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公佈第五代超級水稻!
他聲音洪亮而有力地說道:
“但是,諸位,今天我要揭露一個令人痛心的事實。”
“米國方是有意挑起糧食戰爭,想要顛覆龍國的糧食價格!”
此話一出,現場一片譁然,所有人都震驚地看向齊言。
齊言繼續慷慨陳詞:“這種惡劣的舉措,不僅對龍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更是對世界人民的嚴重傷害!”
他的眼神中燃燒着怒火,
“龍國一直秉持着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原則,然而米國卻爲了自身的利益,不擇手段地破壞糧食市場的平衡。”
隨着齊言的話語傳播開來,各國網友們也紛紛得知了這一消息。
他們深感其害,憤怒的情緒如同火山噴發一般不可遏制。
在網絡的各個角落,網友們紛紛發聲。
“米國的這種行爲簡直太無恥了!”
一位來自歐洲的網友憤怒地寫道,
“就是,簡直不是人。”
“他們爲了自己的私利,不顧全球人民的溫飽。”
“這就是霸權主義的醜惡嘴臉!”一位非洲網友評論道,
“我們本就貧困,糧食價格的波動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艱難。”
“米國應該爲他們的行爲負責!”一位亞洲網友強烈呼籲。
越來越多的網友加入了聲討的行列,矛頭一致對準了米國。
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各種話題和活動,要求米國停止這種危害世界的行爲。
“米國必須給全世界一個交代!”
世界各地的網友們紛紛表達着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形成了一股涌向米國的強大的輿論壓力。
米國!
李華坐在寬敞豪華的辦公室裏,面前的電腦屏幕上正顯示着各國網友們對米國挑起糧食戰爭的憤怒指責。
然而,他看着這些言論,臉上卻只露出了不屑一顧的笑容,只覺得可笑至極。
李華雙手抱在胸前,冷笑道:
“成王敗寇而已,他們那些小國怎麼弱小,就應該被淘汰。”
“讓他們輸一點怎麼啦?這世界本就是弱肉強食。”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傲慢與冷漠,彷彿那些因糧食戰爭而遭受苦難的人們與他毫無關係。
與此同時,在櫻花國。
日川鋼板也持有相似的看法。
他坐在一間傳統風格的房間裏,表情陰沉。
面前的矮桌上擺放着一些文件,上面記錄着糧食戰爭帶來的種種影響。
日川鋼板眉頭緊皺,雖然他也認爲弱小的國家在這場競爭中理應被淘汰。
但他的臉色還是很陰沉,因爲他內心有着很不好的預感。
他總感覺龍國這麼大張旗鼓開發佈會肯定有什麼他不知道的,甚至可能是個很重大的消息。
他想起了櫻花國自身資源的匱乏,對外部糧食供應的依賴。
如今糧食市場的動盪,讓他開始擔憂櫻花國未來的糧食安全。
“或許,我們在這場遊戲中也不能獨善其身了。”日川鋼板喃喃自語道。
而李華卻絲毫沒有這樣的顧慮,他依然堅信米國的強大足以掌控一切。
其他的小國家根本不足爲懼。
他繼續在辦公室裏策劃着下一步的行動,完全不顧及其他國家人民的死活。
龍國科技新聞發佈會現場!
氣氛熱烈非凡,衆人義憤填膺地對米國掀起的糧食戰爭進行着指責,聲浪一浪高過一浪。
齊言站在臺上,看着在場衆人激昂的情緒,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滿意。
但很快這絲滿意又被嚴肅所取代,因爲他知道,目前的局面還不夠。
在萬衆矚目的期待中,齊言清了清嗓子,現場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齊言鄭重地開口說道:
“接下來,我要爲大家帶來一個震撼的消息。這次龍國帶來的最新科技是——植物基因雜交技術!”
此語一出,臺下一片驚歎,人們交頭接耳,臉上滿是驚訝與期待。
齊言繼續說道:
“這項偉大的技術,是由我的學生袁盛以及一衆研究員合力完成的。它涵蓋了雜交水稻、雜交大豆、雜交小麥等多個重要領域。”
他頓了頓,接着說道:“我們的雜交水稻,將大幅提高產量,口感更加優良,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飲食需求。”
“雜交大豆不僅產量提升,而且富含更多的營養成分。”
“雜交小麥則具備更強的抗病蟲害能力,適應各種惡劣環境。”
臺下的觀衆們聽得入神,眼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
“這項技術的誕生,將極大地改變我國乃至全球的糧食格局。”
“我們不再懼怕任何形式的糧食戰爭,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保障自己的糧食安全,甚至爲世界糧食問題的解決貢獻巨大的力量!”
齊言的聲音激昂有力,在整個發佈會現場迴盪。
但觀衆的反應並不如意,只見衆人臉上的表情瞬間凝固,驚訝之情溢於言表。
原本滿懷期待、交頭接耳的人們一下子安靜了下來,整個會場陷入了短暫的寂靜。
他們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望着臺上的齊言,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解。
“怎麼會是關於糧食方面的?”
有人忍不住脫口而出,聲音中帶着明顯的驚訝和失望。
“是啊,我們還以爲會是國防科技之類震撼性的成果呢。”
另一個人附和道,眉頭緊皺,臉上寫滿了失落。
大部分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些許失望的情緒。
在他們的預想中,龍國的最新科技應該是諸如超級武器、航空航天的重大突破等令人熱血沸騰的領域。
而雜交水稻等技術似乎顯得太過平凡和普通。
“雜交水稻等技術也算尖端科技嗎?”質疑的聲音開始在人羣中響起。
“就是啊,能提升多少產量?真的能解決問題嗎?”更多的人開始懷疑這項技術的價值和意義。
一位穿着西裝的男士搖了搖頭,小聲嘀咕道:
“感覺沒有想象中那麼厲害,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旁邊一位戴着眼鏡的學者模樣的人也陷入了沉思,自言自語道:
“或許我們應該再等等看,聽聽具體的數據和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