蘇妙真換上蒙女打扮,與翠柳漫步在互市的甕城內。叫賣聲此起彼伏,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掃眼看漢人桌上擺滿綢緞布絹、梳篦米鹽、糖果梭布,韃人攤子則賣馬牛羊駝、貴重皮張、沙蔘玉石,皆是琳琅滿目。
丈夫孫榮考中武舉後補缺大同駐軍把總,翠柳也遷居大同數年。“這兩年大同的生意多虧你照管。先前你在書信裏報說新修了鋪子,我還沒當回事,這回親自看到它華麗壯闊,才知這兩年實在讓你勞累,邊關再好,總有些不足之處。”
翠柳笑道:“姑娘過獎了,其實有趙總兵照顧,在這邊做買賣一點也不難。在民市官市裏咱們能頭一批買到韃靼人的貂皮牛羊,山參駿馬;又能頭一批賣掉綢緞棉布,米鹽茶糖,閉市後再賣些脂粉綢緞。有趙總兵在,誰敢欺壓咱們?大同繁華如江南,姑娘想想,若非如此,大同婆姨豈能豔名遠揚?”
因提起大同婆姨,翠柳難免有幾句怨言:“興了一股子歪風,還效仿李後主嬪妃纏足,把腳裹得尖尖細細的,我看民間爹孃爲嫁女就也有學的。”
蘇妙真早年就聽聞大同有纏足之風,唯恐這風氣如前世有明蔓延開來。決心尋機跟趙越北等人好好說道說道。翠柳好奇問道:“話說姑娘怎麼也隨老爺來邊關了,一路奔波怎麼受得住?”
“我在京中百無聊賴,又總被娘娘們召見,陪伴公主固然是榮耀,但我唯恐行差踏錯,所以乾脆躲出京城。”’
蘇觀河決心湖廣丈田結束就告老還鄉,結果一道旨意下來,又抖擻精神出任這巡邊使。蘇妙真明知自己父親並非貪戀榮華之人,且王氏悶悶不樂,問過幾次探出來確有隱情。
王氏稱若只是入閣,蘇觀河定要請辭,但加上巡行薊遼宣大甘陝九邊的名頭,蘇觀河就無法推卻。趙蘇兩家一貫交好,蘇妙真就琢磨出來隱情多半是落在薊遼總督處。
將張直家眷交付給傅雲天後,蘇妙真自覺在倭患海運兩處盡足人事,時常被召入宮,不勝其擾,同時想和王氏夫婦多多相處,就自請隨行。因蘇妙真精通數算,有助於邊防繪圖,還與三娘子有兩分交情,在韃靼處有幾分臉面,乾元帝就允了。
蘇妙真也沒喫白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製圖裏的分率、準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都要求一定的數算幾何能力。若未曾學過這些知識,繪製與圖根本是天方夜譚。時人雖有會點明算的,除王度及諸弟子外,仍比不過蘇妙真。
這工程裏最基本和最繁雜的便是用來計算地形高差與水平距離,若無正弦餘弦辦法,度支司出身的官吏都得拿算盤算籌細細演算。戶兵工三部同來繪製輿圖的官吏遇有疑難就轉交至蘇妙真處,由她解答指導。
蘇妙真每每神速回函作答,即便未曾親臨現場,結果也都精準無比。只讓工部戶部官們驚異不已,暗暗稱蘇妙真簡直是活算盤,若爲男子,就是憑這本事也能當個幕僚師爺什麼的。蘇妙真授人以漁,除正弦餘弦,又教了些投影法、等分法、網格法、閉合法制邊防輿圖。
她還和蘇觀河信重幕僚暗查軍屯情況,起先全境丈田,文臣裏的賢吏都被派到河南山東湖廣兩江等產糧重道,九邊遙遠,丈田結果不盡人意。蘇妙真下到田野村莊訪查,見如今侵佔軍屯的情形仍有不少,底層軍戶們大多敢怒不敢言。
如宣府葛裕堡守備,就驅使下轄軍戶爲其建造房舍耕種田地,百般壓榨,致使數家軍戶逃亡,臨跑前把該守備騙來掛到樹上曬了一天。這守備就找藉口讓趙理追捕畏戰逃兵。
幸而蘇妙真主動要來呈文,疑惑其所指的小股流竄匪徒毫無蹤跡,又去葛裕堡暗訪,撬開了幾家人的嘴,最後由蘇觀河出面,按律令嚴懲。蘇妙真見有趙理坐鎮尚且如此,來大同後就更加夙興夜寐,照着黃冊一路覈對細查,也追出許多隱佔。
蘇妙真同翠柳邊走邊聊,在關市內購置了些草原上的小玩意,又買了兩張上好的水獺皮要給翠柳女兒做身衣裳,忽的聽聞一陣吵嚷,卻是一個韃人和漢人起了衝突,但二人語言不通,吵嚷得面紅耳赤,險些就要動手。
蘇妙真步行過去,撥開人羣,餘光瞥見韃人漢人站成兩波,面有警惕地看着對方。蘇妙真亮出牙牌,顯出身份,傾聽二人爭執。
韃靼人見她做蒙女打扮,生出信任,就不再掐住對方肩膀;漢民見她說漢話,也心平下來,同樣甩開拽住辮子的手。同時嘰嘰咕咕跟她解釋。
蘇妙真耐心聽完,才知原來二人要以綢緞貂皮互換,因言語不通,鬧出了誤解。蘇妙真學着不熟練的蒙話,和韃人先解釋了一遍,再和漢民分解仔細。
最後敲錘定音道:“這差的一匹綢緞我來補了,今日就差人送來。只是一場誤會,你們切莫掛在心上。封貢以來的太平繁榮景象有多難得,邊地蒙漢百姓該是最清楚不過,下次再有爭執,去請通蒙語漢話的守市官吏來,絕不可擅動武力,擾了關市內的秩序,傷了蒙漢間的和氣。”
韃人見她不偏幫大順子民還會說點蒙語,漢人見她自家花錢出了一匹綢緞,都十分敬服,本來悄悄聚起的兩波百姓也就四散而開,持械鬥毆的苗頭被掐死腹中。
蘇妙真滔滔不絕半天,說服衆人化干戈爲玉帛後只覺口渴,就招呼着出閘回城,沒走兩步,卻被叫住,定眼一看,原來是趙越北和三娘子一行人等,從駐紮市圈的高樓方向而來。
蘇妙真跟趙越北簡略講了下衝突始末,建議他多注意關市秩序,以免引起韃漢衝突,再講了些前世邊境貿易所行的簡便規章,趙越北十分受教,當下就喚來守市人員,頒行一條市規——每年互市結束之後,對奉公守法的韃靼守市人員,獎給銀兩布匹,公道交易的漢人同樣選出最誠信者嘉賞。
趙越北從善如流,三娘子有樣學樣,也頒出同樣口諭,詔令韃靼部軍民安分守己,關市即畢後,會犒勞善信者。蘇妙真見三娘子在韃靼部衆間威望極深,心道三娘子在韃靼地位只低於答及汗的傳言果然不假。
正思索着,卻見三娘子繞着自己走了小半圈,她身後的婢女親隨們也好奇打量着蘇妙真,蘇妙真聽其笑道:“你沒有漢女們常見的畏懼怯態。也不似大同這邊見到纏足的女人,走起路來晃晃悠悠的難看死了。你做此打扮也挺像我們韃靼女子,真好看。”
蘇妙真失笑,轉移話題問起三娘子怎會進了大同。得知答及汗縱容寵愛三娘子,她又仰慕中原風尚,自封貢議和後就常來邊關走動,恰好大同副總兵乃是趙越北,更是便宜。大同這關市自二月開至三月,三娘子就以互市名義光明正大地來遊玩。趙越北爲盡東道,還專門蒐羅了些漢人貴女所穿的鳳冠霞帔給她們。
蘇妙真聽聞趙越北辦事周到,方纔又虛心受教,就讚許不已。趙越北與蘇妙真有近一年未見,見她雙靨盈盈,和上年三月在紀香閣的冷顏冷色絕是不同,知她消了厭憎,默默吐一口氣。
他待將三娘子送回驛館,這才提起蘇妙真近來繁忙,竟沒有時間來赴宴,大同府的官家小姐們聽聞都在好奇她的行蹤。蘇妙真不妨將軍屯的事放放。
蘇妙真就坦然說起九邊軍屯不甚樂觀,宣大有趙理趙越北坐鎮,百密下尚有豪強軍官侵佔屯田。她若不仔細着替父分憂清理黃冊,總覺不安。乾元帝對軍制敗壞亦懷憂慮,當初開武舉就是應對舉措之一。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