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四方雲動 作者:未知 望着已在江面上的唐軍,田廖只能嘆息,畢竟立時追擊已不可能。而那老人亦不讓追擊,畢竟如今攻下麟陽城算是完成第一步計劃。不過老人立時讓廖盛遠率軍增援麒山戰場,務必要將唐洐信一部殲滅與麒山。不過可惜的是,早已被唐澋稽通知撤軍的虎衛軍,在清晨悄然向南撤軍,由唐澋稽率領的軍隊在恆水接應。 站在麟陽城頭,即使向來平淡如水的老人也是面帶寒霜,望着恆水對岸安營紮寨的唐軍。此次雖說攻下了麟陽城,卻讓四萬唐軍逃出生天,沿恆水佈防,這對於日後的戰局來講極爲不利。 而唐澋稽在和虎衛軍會師之後,便在恆水設立千里烽火臺,重點防禦幾個叛軍渡江的地方,防止叛軍突然渡江。而後派人通知姜越,讓其抽調五千人,攻下靈水城,守住靈水一線。接着又讓衆臣前往滄州,讓高爽將剛組建好的三萬新軍派往大營,補充兵員。 半個月的時間,雙方都未條起戰火。唐軍需要這十五天休養生息,等待新軍到來。而另一邊的叛軍並非不想發動渡江戰役,但是他們需要等待幾個方面的消息。 樂城,這座唐國邊境城市,此時戰火紛飛,唐軍和大東軍在此處對峙。而在城外的大東軍大營中的一座營帳中,拓跋渾臉色鐵青和一個黑衣人激烈討論着什麼。 “什麼,還要增兵。當初原本的計劃便是我大東國出兵六萬,將右威軍吸引在東線即可,如今卻要我大東增兵。”拓跋渾冷哼道。 “戰局變化,不得已而爲之。”黑衣人無奈道。 “當初按照你們的計劃,此時唐洐禮應該在你們手中;唐澋稽、唐澋清、右衛軍、虎衛軍此刻魂歸故里。現實呢,唐洐禮在滄州招兵買馬,唐澋稽率領四萬大軍反而將你們圍住了。看來你們的大人也不是料事如神啊。”拓跋渾嘲諷道。 “此次確實是大人失算,但是如今局勢變化太快,急需貴國相助。還望大將軍以大局爲重。”黑衣人恭聲道。 “不可能,我大東不會再增一兵一卒。”拓跋渾斬釘截鐵道。 “那我只能去南水城面見皇上了。”黑衣人說道。 “好,若是皇兄同意增兵,我自不會阻攔。”拓跋渾說罷便轉身離開此地,那黑衣人一聲嘆息也是離開。拓跋渾出得帳外,秋夜的風吹得人有些發冷,拓跋渾有些發熱的腦袋也是歸於清醒,如今他心中亦是無奈,當初這些人找到大東國的時候,原本他和大東皇聽了其計劃之後,覺得可行,一來可以徹底解決掉身邊的這頭猛虎,二則奪得更多的地盤,爲此在唐軍東征時,爲了讓左衛左威二軍減少犧牲,他一直避免與其作戰。這是如今的情勢不容樂觀,青國被鎮北營所阻,大東軍也被右威軍阻擊在邊境,本該在麟陽城大殺四方的左衛左威二軍卻被逼得不敢渡江,而如今唐國展現出強大的底蘊,四處徵兵,極有可能組建出一支人數衆多的新軍,這一切的一切都顯示着局勢正朝着不利於他們的方向發展。如今大東國騎虎難下,若是不增兵,因此導致唐國平叛成功,以唐國皇室睚眥必報的性格,恐怕日後大東國難有平安。但是增兵,最後即使勝了,大東國損失過大的話,在這個唐國傾倒後的南原亂局中難有作爲。 幾日後的南水城皇宮,拓跋壽對着黑衣人大罵:“唐洐禮你們放跑了,唐澋稽和右衛軍,你們又放跑了,還被人家圍在恆水西岸出不來。青國那羣廢物,更是讓鎮北營壓制在昆蘭高地寸步未行,這就是你們籌備半年的計劃。” “陛下也知道戰局變化多端,事前計劃再周詳,都沒有辦法做到完全一致。”黑衣人勸諫道。 “朕不要聽你這些廢話,既然增兵,給朕足夠的理由,和你們之後的計劃,朕酌情而定。”拓跋壽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很簡單,若是我們敗了,您覺得唐國會放過大東國和青國嗎?唐洐禮此時便在組建新軍,依着唐國的實力可將唐軍擴大到如今的三到四倍。唐洐禮窮兵黷武之下,你覺得大東國有翻盤的希望?”黑衣人一針加血,“如今我們都是一條船上的人,船漏水了,誰都逃不掉。” 拓跋渾沉默不語,黑衣人則繼續說道:“而且我家大人已和趙田廖三族商議,事成之後會給大東國額外的補償。” 聽到此處,拓跋壽方纔擡起頭看向此人,其實昨日拓跋渾來信和他商議時,他就已決定出兵,畢竟現實已不允許大東國輕易退出,他就是想要藉着這個機會,在以前他們承諾的基礎上,討要得更多的東西。將此人召到身前,拓跋壽和此人低聲討價還價。 這樣的情景同樣發生在青國都城,青皇同意增兵但是前提是趙田廖三族需得付出更多的代價,而黑衣人同樣同意了。 而齊國的都城內,黑衣人和齊皇仍在探討出兵一事。若是齊國出兵,唐國必然難以招架。只是對於齊皇來說此時出兵,並非是好時機,畢竟如今唐國動員全國來平叛,誰勝誰負尚不可知。 “你們要不是覺得敵不過唐軍,又豈會再次來請齊國出兵,讓我們來躺這趟渾水。”太子冷笑道。 “若是陛下和太子那日聽我勸告,如今我等都已坐在麟陽城內商議事情了。”那人不甘示弱的說道。 “如今出兵卻是不是好時機,唐軍又在組建新軍,數量不知。如此情況下,貿然出兵,只會惹禍上身。”太子欲反駁時,齊皇擺手截斷說道。 “陛下以爲不出兵就可以明哲保身了。若是唐國平叛成功,恢復了元氣,他們定會與青國,大東國動手,南原戰火又起。收拾了這兩國,你覺得唐國會侷限與南原嗎?”黑衣人繼續說道。 不過身爲皇帝,僅憑黑衣人的幾句話,不足以讓齊皇下定決心,畢竟一旦走錯一步,便可能招致滅國之災,“此事待朕再考慮考慮。貴使還是先在城中等候幾日。”齊皇說道。聽到此處,黑衣人只得退下。太子在一旁欲言又止,但在看到齊皇沉思時,並未發聲,也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