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老木和木爺的激動!
老木忍不住問道:“孩子,這能是真的嗎?真能把沙子變成土?”
阿里木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
“爸,爺爺,是真的!咱們要相信科學,相信齊言老師和我們的努力。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只要我們不放棄,就一定能成功!”
木老爺子也喃喃自語道:
“要是真能這樣,那可太好了,咱們一輩子的心願說不定真能實現。”
阿里木笑着說:“爺爺,一定能的!我們就等着看吧。”
此時,阿里木的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信心,好像已經看到了那片曾經荒蕪的沙漠,正逐漸被綠色所覆蓋。
老木和木爺聽完阿里木的話,臉上先是露出驚愕的神情,彷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們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盯着阿里木,那眼神中充滿了難以置信。
老木還是不敢相信阿里木說的,他嘴脣顫抖着,聲音沙啞地說道:
“孩子,你說的可是真的?真能把這沙子變成土壤?”
他的聲音中帶着一絲顫抖,雙手也不自覺地抖動起來,想要再次確認一下,阿里木說的究竟是不是真的。
木爺此時情緒異常激動,嘴脣哆哆嗦嗦着,彷彿想要表達內心深處的喜悅與震撼,但過於強烈的情感讓他一時間難以說出一句完整的話語。
“這……這要是真的,那可……那可太好了!”
這句話從他顫抖的口中艱難地擠出來,帶着無法抑制的興奮和難以置信。
話音剛落,只見他們兩人的眼眶瞬間溼潤起來,晶瑩的淚花開始在眼眸中打轉。
終於,喜悅之情如決堤的洪水一般奔涌而出,化作串串淚珠順着臉頰滑落下來,他們喜極而泣。
一旁的老木伸出那雙因常年勞作而變得粗糙無比的手背,輕輕地擦拭着眼角的淚水。
他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心情後,滿含感慨地開口說道:
“沙漠擴張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困擾整個新疆地區的心腹大患啊!”
“我們這些年不辭辛勞、日復一日地種植梭梭樹,一心想着能夠遏制住沙漠前進的腳步,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
“儘管我們這麼拼命努力,可治理沙漠的速度依然遠遠跟不上沙漠瘋狂擴張的步伐。”
聽到這裏,木爺也不禁重重地嘆息一聲,附和道:
“是啊,每逢遇到大風天氣,望着那遮天蔽日、滾滾而來的漫天黃沙,我的心就像是被鋒利的刀子狠狠地切割着一樣疼痛難忍。”
“俺們這一輩子都把心血傾注在了這片土地上,可到頭來還是抵不過沙漠無情。”
“如果將沙子轉化爲土壤那就不一樣了。”這時阿里木突然提醒道。
老木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聲音激動地說:
“土壤是可以輕鬆栽種樹木的,那樣咱們就不用這麼艱難地和沙漠抗爭了,說不定真能讓這大片大片的沙漠都變成綠洲!”
木爺雙手合十,喃喃自語:
“老天保佑,要是真能成功,咱們也算對得起這片土地,對得起子孫後代了。”
阿里木看着老木和木爺滿懷期待的樣子,堅定地說:
“爺爺,爸,咱們要相信科學,相信齊言老師,一定能成功的!”
此時,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映照着他們充滿希望的臉龐。
老木和木爺望着遠方的沙漠,彷彿看到了未來那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景象,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嚮往。
齊言看着激動不已的老木父子二人,趕忙走上前,語氣輕柔地安慰起來。
“老木叔,木爺,您二位先別太激動。”齊言的聲音沉穩而溫和,
“我知道這個消息對咱們來說意義重大,但我現在還沒有研究好,這次來這裏就是專門搞研究的。”
老木緊緊抓住齊言的手臂,目光急切又帶着一絲擔憂:
“齊言啊,那到底有多大的把握能成功啊?”
齊言微微皺了皺眉,神色凝重地說道:
“老木叔,不瞞您說,不一定真的可以研究出來。科學的事情,誰說得清呢?這其中有太多的變數和未知,我不敢百分之百打包票。”
木爺的眼神瞬間黯淡了下來,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彷彿被澆了一盆冷水:
“這……這可怎麼辦?”
齊言連忙接着說:
“但是您二位放心,我們整個團隊都在全力以赴。雖然不能保證一定成功,但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
“這麼多年,你們也一直在和沙漠作鬥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再加上現在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總歸是有希望的。”
但是老木卻對齊言盲目自信,那眼神中充滿了絕對的信任和期待,好像只要是齊言就一定可以成功一樣。
老木緊緊握着齊言的手,激動地說道:
“齊言啊,叔相信你,你來了,這事兒準能成!”
那語氣堅定得不容置疑,彷彿成功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齊言被老木這突如其來的盲目信任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他張了張嘴,想要解釋這其中的艱難和不確定性,可看到老木那充滿希望的目光,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齊言這邊也是趕忙扯開話題了,說道:
“老木叔,我這幾天就待在這裏了。我需要這邊的沙子,各個方位的沙子,我要完全掌握這些沙子的特性。”
老木一聽,毫不猶豫地應道:
“沒問題,齊言,叔一定全力幫你!”
齊言感激地看着老木,繼續說道:
“老木叔,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兒。不同方位的沙子,它們的質地、成分可能都有所不同,這需要我們仔細地採集和分析。”
老木拍着胸脯保證:
“你放心,齊言,咱們這兒的地形叔熟悉得很,哪兒的沙子有啥特點,叔心裏有數。”
阿里木也湊過來,說道:“老師,我也能幫忙,多個人多份力。”
齊言微笑着點點頭:
“那太好了,有你們幫忙,我的工作能順利不少。”
。