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院士怎麼可以偷懶?
“這怎麼行!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怎麼可以在這種時候去玩呢?”
一位表情嚴肅的老院士率先說道,他的目光中充滿了不滿和責備。
“是啊,現在正是關鍵時期,他應該把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中去!”
另一位老院士也附和着,語氣堅定而急切。
衆人紛紛點頭,對齊言的“放縱”行爲表示不理解和不贊同。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的秦天海卻是幽幽出聲道:
“我要是沒記錯的話,齊言現在才……27吧。”
這句話彷彿一道驚雷,在衆多院士腦袋裏炸響。
一時間,所有老院士的腦袋像是突然待機了一般,陷入了短暫的空白和沉默。
過了好一會兒,一位老院士才如夢初醒般喃喃自語:
“27歲……是啊,他才27歲。”
另一位院士也回過神來,感慨地說道:
“我們都習慣了以我們的標準去要求他,卻忘了他還如此年輕。”
大家開始反思自己的想法,回想起自己27歲時的模樣,那時的他們或許還在科研的道路上摸索,遠沒有齊言如今的成就。
一位頭髮花白的老院士長嘆一口氣:
“是我們太心急了,只看到他的能力,卻忽略了他的年齡。”
“27歲,正是青春年少的時候,我們卻幾乎剝奪了他享受生活的權利。”
又一位院士語氣中帶着一絲愧疚。
秦天海接着說道:
“齊言雖然天賦出衆,成就斐然,但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有放鬆和休息的時間。”
衆人紛紛點頭,臉上的不滿和責備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寬容。
他們意識到,不能因爲齊言的才華和責任,就剝奪了他這個年紀應有的快樂和自由。
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
良久,一位老院士緩緩開口:
“對啊,齊言才27歲啊,這麼年輕,和我們這些風燭殘年的老傢伙不一樣,他有大把的時間。”
他的話音落下,其他人也都陷入了沉思。另一位院士接着說道:
“是啊,他還年輕,揮霍一點時間,好像完全沒有問題。”
他們的眼神中不再有責備,而是充滿了理解和寬容。
回想起齊言往日裏爲了科研廢寢忘食的模樣,一羣老院士瞬間理解起來了齊言,也覺得對方該休息,畢竟之前那麼累。
“這孩子一直拼命工作,是該放鬆放鬆了。”一位院士感慨地說道。
然而,在理解齊言的同時,他們又不禁感慨起來了自己等人的年齡。
“唉。”一聲長嘆打破了短暫的平靜。
“若在許我少年時,一兩黃金一兩風。”
一位老院士輕聲吟出這句話,眼神中流露出對青春歲月的懷念和遺憾。
他們回想起自己年輕時,也曾滿懷激情和夢想,爲了科研事業不顧一切地拼搏。
可如今,歲月不饒人,身體和精力都大不如前。
“想當年,我們也是充滿朝氣,有着使不完的勁兒。”
一位頭髮花白的院士回憶着過去,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但那笑容中卻夾雜着一絲苦澀。
“時光匆匆啊,我們把一生都獻給了科研,卻也錯過了太多美好的時光。”
另一位院士感慨萬千,“現在看着齊言,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但我們也沒什麼可後悔的,畢竟爲國家的科研事業做出了貢獻。”
“只希望齊言能在年輕的時候,既能努力奮鬥,也能好好享受生活。”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語重心長地說道。
他們知道,科研的道路沒有盡頭,而年輕一代的齊言,將帶着他們的期望,繼續前行。
陽光慵懶地灑在三里屯職業技術學院的科研辦公室,斑駁的光影透過窗戶,映照在室內的每一個角落。
秦天海、王偉、陳天養等幾位老院士正圍坐在一起,他們的表情嚴肅而專注,正在深入探討一項前沿科研項目。
會議桌上堆滿了資料和文件,老院士們時而低頭沉思,時而激烈爭論,氣氛緊張而熱烈。
秦天海手握着一支筆,在紙上快速地記錄着關鍵的思路和想法。
王偉則扶了扶眼鏡,目光緊緊盯着面前的一份報告,眉頭緊鎖。
陳天養則雙手交叉抱在胸前,認真傾聽着同伴們的發言。
就在這時,助手小李像一陣風般匆匆衝進辦公室。
他身材修長,眼神靈動,透着一股聰明勁兒。
小李是院裏罕見的少年天才,屬於學什麼都非常快的那種,可就是比較喜歡偷懶和玩,特別是上網。
他手中緊握着手機,滿臉的震驚與興奮,喊道:
“各位老師,快看看這個視頻,簡直太震撼了!”
老院士們被小李這突如其來的舉動打斷,都擡起頭來,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秦天海皺了皺眉頭,說道:
“小李,怎麼這麼冒失,沒看到我們正在討論重要的事情嗎?”
小李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道:
“秦老師,實在對不起,但這個視頻真的太驚人了,我覺得你們一定要看看。”
幾位院士先是詫異,這小子咋咋呼呼幹什麼呢?
其中一位院士忍不住輕聲嘟囔:
“這小李,平日裏就毛毛躁躁的,今天又這般冒失。”
但出於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幾位院士還是看了過來。
他們紛紛放下手中事務,將目光投向他的手機屏幕。
只是一眼,幾位院士就震驚住了。
他們的目光首先聚焦在視頻下方那驚人的點贊量和轉發量上。
“這……這數字!”
一位院士忍不住驚呼出聲。
點贊量已經破三百萬了,轉發量也是百萬級別,而且發佈時間竟然是三個小時之前,這完全是現象級別的爆火視頻啊!
雖然幾位老院士不太懂短視頻,但如此龐大的數據量還是讓他們意識到這個視頻的不同尋常。
“這到底是什麼內容,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引起如此大的反響?”
秦天海院士緊皺眉頭,滿臉的疑惑。
王偉院士推了推眼鏡,仔細觀察着屏幕上的信息,說道:
“看這熱度,想必是有極其獨特和吸引人的地方。”
陳天養院士則若有所思地說:
“我們平時專注於科研,對這些新興的傳播方式瞭解甚少,看來真不能忽視這些新事物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